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良渚遇丹青: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游记

巴山游民

<p class="ql-block">巴山游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850162</p><p class="ql-block">探秘景点: 浙江余杭区良渚梦栖小镇</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坐落于余杭区良渚梦栖小镇创新中心,总建筑面积达1.32万平方米,其中展陈面积逾8600平方米。馆内藏陈丰富,既有中国历代绘画的调色打样稿,也有3D打印复刻的中国石窟寺展品,更有数字化沉浸式体验项目,将传统丹青与现代科技巧妙联结。说实在的,我对中国绘画与书法的历史向来知之甚少,审美也只停留在“看着舒服”的表层,连略知皮毛都算不上。这次全靠孩子细心,提前预约了典藏馆的门票,带着全家来参观,倒真让我长了见识、开了眼界。</p> <p class="ql-block">  10月2日晨间推开门时,34度的热浪裹着闷意扑面而来,像撞进密不透风的暖炉,让人呼吸都滞了半拍。还是孩子们心细,早把白日的活动改到晚间,小孙子攥着我的手晃了晃:“姥爷姥姥,傍晚去美塘看灯,肯定比白天凉快的多!”在家空调房呆了一天的家人们、晚饭过后,便前往美塘看夜色,这一逛便是三个多时辰,待十点多归家时,我和老伴只觉腿脚发沉,简单洗漱后倒头便睡,连窗外虫鸣都成了安眠曲。</p> <p class="ql-block">  10月3日清晨七点,天刚蒙蒙亮,我和老伴轻手轻脚起身——想让熬了夜的孩孙们多赖会儿床。悄悄拉开门,晨间的风带着微凉吹散倦意,我们到市场买了热腾腾的早点和新鲜蔬菜,揣着往回赶。到家门口贴门听了听,屋里静悄悄的,老伴凑在我耳边小声说:“别吵着他们了”,便打开门并轻轻的关上门,放妥东西回屋歇着,静等孩子们自然醒。孩子们起床吃过早餐,姑娘突然笑着说:“今天给全家预约了中午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典藏馆’的门票,咱们出发一下准备出发!”我抬腕一看手机,已是上午10点半,赶忙和老伴换好衣服,揣上水杯、带上零食和随身设备,一家五口自驾前往典藏馆。</p> <p class="ql-block">  孩子让我和老伴自行游览,说想让我们多沉浸感受,他们则带着小孙子另走一路。其实我虽自学过些写写画画的皮毛,却也只算初级阶段,至于绘画书法的发展史、渊源概论,依旧是一穷二白。所以这次观展,我和老伴便循着展品介绍慢慢“啃”,仔细辨认作品年代、琢磨其珍贵之处,遇着喜欢的,就拍张照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  我们从一楼一间间展厅逛过去,边看边对喜欢的书画拍照记录,不知不觉就过了一小时。</p> <p class="ql-block">  远远瞧见小孙子在集章打卡处,我们也就凑过去,孙子的小手攥着印章用力往下按,还转头朝我们喊:“姥姥姥爷快过来!爸爸妈妈给我买了印本,正在盖章呢”!我赶紧凑过去抓拍了几张照片,这时工作人员问我们,“佛光朗照”体验项目需提前预约,你们约了吗?我们说还没呢!孩子立马过去预约,当时场馆已暂时关闭,询问知场馆中午12点至14点是用餐休息时间,只好扫码将体验预约到了下午两点半。</p> <p class="ql-block">  一看表才下午一点,离预约时间还早,我们立刻乘电梯上了二楼。这里最让人称奇的,是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用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等比例复制的国内重要石窟龛像与佛教艺术遗存,大足石刻的细腻造像、云冈石窟的雄浑龛窟、敦煌石窟的绚丽壁画皆在其中,指尖几乎能触到石刻的纹路,站在馆内,却仿佛亲眼见到了千里之外的石窟真容,古今科技的碰撞让人叹服。</p> <p class="ql-block">  逛完二楼的珍品,我们又回到一楼,打卡了融合多媒体影像的“光影丹青”项目:高科技光媒体将画、影、声交织融合,《千里江山图》的青绿山水仿佛从画中“流”了出来,漫过墙面与地面,淋漓尽致地呈现在眼前,既让大人们为之震撼,也引得孩子们欢呼雀跃。</p> <p class="ql-block">  眼看快到下午两点半,我们赶忙前往VR/MR装置空间体验“佛光朗照”。戴上设备的瞬间,多维五台山圣景在眼前铺展,既让人有惊心动魄的沉浸感,又让人忍不住为高科技带来的观展新体验而钦佩和赞叹。</p> <p class="ql-block">  离馆时夕阳已斜斜映在馆前的石阶上,手里攥着印满纪念章的手册,耳边还回响着小孙子念叨“下次还要来看会‘动’的画”的童言,心里满是温热与感慨。原以为自己对古画一知半解,这趟行程或许会枯燥,却没想到,场馆用科技架起了古今的桥梁——让千年丹青不再是玻璃后的“冷文物”,而成了能触摸、能感受、能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几千年绘画艺术的“活风景”。</p> <p class="ql-block">  这哪里只是一趟观展之旅,分明是把几千年书画文化的厚重与生活的烟火,都揉进了良渚的这一日时光里,成了往后想起便觉熨帖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巴山游民2025.10.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