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9.29的一天,我坐在餐桌前,孙儿一勺一勺地把汤吹凉,再轻轻送到奶奶嘴边。我看他那副认真模样,心里又暖又酸。谁也没想到,十五天前奶奶会在市大润发出口处不慎跌倒,腰背重重磕在石板上,疼得站不起来。</p> <p class="ql-block">15天前在家请私人老中医上门作保守治疗,效果较慢,15天后去医院拍了片子,医生指着影像说:“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我坐在急诊室的长椅上,手心发凉。回家后开始保守治疗——吃药、贴膏药、躺着不动。我在这些日子里翻个身都像搬山,夜里疼得睡不着,白天又因药味反胃,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整个人像被钉在了床上。</p> <p class="ql-block">后来听人说针灸或许能缓解,便去了理疗科。治疗室里灯光柔和,我趴在床上,听见针尖轻触皮肤的细微声响。起初有些紧张,但随着针一点点落下,腰背竟慢慢松了下来。那股久违的暖意从脊椎蔓延开,像是冻僵的河面终于裂出一道春水。</p> <p class="ql-block">针灸之后又尝试拔罐。护士动作轻柔,玻璃罐“啪”地吸住背部,一股紧致的拉力传来,像是把淤积的痛楚一点点往上提。我闭着眼,听见窗外风拂过窗帘的声音,忽然想起小时候母亲也这样给我拔罐,她说:“罐子吸得越响,病就走得越快。”</p> <p class="ql-block">有一次还做了放血疗法。几滴暗红的血从罐口渗出,映着灯光,像凝固的旧时光。我不害怕,反倒觉得身体轻了些,仿佛那些年积下的劳损、操心、熬夜带孙的疲惫,都随着血珠流走了一点。</p> <p class="ql-block">治疗期间反复拍片。一张腰椎正位X光片清晰地映出骨骼的轮廓,断裂处像地图上的裂痕,沉默却触目惊心。日期显示是2025年9月29日,正是小宝喂我喝汤的那天。命运有时就这么巧,最温暖的时刻,竟成了伤痛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医生拿出另一张侧位片,指着椎骨间的间隙说:“这里塌陷了。”我看着自己脊柱弯曲的影子,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拱桥。标尺量出8厘米的距离,却量不出这些年弯腰扫地、蹲下择菜、抱孙子时压在背上的重量。</p> <p class="ql-block">腰1椎体变扁,前缘骨皮质断裂,X光片上的术语冷冰冰的,可我知道,那是我一生劳作的印记。年轻时从不觉得累,现在才明白,身体会记得每一次跌倒、每一次忍痛坚持。</p> <p class="ql-block">去了市妇幼保健院做CT,报告打出来,白纸黑字写着:“腰1、2椎体压缩性骨折,骨质密度减低,边缘硬化。”我盯着“骨质疏松”四个字看了很久。原来不是一次摔倒让我倒下,而是几十年的日积月累,让骨头悄悄变脆了。</p> <p class="ql-block">拿着CT结果转到市工人医院急诊,医生还是建议继续保守治疗:卧床、服药、定期复查。我点点头,心里却清楚,康复不是几天的事。回家路上,小宝牵着我的手,仰头说:“奶奶,我以后天天喂你吃饭。”我笑了,眼眶却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趟跌伤,让我看清了自己的脆弱,也看清了被爱的温度。痛会过去,可那些愿意为你吹凉一勺汤的人,才是撑起余生的脊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