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画蜀地我的旅行日记~~灌县古城、都江堰

美智子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28日我们一行13人参加精灵公子的户外活动,游完黄龙风景区,中午我们前往都江堰,经过六个小时的车程于傍晚时分到达都江堰灌县古城,办理入住后我们前往古城小吃街用晚餐。晚餐后前往古城的打卡点南桥蓝眼泪进行了参观。</p> <p class="ql-block">小雨绵绵夜幕低垂,都江堰市灌县古城在夜色中渐渐苏醒,展现出与白日截然不同的魅力。走在古城的石板路上,每一步都仿佛踏进了历史的深处,而其中最令人心动的,莫过于那如梦似幻的“蓝眼泪”。</p> <p class="ql-block">入夜后的灌县古城,被柔和的灯光装点得分外妖娆。天府源廊桥下,岷江水在灯光的映照下,仿佛被赋予了生命,闪烁着如翡翠般的蓝光,这便是人们口中的“蓝眼泪”。这独特的景致,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我们驻足桥上,或漫步岸边,用手机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桥梁上筑有的八个龙头、桥头重檐上彩塑的珍禽异兽以及各种民间传说戏剧人物而显得栩栩如生,吸引着众多游客。</p> <p class="ql-block">灌县古城的夜,不仅仅有“蓝眼泪”这一道风景线。古城内,各式各样的旅游商店灯火通明,出售着各类特色商品。从西街到南桥,从玉垒广场到宣化门,每一处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古道背夫。晨曦初露,一串马帮的铃声、背夫的喘息声,仿佛还响在玉垒关口窄长的松茂古道上。那时松潘与茂县,各路商贾用马驮、人背从藏区运出皮毛、茶叶、药材,然后在灌县西街换回藏区人民生活的必需品:粮食、盐巴、布匹和玉器。</p> <p class="ql-block">夜游灌县古城,品味夜空下的诗意与烟火。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都江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魅力,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无论是“蓝眼泪”的梦幻景致,还是古城内的热闹繁华,都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9月29日如画蜀地是我们旅行的第八天(从后往前写),昨天下了一夜的小雨,担心今天的活动会受到影响,清晨轻轻的拉开窗帘,雨停了。我很快收拾好行装赶往灌县古城去感受古城清晨的魅力。</p><p class="ql-block">阴天的清晨,连空气都浸着未醒的梦,每一口呼吸都尝到露水与远山的私语。</p><p class="ql-block">阴天的清晨,晨雾如纱,将世界笼进一场温柔的朦胧里,连时光都放轻了脚步。</p><p class="ql-block">成都灌县古城,坐落于四川省成都市的腹地,是一颗历史明珠,被誉为川西的"千年古城"。这个古城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感受古老时光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宣化门,灌县古城墙是四川省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城墙之一。</p><p class="ql-block">“宣化”一词,意为“传播君命,教化百姓”。东门是通往省城成都的大道,是迎接皇帝及朝廷命官的门户。县城的居民们,依照礼仪接受朝廷的教化,这就是宣化门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灌县古城拥有悠久的历史,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纪,是蜀汉时期的古都之一。在古城内,您将被古老的城墙、古街巷、传统的川西建筑所包围。漫步在石板路上,可以欣赏到青瓦白墙的民居、古朴的庙宇、古代的城门,感受到岁月的沧桑。古城墙保存完好,登上城墙,可以俯瞰整个古城的壮观景色,景色格外美丽。</p> <p class="ql-block">穿过城门,是一条充满古色古香的商业步行街。这里的建筑仿佛让人回到了千年前的都江堰,繁华的景象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古城内的景点,每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阴天,如诗如画,宛如一幅淡墨山水画,把大地笼罩在朦胧的氛围中。</p> <p class="ql-block">南桥,作为都江堰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更是游客们夜游灌县古城不可错过的景点。这是一座古廊桥式风景桥,桥头重檐彩塑,珍禽异兽和民间传说戏剧人物情态各异,栩栩如生。走廊内壁上精心绘制的绘画和书法作品,更是一条艺术长廊。站在桥上,可以清晰地望见远处的雪山,在晨曦下如梦似幻。这座被誉为“水上画楼”与“雄踞江源第一桥”的古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南桥本身有着丰富的变迁史,原名为“普济桥” ,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 年),最初是木桥,之后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1959年重建后更名“南桥”,1979 年、2009年等多次维修。它是连接南街与复兴街的重要通道 ,桥身上各种绘画、彩塑、雕刻艺术、书法融汇,有着“水上画楼”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站在南桥上,岷江如带,古城如珠。灌县古城的故事,从李冰的凿山声里开始,在船工的号子里延续,在茶客的笑谈中舒展。它不仅是一座城的记忆,是中华文明天人合一智慧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岷江这条蜿蜒流淌的河流,不仅为古城增添了几分灵动与柔美,更是古人智慧与自然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这条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街是南方丝绸之路的起点,承载着古茶马道的荣光。老街的石板路、木结构建筑都保留着清末民初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成为这里的网红景点。</p> <p class="ql-block">灌县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县城,与千年古堰相伴,褪去往日的喧嚣,沉淀着丰富的历史精华灌县古城,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都江堰这座城市不一样的魅力,也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和美好。无论是“蓝眼泪”的梦幻景致,还是古城内的热闹繁华,让我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早餐后我们前往都江堰。都江堰,这座坐落在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古老水利工程,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奇迹,更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传奇故事。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仍在使用的无坝引水系统,都江堰以其卓越的设计和坚韧的生命力,成为“天府之国”的水脉守护者。今天我们走进这段辉煌的历史,感受它背后的传奇与智慧。</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由渠首枢纽(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灌区各级引水渠道,各类工程建筑物和大中小型水库和塘堰等所构成的一个庞大的工程系统。</p><p class="ql-block">都江堰于2000年11月29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首个无边界围墙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p> <p class="ql-block">震惊世界的都江堰,位于原灌县之旁的岷江之上,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是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有“世界三遗”之谓。</p><p class="ql-block">其一,世界自然遗产。</p><p class="ql-block">其二,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其三,世界水利灌溉工程遗产。</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灌溉工程,完成于公元前256年的秦昭襄王时期,迄今已有2300年。是秦统一六国的伟大构想之一,“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p><p class="ql-block">其时的蜀地,因为岷江水患,民不聊生,成都平原常常成为一片“泽国”,“人或为鱼鳖”。秦王任命知天文、识地理、隐居岷峨的李冰为蜀郡守,入川治水。</p><p class="ql-block">李冰,山西运城人。徒步岷江,直至源头考察。以其惊人的智慧,设想出超凡的治水方略(宝瓶口——飞沙堰——鱼嘴)和治水六字(深淘滩,低作堰)。</p> <p class="ql-block">走入都江堰的大门是江泽民对都江堰的题词:创科学治水之先例,建华夏文明之瑰宝。高度赞扬了这一举世无双的伟大工程。</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这里是都江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堰。它静静地伫立在四川盆地,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如今,当我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我期待着,在这片风景中,与都江堰来一场心灵的对话。我想了解它的过去,探寻它的现在,更期待与它共同展望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场旅行,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更是一次与历史文化的深情邂逅。我们来到了离堆山最高处的观澜亭,只见一条大江奔腾而来,不远处的都江堰似一条卧龙横亘在江中,涛击浪卷,坚若磐石,迷蒙暮色中的西岭雪山拱负起苍龙之脊,逶迤而来,山脚下的宝瓶口银珠跳跃,浪花翻滚,江水夺口而入,如虎啸龙吟,似万马奔腾,好一幅“离堆锁峡”风光。</p> <p class="ql-block">安澜桥。安澜索桥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又名“安澜桥”、“夫妻桥”、“何公何母桥”。全长240多公尺,飞架岷江南北,横跨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古代四川西部与阿坝之间的商业要道,是藏、汉、羌族人民的联系纽带。</p> <p class="ql-block">鱼嘴。“鱼嘴”是都江堰的分水工程,因其形如鱼嘴而得名。它位于江心,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外江位在西,又称“金马河”,是岷江正流,主要用于行洪;内江位在东,是人工引水总干渠,主要用于灌溉,又称“灌江”。鱼嘴决定了内外江的分流比例,是整个都江堰工程的关键。</p><p class="ql-block">都江堰水利工程,这一历经2275年沧桑的古老工程,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更成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范例。它巧妙地坐落于成都扇形冲击平原的顶端,承担着引水、泄洪、排沙等多重任务,为灌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水利保障。在探索都江堰的旅程中,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毅力,更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p> <p class="ql-block">飞沙堰:排沙的 “天然过滤器”。如果说鱼嘴是 “分流高手”,飞沙堰就是 “清淤专家”—— 它像个隐形的 “过山车轨道”,能把内江里的泥沙甩出去,避免宝瓶口被堵塞,这设计比现代滤网还精准。</p><p class="ql-block">排沙魔法:飞沙堰比内江河床高 2.15 米,当内江水量大时,水流会越过堰体冲向外江,同时带动底层泥沙一起 “飞” 出去,这就是 “飞沙” 的由来。实测数据显示,它能排走 80% 以上的泥沙,比现在很多水库的清淤效率还高。</p><p class="ql-block">应急功能:遇到特大洪水,飞沙堰还能 “自我牺牲”—— 水位超过堰体就自动漫溢,避免内江决堤。这种 “以疏代堵” 的思路,比现代水库的 “泄洪闸” 更环保,不会造成下游突然涨水。</p> <p class="ql-block">宝瓶口及离堆。宝瓶口是湔山(今名灌口山、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凿开的一个口子,它是人工凿成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因它形似瓶口而功能奇持,故名宝瓶口。留在宝瓶口右边的山丘,因与其山体相离,故名离堆。离堆在开凿宝瓶口以前,是湔山虎头岩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堰。它静静地伫立在四川盆地,见证了无数岁月的变迁。如今的我踏入这片古老的土地,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走出都江堰大门不远处的喷泉,有三个元素象征该水利工程的“治水三宝”,即‌卧铁、竹笼和杩槎‌,用于古代河道维护和淘滩标准,确保工程千年有效运行。‌‌</p><p class="ql-block">治水三宝的含义与功能</p><p class="ql-block">‌卧铁‌:埋于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深度标志,每年清淤时以挖到卧铁为停止标准,避免过深(致洪涝)或过浅(致干旱)。现有四根复制品(明万历、清同治、民国、1994年),真品仍埋河床下。‌‌</p><p class="ql-block">‌竹笼‌:用慈竹编织成笼,内填卵石,堆叠后形成临时堤坝,用于截流和加固河岸,类似现代混凝土结构。‌‌</p><p class="ql-block">‌杩槎‌:三根圆木捆扎成的三角架,与竹笼配合使用,增强稳定性,是古代节流工具的核心部件。‌‌</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都江堰这座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古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清澈奔涌的都江堰水,不仅带来清新的负氧离子,洗去旅途的疲惫,更在涛声中激发人们的思考与感悟。这里流传着“先有都江堰,后有天府之国”的谚语,彰显着都江堰深厚的历史底蕴。战国时期,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的基础上,组织修建了这项大型水利工程,不仅消除了长期困扰人民的岷江水患,更让四川的成都平原蜕变为千里沃野的“天府之国”。在这里,每一次旅行都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一场心灵的洗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