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我们参观完金陵机器制造局后,立刻步行20多分钟来到了明代城墙--中华门。 远远望去,中华门城墙很有沧桑感,城墙上日寇侵华的弹痕还历历在目,我们马上找来不知是谁拍摄于1938年1月15日的中华门老照片 门外横七竖八的国民尸体和门头上的“誓复国仇”几个白色大字,时刻提醒着中华民族子孙们要永远记住这段耻辱历史,激励后昆们奋发图强。 中华门位于南京城南,明初在南唐都城至宋、元金陵城的南门基础上重建而成,因城门外正对聚宝山,命名为聚宝门。1928年,改名中华门,并沿用至今,城门匾额上“中华门”三字为蒋介石亲笔题写。<div><br></div> 1931年,在中华门东西两侧开辟中华东门和中华西门,以满足车辆通行。1937年南京保卫战中,清代重建的城楼在战火中被毁。穿过东门,进到城里,见天气尚早,迅速购票登城。 南京建城史从周敬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冶城山建冶城始,迄今已2500年。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 越大夫范蠡在中华门外长干里筑越城,成为建南京城垣之始。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南京明城墙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时隔一千八百年后,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 目前所称的“南京城墙”,就是指明代京城城墙,它也是我国目前留存规模最大的京城城墙。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墙,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巴黎城长29.5公里)。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城墙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中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2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 进到瓮城,朱升向朱元璋进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9字方针塑像矗立眼前,百家姓方块也凸显以“朱”姓为主。 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至1983年文物普査时实测,现存城垣外形完整的长度计19.802公里,半损坏的长度计1.549公里,总计保存长度21.351公里。 登上城楼,极目四方,金陵美景尽收眼底。 1957年,中华门列入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中华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2012、2024年,中华门为代表的南京城墙先后三次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div>南京作为“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项目的牵头城市,正努力推进城墙申遗,向世界展示中国古代军事城防设施的伟大成就。</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