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小确幸三续 牛奶玉米粥</p><p class="ql-block"> 林大华</p><p class="ql-block"> 1960年,我在北京二十五中读初三,东城体校体操班解散,因为教练和我们都饿得四肢发软,上器械都哆嗦!</p><p class="ql-block"> 就在那时,我看了一本罗马尼亚小说《起义》,书中有一句描写罗马尼亚贫穷农民生活的话“没有别的食物,他们早晚都只能喝牛奶玉米粥”。</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就“定格”!牛奶!多么美妙的食物!饥饿的北京难得闻到奶香。隔壁高大婶去年生二Y头时给过一个月“奶票”!每天放一张在奶箱里,送奶员就会留下一小玻璃瓶250毫升牛奶。</p><p class="ql-block"> 唐国强做羊奶粉广告遭网友诟病,有些晚节不保!小唐可谓生不逢时,他如果是上世纪饥荒年代的大名星,想这样自毁形象都没机会。</p><p class="ql-block"> 奶箱不上锁但绝不会丢。上世纪六十年代民风就是这样。一方面是因为正面教育“我在马路边,揀到一分钱,把它送到警察叔叔手里面”,另一方面是镇反、三反五反、农村合作化、公私合营、反右、反右倾、四清等不间断的政治运动的威压。当时偷一袋奶,基本就送“劳动教养”,未成年则进“少管所”。现在嘛,偷窃不夠一千不立案,警察批评一下就放了!</p><p class="ql-block"> 生活有条件了,我想起牛奶玉米粥,《起义》一书中没有更详细的描述,我便摸索着做。现在定型的流程是将新磨玉米面水开下锅,煮好关火的同时倒入消毒冷牛奶,搅拌时香味四溢。</p><p class="ql-block"> 粥要略稠,冷奶约为三分之一。</p><p class="ql-block"> 2025.10.4上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