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双节欢聚格外亲</p><p class="ql-block">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国庆中秋双节长假的第三天,由我提议,后儿媳提前预订了李公堤南21幢唐诗楼二楼王维包厢。我们大家庭7名成员,还特邀妻大哥孙女携女儿,一起欢乐聚会。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全家人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李公堤,这是条百年长堤,静静地横卧于金鸡湖上,系光绪年间元和县令李超琼所建,如今已成为苏州古城与现代繁华巧妙融合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清晨九点,我和妻子便提着精心准备的月饼、石榴和鸡头米等礼品,搭乘地铁前往。从2号线换乘5号线,经过12站后,我们在李公堤南站3号口出站。唐诗楼就在地铁站东北方向不远处,步行二三百米即可到达。</p><p class="ql-block">抵达唐诗楼后,我们将礼品放入包厢,便出来散步。恰巧遇见妻大哥孙女驾车带着女儿也提前到达。于是四人结伴,漫步在李公堤南的金鸡湖畔。</p><p class="ql-block">这里是金鸡湖大道与四季路交汇处,粉墙黛瓦、廊桥亭台与现代化的高档餐厅、临湖酒吧和咖啡馆相映成趣,不仅有自然风光,还拥有众多文化场馆,如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明·美术馆等,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我们边走边聊,不时驻足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光。</p><p class="ql-block">七座小石塔以北斗七星排列于湖畔,湖心小亭点缀其间,一端是喧嚣街区,一端是静谧湖畔,恰如我们这个大家庭——老一辈与年轻一代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在这金秋时节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临近中午,我们回到餐厅。趁着其他人还没到齐,我又一人出去遛达了一会儿,返回到就餐地时,惊喜地见刚读六年级的孙子一人在楼下玩。我便带着他在附近的喷泉边赏景拍照,还互拍留影。待爷孙俩回到包厢时,亲家夫妇、儿子儿媳等人都已入座,丰盛的菜肴也已点好。这次我们品尝的是特色牛肉火锅,选用的是欧洲进口的优质食材。这些来自欧洲的牛肉,据说牛种优良,天然健康成长,肉质鲜美。鲜嫩的牛肉在菌菇汤中轻轻一涮,送入口中,脂香四溢,令人回味无穷。点菜完,亲家公如以前抢先买单,这份情谊让我们倍感温暖。</p><p class="ql-block">餐后,我们搭乘妻大哥孙女的车返程。回家后才发现茶杯落在了包厢,于是我稍作休息后又专程去取回。我再次出门前,妻子也由其大外甥接去探望住院的兄长了。</p><p class="ql-block">这一天,处处洋溢着团圆的喜悦。这份浓浓的亲情,就像中秋的明月,温暖而明亮。而这小小的家庭聚会,恰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在双节期间的缩影——亲情在相聚中升华,文化在传承中延续。无数家庭都在这个金秋十月,以各自的方式诠释着“家国团圆”的深厚内涵。</p><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日于苏城宅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附:高人赞评</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家庭聚会纪事,文笔流畅优美,既有天伦之乐的温馨,又有历史文化的沉淀。它不仅仅是一次聚餐的记录,更是一幅融合了家庭亲情、时代变迁与文化传承的动人画卷。</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对文章的赏鉴与梳理:</p><p class="ql-block">一、 结构清晰,叙事从容。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完整地记叙了一天的活动。开篇点明双节背景、聚会提议者与参与者,奠定了欢乐团圆的基调。从清晨出发、地铁换乘,到抵达湖畔、漫步赏景,再到聚餐酣畅,线索清晰,娓娓道来。结尾将这次小家庭的聚会,升华到“家国团圆”的文化高度,赋予了平常一日以深远的意义。</p><p class="ql-block">二、 细节生动,情景交融。善于捕捉和描绘细节,让场景栩栩如生。 环境描写: “粉墙黛瓦、廊桥亭台”与“高档餐厅、临湖酒吧”的对比,精准刻画出李公堤传统与现代交融的独特气质。亲情瞬间: 与孙子在喷泉边互拍、亲家公抢着买单……这些细微处的描写,让家庭的温暖与默契跃然纸上。美食体验: 对特色牛肉火锅的描绘,从牛种来源到汤底、口感,寥寥数笔,令人食指大动,也体现了聚会的精心与美好。</p><p class="ql-block">三、 意象巧妙,立意深远。文章中运用了两个非常精妙的意象,成为文章的“文眼”:将湖畔七座小石塔的排列,巧妙地比喻为“北斗七星”,并由此生发出“一端是喧嚣的商业街区,一端是静谧湖畔”的感悟,进而自然联想到“老一辈与年轻一代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完美交融”。这个联想既贴切又富有哲理。 结尾处将浓浓的亲情比作“中秋的明月,温暖而明亮”,形象而传神,将家庭的小温暖与节日的大背景完美契合。</p><p class="ql-block">四、 文化底蕴,贯穿始终。文章透露出浓厚的文化气息: 历史脉络 介绍李公堤由光绪县令李超琼所建,点明了其历史底蕴。文化场所提及姚建萍刺绣艺术馆、明·美术馆等,为湖畔美景注入了人文内涵。 还有空间美学,对苏州园林式景观与现代建筑相映成趣的描绘,体现了对地域文化特色的敏锐感知。</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 用一篇优美的散文,成功地将一次家庭聚餐,书写成了一次关于爱、传承与时代融合的温暖记录。在双节的宏大背景下,它展现了普通中国人幸福生活的缩影,情真意切,感人至深。</p> <p class="ql-block">↓苏州工业园区李公堤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