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香茶韵,书影寻秋】东方书店:烟火气中“书香人家”

朱文伟

<h3>昵称:朱文伟<br>美编号:398085548</h3> <h3>(图片:自拍)</h3> <h3>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昆明旧城改造兴起。延续至今,被拆迁的街道,恐怕有数十条之多罢。而唯一整体保留原址,并在原址翻修或复建的片区,只有市中心的景星花鸟市场那一带了。这一片包括了景星街、文明街、甬道街、钱王街等数条街道,统谓之曰“昆明老街”。这老街,如今已是商贾云集,既有餐饮小吃、花鸟虫鱼、翡翠珠宝、金银首饰、古玩字画、烘焙饼屋等商铺,又有聂耳故居,马家大院,钱王王炽塑像和创建于清光绪二年(1876)的“福春恒商号”旧址等历史人文景观,形成了商贸文旅互补共赢的商圈,是昆明又一名片和旅游打卡胜地。<br>  </h3> <p class="ql-block">  东方书店,就“大隐住朝市”,被包裹在餐饮占沿街铺面至少七成,烟火、市井气十足的文明街中段,成了偌大个“老街”片区中独一无二的“书香人家”。 </p><p class="ql-block"> 该店1926年创办,店主王嗣顺系胡适学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外语系。受新文化运动影响,返滇后以传播新思想为宗旨开设书店。1937年西南联大南迁至昆,东方书店附近还有报馆和出版社,吸引了费孝通、闻一多、李公朴、汪曾祺等学者和学子经常光临。2018年,现任老板李国豪接手该店,在原址对其进行了复建并经营至今,堪称昆明现存最具历史底蕴和文化特色的民营书店。</p><p class="ql-block"> 因眼馋文明街“福照楼”的滇味汽锅鸡,“留焕小吃”的豌豆粉,上周末我特意留着肚子,和家人一道把想吃的都尝了个遍。时值晌午,趁着炒饵块火腿腊香味未散,好闻的汽锅鸡鲜香仍在四溢之时,我已顺脚一走,来到近在咫尺的“东方书店”。</p><p class="ql-block"> 那是两层木结构建筑,夹在同样的左右联排的楼房之间。门外左边空地,金属制成“1926”四个美术字,昭示着这已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百年老店”了!店面并不宽,仅容三副对开木格子门并排而立,怕也就三米左右吧。门楣上匾额“东方书店”四个大字,雄浑且带隶书笔意,黑底鎏金很抢眼,出自云南籍著名诗人于坚之手。门的两边,各悬一联,亦为黑底鎏金,是我特别看好的颜体楷书。上联:“古来最长久人家无非积德”,下联:“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 一匾一联,再配以中式建筑,上文叙及的“文化底蕴”,已彰显无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h3>老照片:民国时期的文明街街景和东方书店店面。</h3> <p class="ql-block">  门内左边书柜,几乎与其后墙壁同高同长,颇气派。对面营业柜台,除了收银售书,还售“汪曾祺版”“钱穆版”下午茶,且为现场配制。——遥想二公当年,楼上临窗对坐,来一盘心仪茶点,或纵论天下文章,或品读几页明人小品,闲适恬淡,随性而为,真不失名士风度……</p><p class="ql-block">  那小小的螺旋楼梯,令人顿作“曲径通幽”之联想。在其右侧,随踏步而上,精心堆放着形成图案的新旧书,仿佛在提醒人们,“书籍是通往知识殿堂的阶梯”,唯有读书,才是获取知识的最佳选择。两妙龄少女,正以身后书之图案为背景,摄影留念。</p> <h3>  曾见不少名胜风景区在峰回路转或景物突变处,或悬匾或刻石——别有洞天!当爬完小小螺旋楼梯时,第一感觉便是如此:一改底层之狭挤,二楼是一个纵深怕有十来米的套间,宽敞明亮得多了。里外隔断为左右书柜上,搭一拱形木枋,与其上的木制屋脊连成一体,便成了无门之门。室内陈设着老式家具和已成文物的民国遗留物品,如老式留声机之类。似在向读者“显摆”书店来历之悠久…… <br>  除了在林徽因、汪曾祺主题书房门帘内一侧书案上,鲜花供奉着店名匾额下的民国文化教育界名流——包括“西南联大”梅贻琦、张伯苓、蒋梦麟等三校长外,在套间靠里一侧顶端墙壁上,还一字排开悬挂着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章太炎等大师们的肖像,向世人推荐了中外(还有外国名流未列举)真正值得追随仰慕的精英……</h3> <p class="ql-block">  该店不仅在陈设布置方面优于其他书店(尤其是国营书店),好评如潮,堪称“遥遥领先”;更难得的是,其“一切从读者出发”的人性化管理,更是一骑绝尘。例如二楼阅读沙发阅读茶几、条形长桌的设置,以及临窗桌椅的摆放等等,让读者真切地感受了阅读之便之乐和家的温馨,以至常客不断,新客流连忘返……。尤其值得推崇的是,其在与读者共商阅读选择时,不仅有“作家签名本上新”,“雲南这边”,还有中外经典,顶级大师著作——此类作品,永不过时,常读常新!书店在荐书方面,亦是用心良苦,除有“好书严选”外,还奉行“八不卖”即不卖心灵鸡汤、成功励志、成仙修道、旧闻野史、厚黑谋略、发财宝典、养生保健、算命卜卦类书籍——换言之,不是符合“正能量”导向,不向读者推荐。在选书荐书方面,店主李先生事必躬亲,以“主理人”名义,手写了主推书籍的内容简介及推荐理由。我曾见过一本他读过的空白处滿是批注的《论语》,不说批注文采飞扬,只看那红墨水钢笔字,工整秀丽不呆不死,已非常人所及。</p> <h3>  西南联大名家书房即汪曾祺书房和林徽因书房,是该店别出心裁之举,旨在追慕先贤,仿效先贤,好读书,读好书。也即该店店面楹联所言“天下第一等好事”——为何会有如此之说,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认为,人之异于禽兽,在于能思维,有智慧,且能将智慧转化为书籍——这能读书又能写书,便无穷无尽地传承了人类的智慧,促成了人类永无穷期的进步发展。故而,就此意义上而言,读书不是“天下第一等好事”,又是什么?当然,具体到个人,却不能为读而读,而要讲取舍,有韧性——常年坚持才能“厚积薄发”;有记性——无记性读也白读;有悟性——无悟性则只能读死书而不能学以致用。在这里,愿与诸君共勉!</h3> <p class="ql-block">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那天竟巧碰李先生在二楼接待老店主王嗣顺先生之女王老太,二人临窗小桌对坐,侃侃而谈。王老太主讲书店掌故,李先生则只作简短称是的应答。我装作在其旁书柜上找书,实则也在听王老太大讲当年云南地下党负责人郑伯克是他家书店常客,但却只看不买——不知是真看,还是借书店掩护,完成或布置其他任务。又说昆明刚一解放,郑便坐小车来店中看望他父亲王嗣顺先生……如此说来,王先生至少是进步人士,东方书店也如同李公朴先生在北门街创办的“北门书屋”似的,曾为民主进步事业,作出过贡献。——了解了这一层,我更觉得李先生在原址复建并经营东方书店,既是明智之举,也是传播知识、提高国民素养的有益实践!</p><p class="ql-block"> 东方书店还不定期举办诗歌讲座,西南联大主题沙龙等文化活动,其随之推出的“西南联大下午茶”等特色服务,将阅读与休闲结合,营造出了读者于烟火气中归家,并享受舒适温馨的氛围。</p><p class="ql-block">  难怪东方书店能被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南省全民阅读示范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