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h5><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昵 称 淡 泊 人 生</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美 篇 号 42893537</span></div></h5><div><br></div> <div><br></div><div> 7月2日下午,离开周恩来祖居,我沿着中兴路往北走,不一会儿来到蔡元培广场,只见广场旁矗立着高大的蔡元培青铜坐像,旁边照壁上镌刻着伟人题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div> . <div> 孑民图书馆的围墙上有蔡元培诗词:“故乡尽有好湖山,八载常萦魂梦间。最羡卧游若有术,十篇妙绘不循环”,表达了蔡先生对故乡深切眷念之情。有趣的是这块照壁倒映在水池中,形成了一幅水墨画,美不胜收。</div> . <div> 接着,我踏着青石板路,径直来到笔飞弄13号蔡元培故居。这是一座具有绍兴特色的明清台门建筑,坐西向东,有门厅、大厅和座楼共三进。门厅上方高悬刘海粟手书“蔡元培故居”匾额,两边的对联“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是毛泽东题词。隐门额悬清廷所赐“翰林”匾。看到这些,游客对这位“学界泰斗”不禁肃然起敬!</div> <div><br></div><div> 步入故居,宽阔的庭院,高高的围墙,显得静谧舒适。蔡元培祖上是明末由诸暨迁至山阴的,门厅、大厅系明代建筑,是蔡元培祖父于清道光年间购置。</div> <div><br></div><div> 大厅是故居核心展区,正中安放着蔡元培半身塑像,先生身着长袍,面含微笑,深邃的目光透过镜片直视前方,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div><div> 塑像背后屏风上的“中国为一人,天下为一家,”表达了蔡先生对祖国各族团结一心的期盼。大厅上方“学界泰斗,”是伟人对蔡先生的褒奖。</div><div> 两侧抱柱上“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高度概括了蔡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对中国革命所作的突出贡献。</div> <div><br></div><div> 大厅四周陈列着大量珍贵的图片、照片、实物、手迹等资料,展示了蔡元培先生不平凡的一生。</div> <div><br></div><div> 1916年12月,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大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民主主义改革,不拘一格聘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名师,促进了北大思想的活跃、新思潮的传播和繁荣。</div> <div><br></div><div> 第三进座楼是蔡元培祖父后来添建的。1868年1月11日,蔡元培就出生在这里,童年和少年时代也是在这里度过的。</div> <div><br></div><div> 小堂前,是蔡元培返乡时省亲会客、畅叙情怀的地方。</div> <div><br></div><div> 书房里的陈列还保持当年生活原状,我仿佛看到蔡元培在书桌前如饥似渴地读书写作的情景。蔡元培出生在小商人家庭,收入微薄,他在回忆录中说:“祖传无读书登科之人。”他从小学会了在逆境中抗争,发奋学习。</div> <div><br></div><div> 灶间是做饭的地方,可蔡元培另有他用。蔡元培自幼刻苦读书,有时候家中无钱买灯油,他就来到灶间借灶火读书。此刻,我联想到“凿壁偷光”“头悬梁”“锥刺股”等故事,但凡成功人士,“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div> <div><br></div><div> 家塾,蔡元培小时候求学的地方。蔡元培6岁入私塾,17岁取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28岁授翰林院编修,成为科举考试的佼佼者,为日后成为国家栋梁材奠定了坚实基础。</div> <div><br></div><div> “并作热怀行革命,手援天下万夫雄。”蔡元培一生践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美育救国理念,为中国近代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毛主席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蔡元培的爱国精神将会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少年茁壮成长。</div> <h5>带 . 系两张网图,致谢!</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