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中国——北京

浪迹天涯

<p class="ql-block">北方城市中,到北京的次数最多,千禧年以来,每次出国,都是要到北上广办理签证和乘机。</p><p class="ql-block">2000年9月中旬,第一次带母亲到北京旅游,正值母亲60周岁生日,老妈在北京世界公园骑着大象,我们开心极了。</p><p class="ql-block">北京世界公园坐落在北京市丰台区,浓缩了五大洲40多个国家近百座世界名胜古迹,如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印度的泰姬陵,美国的白宫、自由女神像,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等。我带母亲在这些微缩的世界著名建筑物前拍照留念,对她说,我以后都会到这些国家这些地方去观光旅游。</p> <p class="ql-block">和母亲爬长城,她如履平地,我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这与她从小天天爬山有关。</p> <p class="ql-block">这段明长城依山势而建,城墙如巨龙般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垛口与烽火台印证着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拾级而上,砖石上的凹痕记录着岁月沧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石碑前,总能看到游人驻足留影。站在最高处的敌楼远眺,群山连绵,云海翻腾,方能体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奇(2017年国庆节的八达岭长城)。</p> <p class="ql-block">家有两尊“活佛”,时刻都得朝拜,每尊“活佛”都得罪不起,本着“一碗水端平”的为人处事原则,五年后又带着另一尊“活佛”来到了京城。</p> <p class="ql-block">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至今已有3000多年建城史、800多年建都史。是元大都和明清两代的皇城。</p><p class="ql-block">1912年清帝退位后,北京历经北洋政府统治。1928年,北京改称北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微光尚未穿透云层,天安门广场已聚集起等待升旗的人群。当国歌奏响,五星红旗随朝阳缓缓升起,广场上的静默与敬意,是每个观者心中最深刻的共鸣。广场西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庄严肃穆,碑座的浮雕镌刻着百年抗争史。</p><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底)</p> <p class="ql-block">天安门城楼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位于北京市中心、故宫南端。</p><p class="ql-block">天安门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初名“承天门”,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是一座三层楼式的木坊。在明清两代,天安门是新帝登基、皇后册封、颁诏天下等重大庆典的场所。</p><p class="ql-block">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此举行,天安门城楼图案被列入国徽,成为中国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举行重大庆典和集会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穿过天安门城楼,便踏入了明清两代的紫禁城(故宫)。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中心,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p><p class="ql-block">故宫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朝24位皇帝。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帝溥仪逊位,仍暂居宫禁。1924年,溥仪被逐出宫,1925年10月10日,北京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p><p class="ql-block">故宫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70多座,房屋9371间。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中心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是国家举行大典礼之地;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宫。建筑布局严格遵循封建礼制,采用中轴对称,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藏品总量达186万余件(套),涵盖绘画、书法、碑帖、铜器、金银器等25大类,其中珍贵文物占90%,《清明上河图》《平复帖》《五牛图》等都是艺术史上的瑰宝。</p><p class="ql-block">从午门进入,丹陛桥上的石板被岁月磨得温润,太和殿的鎏金铜狮镇守着曾经的朝堂,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见证了无数历史抉择。沿着中轴线前行,珍宝馆里的珠翠玉石流光溢彩,御花园的古柏奇石静谧清幽。登上午门城楼远眺,红墙黄瓦的宫殿群连绵起伏,尽显皇家园林的恢弘气度。</p><p class="ql-block">出故宫神武门,对面的景山公园是俯瞰皇城的绝佳之处。山顶的万春亭曾是全城的制高点,向南望去,故宫的中轴线与天安门广场连成一线,古今建筑在此形成奇妙对话。</p><p class="ql-block">(2017年国庆节的北京天安门广场)</p> <p class="ql-block">天坛公园</p> <p class="ql-block">天坛的静谧与故宫的威严截然不同,这里是明清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祭祀核心‌。每年冬至祭天、孟春祈谷,体现“天人合一”思想‌。</p><p class="ql-block">天坛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天圆地方”的布局暗藏古人对宇宙的敬畏,穿过圜丘坛的汉白玉栏杆,脚下的“天心石”据说能传递祈福之声。天坛的历史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祭祀制度的演变,更是建筑艺术与宇宙观的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祈年殿是祈谷坛的中心建筑,也是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高38.2米,为三重檐圆形木结构建筑。祈年殿的蓝瓦金顶在阳光下格外肃穆,三层屋檐的榫卯结构尽显明清建筑技艺的巅峰水准。</p><p class="ql-block">(摄于2025年9月11日)</p> <p class="ql-block">天坛斋宫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前斋戒的专用场所,。</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遗址总面积约352公顷。</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雍正即位后,开始大规模扩建。乾隆时,在东侧新建长春园,东南邻并入绮春园,圆明三园格局基本形成。咸丰十年(1860年),圆明园遭英法联军劫掠焚毁。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残存建筑遭到彻底毁坏。1988年,圆明园遗址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盛时的圆明园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辉煌宏大,又有江南私家园林的清幽雅致,还融合了西方园林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万园之园”。园内景观多以水为主题,如福海是水上游乐中心,后湖景区的九个小岛象征“九州”。此外,还有仿照苏州狮子林而建的狮子林,以及具有欧式风格的西洋楼景区等。</p><p class="ql-block"> 圆明园曾是清帝常年听政与游憩之御园,是当时的政治中枢之一,也是皇家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名人字画、秘府典籍、钟鼎宝器等大量稀世文物。</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遗址间,荷塘边的芦苇随风摇曳,与远处的福海构成一幅悲壮而宁静的画卷,让人在凭吊历史的同时,更懂珍惜当下。</p> <p class="ql-block">从圆明园到颐和园相距三四公里,颐和园也是北京清代的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是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它是北京西郊三山五园之一,与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p> <p class="ql-block">北京鸟巢即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位于北京朝阳区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场内观众坐席约有100,000个。</p><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时,奥林匹克公园的灯光准时亮起。“鸟巢”的钢结构在夜色中勾勒出灵动的曲线,不远处的“水立方”以蓝色气泡般的外观呼应着奥运主题,玲珑塔的灯光与二者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每次进京,到军事博物馆参观学习是必修课。</p><p class="ql-block">1956年,总参总政颁布了新中国第一部正式的《军人誓词》。1979年我们上军校时还没有军人誓词,一直到1981年,总参总政颁布了新时期《军人誓词》。</p><p class="ql-block">政治表述:首次提出“三热爱”(热爱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祖国、中国人民解放军);社会职能:“参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终极忠诚:“在任何情况下决不背叛祖国”。</p><p class="ql-block">该誓词于1984年被纳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成为首部法律规范性文件。</p><p class="ql-block">现行的军人誓词基本沿用2010年版内容,但增加“忠于职守”“保守秘密”两项要求,形成81字的精简版本,该誓词突出了新时代军人的使命任务,强调“时刻准备战斗”的战备意识。</p> <p class="ql-block">珍贵的史料文物。</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0日上午,当我走进军博馆陆军轻武器装备厅时,仿佛像是见到了分手近半个世纪的初恋情人,倍感亲切。此厅将我的思绪,一下子带进了46年前上军校的时光隧道里,往事历历在目,感慨万千……想当年,我们都会熟练地使用这个展厅里的各种轻重武器: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40火箭筒、八二迫击炮、八二无座力炮等等武器。</p> <p class="ql-block">北京潘家园是全国知名的古玩旧货市场和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解放前只是北京城外一个叫“潘家窑”的小村落,因窑主姓潘且以烧窑为生得名。20世纪60年代,这里逐渐填平建设居民区,改称“潘家园”。80年代后期,在改革开放推动下,潘家园出现地摊早市,一些居民和外地人在此售卖旧物。1992年,“潘家园民间工艺品市场”正式开业。</p><p class="ql-block">潘家园占地4.85万平方米,分为地摊区、古建房区、古典家具区等六大经营区,拥有4000余家商户。这里商品种类丰富,涵盖传统古玩、文玩杂项、民间工艺、现代文创等。</p><p class="ql-block">潘家园旧货市场一年的营业额竟然有好几个亿,经商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有万人之多。</p><p class="ql-block">潘家园现已成为北京的文化象征和旅游胜地,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登长城、吃烤鸭、游故宫、逛潘家园”曾是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重要项目。</p> <p class="ql-block">(以下为网络图片)</p><p class="ql-block">从长城的雄奇到故宫的庄严,从天坛的虔诚到鸟巢的活力,北京的各大景区如同散落在时光里的珍珠,串联起这座城市的过去与现在。每一步行走,都是与历史的对话;每一次驻足,都能感受文化的温度。</p><p class="ql-block">北京是个非常值得深度游玩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