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初秋山西自驾游记(中)

长峰

<p class="ql-block"> (接上篇)</p> <p class="ql-block">  9月11日, 朔州市——杀虎口长城景区——右卫古城遗址——三十二长城——大同古城——大同市,335公里,5小时。住山西省大同市。</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东为燕山余脉,山势险峻;西临黄河峡谷,绝壁悬崖;苍头河纵贯南北,绾毂晋蒙。秦始皇修筑的驰道,汉代的雁门古道,隋唐时定襄兵道,明代的鞑靼贡道,清代的西征通道,乃至明代至民国时期持续约四百年的走西口,皆经此地。</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关隘及外长城</p> <p class="ql-block">  右卫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的赵国在此设立善无县,开启了这片土地作为郡县治所的历史篇章。历经秦、汉、三国、两晋,善无县始终是中原王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见证了无数次民族间的冲突与融合。明嘉靖年间的右卫保卫战,城内军民坚守达八个月之久,最终击退蒙古鞑靼敌军,捍卫了明朝边疆的安全。民国时期,撤销朔平府留右玉县,右卫城为县政府所在地。1972年右玉县党政机关迁至新城区,右卫城为镇政府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右卫古城墙及城内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  三十二长城属明长城防御体系,位于晋蒙交界处,是农耕与游牧文化交融的历史见证 。其名称源于该段长城进入右玉县境内的第三十二个敌楼编号,邻近的三十二村亦由此得名 。现存烽火台与边墙遗存展现了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山地筑造特征 。</p> <p class="ql-block">  ▼三十二长城</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中国九大古都之一,曾是两汉要塞、北魏京华、辽金陪都、明清重镇,在北魏时期城市地位达到顶峰,是当时中国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  ▼大同古城九龙壁及华严寺见闻</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大同——云冈石窟——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平远头村——新平玉皇阁——李二口长城——浑源,345公里,5.5小时。住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p> <p class="ql-block">  北魏和平元年(460年),北魏文成帝复兴佛法,命昙曜高僧主持开凿了规模宏大的云冈石窟。作为中国第一个皇家授权开凿的石窟,反映了北魏王朝的政治雄心。与我国诸多石窟寺比较,云冈石窟最具西来样式,即胡风胡韵最为浓郁。</p> <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  大同煤矿万人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到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有6万多名矿工丧生在此。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虐待中国劳工的累累罪行,提醒人们勿忘国耻,奋发图强,弘扬抗战精神,凝聚振兴力量。</p> <p class="ql-block">  ▼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平远头村位于山西省最北端,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是明长城入晋"第一站"。</p> <p class="ql-block">  ▼平远头村民及村旁的明长城</p> <p class="ql-block">  新平堡,地处三省(晋、冀、蒙)交界处,历史上不仅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贸中心。明代筑城设堡成为军事要塞,构成长城大同镇关隘,为长城进入山西的首个防线;同一时期,新平堡也被确定为国家级蒙汉马匹交易市场,至今还有东马市口、西马市口两个地名。现堡内存玉皇阁(明代)及城墙等古迹。</p> <p class="ql-block">  ▼繁华落尽新平堡</p> <p class="ql-block">  李二口长城,明长城因李二口地处战略要塞而改线,留下的遗迹造就了著名的“错长城”。 错长城就是东西走向的一段长城,而改线的另一道长城则沿着阴山山脉,向北攀升而上,走势蜿蜒,墩台烽堠相望。</p> <p class="ql-block">  ▼李二口长城及沿线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  9月13日,浑源——北岳恒山——悬空寺——应县木塔——广武长城——雁门关——代县,308公里,5.5小时。住山西省忻州市代县。</p> <p class="ql-block">  ▼北岳恒山</p> <p class="ql-block">  ▼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  广武明长城,属内长城体系。它东临雁门关,西瞰宁武旧城,南通五台胜境,北达云冈石窟,是山西境内明代长城的代表作,也是国内现存包砖较完整的明长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断壁残垣的广武长城散发着雄浑气势</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矗立恒山山脉的勾注山之颠,雄踞沟通中原与漠北的雁门古道之上。历经2500多年漫长岁月,亲历了中华民族风云变幻。秦、汉、隋、唐和明代等多支大军由此过关北伐,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和蒙古等北方民族在此与中原王朝交战。历史上围绕雁门关展开的战役共计1700多场,可谓“一座雁门关、半部华夏史”。</p> <p class="ql-block">  ▼雁门关</p> <p class="ql-block">  9月14日,代县——夜袭阳明堡飞机场遗址——平型关大捷遗址——五台山东台顶——五台山菩萨顶——台怀镇。348公里,6小时。住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台怀镇。</p> <p class="ql-block">  夜袭阳明堡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为配合正面战场的忻口战役,在山西代县袭击日军飞机场的一场战斗。1937年10月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隐蔽地进入代县南阳明堡飞机场,突然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激战,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击毁击伤飞机24架,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p> <p class="ql-block">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战争遗址</p> <p class="ql-block">  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东北部平型关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伏击战,史称 “平型关大捷”。 八路军115师抓住日军骄横疏防的弱点,依托山地战与近战优势,以劣势装备一举重创日军精锐,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歼敌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此战约6个小时后结束,115师以付出了伤亡600余人的代价,歼敌1000余人,100余量汽车被击毁,一批辎重和武器被缴。</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大捷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乔沟,平型关大捷伏击日军主战场。</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村,在平型关关城内,关城北门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石碣“平型关战役遗址”嵌在墙内。北门外有瓮城一座,保存较好。1937年9月平型关伏击战,林帅的作战指挥部就设在平型关村。</p> <p class="ql-block">  ▼平型关关城北门、瓮城及村民</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东台顶</p> <p class="ql-block">  ▼在台怀镇入住后,立马去了菩萨顶。</p> <p class="ql-block"> (中篇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