<p class="ql-block">边玩边摄西北漫游的第9站,出于好奇,为何山西、陕西商帮的会馆会建在山东聊城呢?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位于山东聊城的这座“明清商业活化石”——山陕会馆。</p><p class="ql-block">这座藏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建筑群,并非本地原生,而是300多年前晋陕商人的“异乡家园”:清乾隆八年(1743年),山西、陕西的盐商、粮商沿运河而来,为抱团议事、祭祀先祖,历时66年建成了这座会馆,它不仅是当时晋陕商帮的“总部”,更见证了聊城因运河而兴的商贸繁华。</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年间,京杭大运河上的聊城是“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山西、陕西的商人顺着运河而来,在这里做盐、布、粮生意,为了凝聚同乡、应对商海,他们集资修建会馆,最终成就了这座“运河沿线最精致的会馆”。</p><p class="ql-block"> 它不仅是中国现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明清商帮会馆之一,也是晋陕商帮“以义取利”的见证;其次是“建筑亮点”,会馆坐西朝东,戏楼、钟鼓楼、大殿沿中轴线排布,尤其是戏楼的“连升三级”木雕,寓意商人事业步步高升;最后是“文化内核”,馆内供奉关羽,每月初一十五商人会来祭拜,这种“关公文化”也成了古代商业伦理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END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浏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编辑:边玩边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10月写于银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