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枫林</p><p class="ql-block">美篇:303122858</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父母大人敬启:(见字如面)</p><p class="ql-block"> 提笔时窗外的梧桐叶正一片片往下落,让我想起离家那天,娘在村口大柳树下往我包袱里塞烧饼的情景。柳条儿拂过您的白发,也拂过我湿漉漉的眼睛。算来已是整月了,这些日子,儿子总在夜半惊醒,恍惚间还听见爹在院里做木工的斧凿声响,伸手却只摸到冰凉的墙壁。</p> <p class="ql-block"> 学校在城市南边,是个四面有围墙的院子。初来时我数过,从宿舍到课堂要走三百零七步,比从咱家灶房到井台还多五十四步。现在闭着眼也能走了,却还是常常在梦里走错——总以为推开木门就是咱家那片枣林,谁知每次都是冷清清的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 前日老师让读《论语》“父母在,不远游”,我念着念着声音就哽住了。坐我前排的赵同学转过头来,悄悄塞给我一块芝麻糖,竟和妹妹过年时藏在陶罐里的一模一样。原来想家的人,连甜味都是相通的。</p> <p class="ql-block"> 食堂的饭菜总缺些滋味,倒不是油水不足,是少了娘炒菜时锅边上贴的玉米饼子香。前天看见厨子倒掉半桶菜汤,忽然想起爹常说的“一粒米七担水”,心里揪着疼。现在每顿饭我都吃得干净,连葱花都捡起来吃了——这是咱庄稼人的本分。</p> <p class="ql-block"> 昨夜落了今秋第一场霜。我把被子卷成娘裹包袱的样子,缩在里头听屋檐滴水声,咱家西屋窗棂的糊窗纸可还结实?娘的老寒腿最怕寒气,墙角那堆柴火该够烧到冬至了?</p> <p class="ql-block"> 倒是在图书馆发现了好去处。最后一排书架后头有个靠窗位置,阳光斜斜照进来的时候,特别感到温馨。最近在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里头写“水手们蹲在舱板上唱曲子”,我就想起渭河上的摆渡张伯,他那些野调无腔的号子,原来也是顶好的文章。</p> <p class="ql-block"> 有件趣事要说与弟弟妹妹听。化学课上老师做实验,烧杯里突然冒出紫烟,满屋子都是蒜头味——可不就是娘腌糖蒜时灶房里的气味!我偷偷笑了半堂课,惹得老师瞪了我好几眼。若是弟弟妹妹在,定要揪着我袖子问东问西的,就像上回看皮影戏那样。</p> <p class="ql-block"> 随信寄回成绩单,总算学习还能跟趟。爹别生气,我想慢慢适应后成绩会更好些。就像小时候学犁地,爹总说“秧苗歪了不怕,根须扎深了自然就直了”。</p> <p class="ql-block"> 前日国庆,同学们都结伴去登山了,这是我第一次登山,不像别人说的那么艰险那么累,只是晚上休息时小腿肚有点疼。</p> <p class="ql-block"> 爹娘给的二十元钱,我还原封不动地贴着心口放着。每回忍不住想买烤红薯时,就摸摸这硬邦邦的牵挂。学校基本管吃管往,自已只需要添置学习和洗漱用品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 最近夜梦颇多,总见院里的老黄狗追着自己的尾巴转圈,转着转着就成了学校的钟摆。惊醒时钟正打四下,离起床上早操还差一个多小时呢。</p> <p class="ql-block"> 字写得越来越潦草了,因为晚上熄灯时间到了。我把信纸凑到窗前就着月光写最后几行——这月光倒是和晒谷场上的一样,水汪汪地铺了满纸,好像能把字句都漾到五百里外的家乡去。</p> <p class="ql-block"> 中秋节就要到了,由于刚来月余,就不能与家人团圆了,在这里遥祝爹娘弟妹全家安康幸福。</p><p class="ql-block"> 寒露来临,早晚添衣。儿在此处一切安好,惟盼家书。</p><p class="ql-block"> 儿枫林 叩上 </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八年八月十二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