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广元千佛崖

钱宏庄

今天是2025年9月16日,我们昨天下午从阆中市驾车来到了广元市,早上广元市有阵雨,我们首先来到了广元市郊的千佛崖摩崖石刻游览,这里离老城仅4公里,千佛崖在嘉陵江东岸。始凿于北魏时期,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又不断开凿。其开凿历史之长,居四川首位,也是四川省境内规模最大的石窟群。 我们走进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片遗址,铭牌上写着金牛道遗址,原来这里就是2000多年前古人从陕西汉中勉县走向四川成都的古蜀道,也叫石牛道。金牛道全长有600公里,是古代连接蜀汉的官道。现还存有很多古柏。是研究古代历史的重要场所。现在这条古道已成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牛古道,1935年建陕川公路时被埋,2010年考古发掘时被发现。 广元大云寺位于千佛崖景区入口处,是一座始建于北魏晚期、原名柏堂寺的佛教寺庙,因唐代武则天时期全国推行大云寺政策而更名,现存建筑为清代乾隆十九年重建,是千佛崖摩崖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过大云寺沿着嘉陵江边千佛崖下的步道前行,我们来到了千佛崖的睡佛龛和牟尼阁。以“牟尼阁”为代表的几龛镂空雕刻造像,是盛唐时期的艺术精华。 睡佛窟中央凿有佛坛,坛上设通顶娑罗双树,并有十三尊涅槃图像;坛上卧佛右侧而卧,身后弟子姿态各异,佛头侧在祥云上,连续雕刻的涅槃图,再现了佛主涅槃的场景。着这些精美的佛龛,我们被古人精湛的雕刻工艺所折服。这些佛龛用镂空通透等手法即考虑了采光,还考虑了排水、避免风化等手段保存至今,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这里是千佛崖最古老的佛龛;大佛窟,开凿于北魏晚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了。 莲花洞开凿于武周时期(约690—697年),位于千佛崖核心崖壁区中段底层,窟顶浮雕一朵莲花,故名“莲花洞”。窟内三壁各开一个圆拱形大龛,三壁大龛中各雕一佛二菩萨像,组成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世佛造像组合。武则天称自己是弥勒佛下凡,制颁于天下。莲花洞弥勒佛居中而坐,应是当时配合武则天统治天下的产物。 这是千佛崖规模最大的大云古洞,该洞窟由唐代韦抗主持开凿,始于唐开元三年(715年),历时七年完工。现存窟高3.8米,宽5.6米,深9.4米。窟口上方横额有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题“大云古洞”四字 ‌。该洞窟现存造像234尊,左右两壁的148尊莲花观音像形成密集排列,是研究唐代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其雕刻技艺精湛,被誉为“历代石刻艺术的陈列馆”。<br> 韦抗窟位于大云古洞南侧,与大云古洞同为韦抗发起开凿。韦抗时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负责管理剑南道的政务与军事。他在任职期间主持了千佛崖石窟的开凿工程,并从长安、洛阳等地引入新的造像样式,形成了独特的唐代石窟艺术风格。 据清咸丰四年(1854 年)石刻题记,全崖佛像为数17,000余躯。但在1935 年修川陕公路时,当初的人们没有保护文化遗迹的知识,开山修路炸毁了有一半以上的造像。 如今的千佛崖在崖璧上装了栏杆,供游人上下。崖璧下是奔流不息的嘉陵江,对岸是现代的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在此交汇、在此隔岸相望。 千佛崖摩崖造像现存共有龛窟400余个,造像7000余尊。从下往上多达13层,最高处约40多米 龛窟重叠密布,颇为壮观。如今的剑门蜀道和千佛崖造像都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很好的保护起来。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今天我们看到这些精美的文物,赞叹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老祖宗的智慧真是令人叹为观止,;留下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无穷,我们的心中充满敬意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