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十月二日,是天津大学建校130周年纪念日,我和老伴手挽手走在天津大学六里台老校区熟悉的太雷路上,望着来来往往的各届校友,心潮澎湃,四十八年前的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我俩都是知青,他六五年去甘肃生产建设兵团,我六八年到内蒙古插队落户,都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p><p class="ql-block">上大学,一直是我们心中的梦想。</p> <p class="ql-block">上学的梦断我俩初中毕业的那一刻,上学的欲望始终在燃烧。</p><p class="ql-block">返城后我们家那位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夜大上课,夜大设置的课程,从中医到高等数学,从电工到电视,凡是感兴趣的几乎都上了一遍。从天津河北区的夜大上到和平区夜大,上夜大的脚步从未停止。</p><p class="ql-block">我也没放弃读书的欲望,下班后参加了厂里办的高中班,车间主任看我下了早班回家给孩子喂奶,然后又顶着大太阳返回厂里上课,觉得我这个人的做法有点不可思议。高中的数学英语,我学起来真有些吃力,尤其是英语,对于我这个俄语生连发音都成问题,可我一直在咬牙坚持着。</p><p class="ql-block">1977年9月,中国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已经停止了10年的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考试,以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式选拔人才上大学。全国高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恢复高考的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这消息像一声春雷!</p><p class="ql-block">这声春雷,让我们返城知青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在我们心里燃起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p><p class="ql-block">能考大学的消息也像一股新鲜血液,注入我们俩一直渴望上学的心。可我们俩已经结婚,还能不能参加高考,还要不要高考,一道难于选择的题目摆在眼前。</p><p class="ql-block">结婚一年多,我刚刚怀孕,我参加高考的希望没有了,那他要不要去呢?</p><p class="ql-block">孩子转年要出生,如果他去上大学,我一个人在家怎么带孩子?我刚刚开始第三年学徒工生涯,工资21元,他如果上大学吃住在学校,他那二十元的工资无论如何给不了我,我这21元的工资又如何养得起孩子?</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个心里没底的因素,我们俩都是初中毕业生,没有学习过高中数理化,去参加高考,能考上吗?高中数理化可不是轻松能逾越的关卡。虽然老伴一直在上夜大,可高中那一段课程终究是没有系统学习过,高考肯定也是以高中课程为主吧!高考的题目会很难吗?</p><p class="ql-block">这么多难题摆在眼前,怎么办?这个决定太难做了!</p><p class="ql-block">而这时婆婆一直在我耳边嘟囔:都结婚了,还上什么学!是不是,黄征?</p><p class="ql-block">我能说什么,只能不置可否,一笑了之。</p><p class="ql-block">想当初,他从天津最棒的耀华中学初中毕业,一路读下去,一定能上大学,可是65年就开始了重出身的端倪,功课不错却不能被好的高中录取继续求学,无奈之下去了甘肃生产建设兵团,在我眼中以他的聪明没有读大学真的可惜。</p><p class="ql-block">现在终于又有了可以读书的希望,来之不易的机会,难道真的放弃吗?到底参加不参加考试,何去何从,真不知道怎么样决定才好。</p><p class="ql-block">每天思考每天讨论,却始终决定不下来。</p><p class="ql-block">忐忑不安中,离报名时间越来越近。</p><p class="ql-block">那恢复高考的消息在知青面前,就如同在大海上漂泊无定的我们,看到一轮喷薄欲出的红日,前方红霞满天,一片光明,我们乘坐的船一定会朝着朝阳而去。</p><p class="ql-block">那里才有希望,才有新生!</p> <p class="ql-block">1977年我的那个他在和平区夜大读最新设立的“电视”专业,当了班长。学校离我娘家不远,每天我都在爸妈家吃完晚饭等着他放学。</p><p class="ql-block">有时我也到夜大门前去接他,望着从夜大门里蜂拥而出的学生,看到了这一代人急需文化武装头脑的欲望。</p><p class="ql-block">已经开始高考报名,而我们还在犹豫不定。</p><p class="ql-block">妈妈知道了我的担心,对我说:有机会读书为什么不读!孩子生下来我帮你带。妈妈的一句话就像给我吃了定心丸。从插队返城还在爸妈的庇护下,婚房是爸妈给的,让他上大学的决心又是爸妈给的。</p><p class="ql-block">一天,夜大老师问他:高考报名了吗?</p><p class="ql-block">他回答:没有,担心题目太难。</p><p class="ql-block">老师说:报吧!你没有问题。</p><p class="ql-block">又一颗定心丸吃到肚子里。</p><p class="ql-block">有了这两颗定心丸,我们决定报名参加高考。</p><p class="ql-block">1977年12月中开始高考。</p><p class="ql-block">两天高考,他去考试,我也心神不宁。考试难不难,他考的怎么样,题目会做吗?</p><p class="ql-block">知道数学和物理是他的强项,肯定会为他加分,只担心他的语文和政治。</p><p class="ql-block">物理和数学考试结束回来,进门就告诉我最后的加分题他都做出来了,真为他高兴。</p><p class="ql-block">记得作文题目是“他像雷锋同志那样”,“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他做的第一题,给我讲了作文的内容,没跑题,但有点小儿科。</p><p class="ql-block">忘记什么时候开始报志愿了,但是清楚记得我不愿意他报医学院。</p><p class="ql-block">其实学医挺好的,做医生也是我的梦想,但真的怕再有六二六医疗队下乡的日子,我们俩都下过乡,好容易回天津了,再也不想离开这座城市。</p><p class="ql-block">放弃学医,选择了“天津大学”精仪系,这个系里有计时专业,毕业后有可能分配到我在的天津手表厂。两个人在一个单位上班,是我憧憬的最美好的事情。</p><p class="ql-block">期待中发榜了,他真的被天津大学精仪系录取。</p><p class="ql-block">间断了十二年的学业又要继续,开心高兴,终于可以圆了大学梦。</p><p class="ql-block">返城后他就在小集体企业工作,周围大都是街道附近的大爷大妈,工资只有二十元,想展翅高飞都飞不起来。现在好了,大学毕业最想的是离开这个企业,到个能施展才华的单位,还希望能长点工资。</p><p class="ql-block">1978年三月份,他再一次迁走户口,我家户口本只剩下我一个人。</p><p class="ql-block">他带着简单的被褥到天津大学报道,开始了四年住校的大学生涯。</p> <p class="ql-block">1978年三月份是七七届入学的日子。</p><p class="ql-block">我的那个他已经进入人生第二十九个年头,不管多晚,能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一名人称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还是令人兴奋的,我知道他喜欢学习喜欢读书,当时选择他也是因为看重这一点。</p><p class="ql-block">我不能走进渴望的大学,那就全力支持他读书吧!</p><p class="ql-block">他的班有33名同学,大部分是知青,也有刚刚毕业的高中生,年龄最大的三十出头,年龄小的不到二十,这些学生大部分来自天津北京。</p><p class="ql-block">他们从众多考生中筛选出来,是通过“独木桥”的幸运者,尤其是下过乡的知青,骤然之间,变成了令人称羡的“时代骄子”,深知机会来之不易,开始了校园中晨曦诵读,挑灯夜战的奋斗。</p><p class="ql-block">书山有路勤为径!这一届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是没人能比的,梅花香自苦寒来,追回失去的时间只有努力追赶。有的同学早晨六时左右出宿舍,晚上十一时左右归来,四年下来,几乎天天如此。这样的执着刻苦,既有自我期许,也因为懂的自己肩负家庭和社会的重托。</p><p class="ql-block">我的娘家和我的手表厂离天津大学都不远,于是我就成为了我家大学生的后勤保障部门。</p><p class="ql-block">每周都去学校,送我妈妈做的好吃的,送些衣物,还能跟他见个面,可惜总是来去匆匆,人家要上课,要去图书馆,我哪能耽误人家正事呢。</p><p class="ql-block">见个面,说几句话也就心满意足了。</p><p class="ql-block">他们这些同学中也有挺不容易的,班里有个同学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每周日休息一天都要找地方挣点钱补贴家用,那时候找活可是不容易,不知道他是怎么总能找到零碎活,比如去工地搬砖。也许这也叫天无绝人之路吧。</p><p class="ql-block">慢慢的我怀孕的月份越来越大,一次他骑着二八自行车,带着我在天大校园里办事情,那个路好颠,我坐在后座上捧着肚子忐忑不安,一个劲儿地让他慢点慢点。</p><p class="ql-block">孩子的预产期是八月份,正好赶上他放暑假。孩子出生十来天,学校就开学了。再回到同学中,他变成有了孩子做了父亲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而我开始了四年在娘家白吃白住的日子。</p><p class="ql-block">莘莘学子们在学校发奋读书,四年后以优异成绩从天津大学毕业。</p><p class="ql-block">其中不少人成为各自领域的佼佼者,为祖国的建设贡献着一己之力。</p><p class="ql-block">从知青到大学毕业生,这些人完成了身份的转换,成为知青中的幸运儿。</p><p class="ql-block">我家的他毕业后分配到天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八个月就完成与南开大学的合作项目,获得天津市科技成果二等奖。后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带领团队,经过两年的努力,研制出彩色扩印机,获得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不久被破格提拔为研究所技术副所长。</p> <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转眼过去了48年,天津大学有了新校区,老校区依旧如故,而我的那个他已经满头银发。</p><p class="ql-block">知青人是特殊的一代人,没有享受到按部就班读书的权利,这一代人的大多数并没有放弃。我们信奉知识改变命运,有知识才能为祖国做出更多的贡献。</p><p class="ql-block">我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至今依旧在努力跟上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运用新知识。</p><p class="ql-block">望着校园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望着众多年轻的身影和随处可见的儿童,羡慕他们有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也为我们自己在学习路上的不懈的奋斗而自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