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回忆在老挝旅游时光

山鹰

<p class="ql-block">2011年,在老挝工作的我,趁着闲暇走进了琅勃拉邦——这座被群山与湄公河环抱的古城。这里没有喧嚣,只有晨雾中的钟声、街角的木雕摊位和缓缓流淌的河水,仿佛时间在这里停驻。走在石板路上,脚步不自觉放轻,像是怕惊扰了这座城的梦。</p> <p class="ql-block">清晨五点,天光微亮,街巷还浸在薄雾里。我站在路边,看着一队身着橙色僧袍的僧侣沿街托钵而行,赤脚踩在微湿的石板上,脚步轻得像风拂过草尖。当地人跪坐在门前,双手合十,将糯米饭轻轻放入僧人手中的黑钵。那一刻,信仰不是仪式,而是呼吸般的日常。不远处,一位老人正低头编织竹篮,手指翻飞如织,身旁摆着木雕小象和晒干的草药,生活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细碎的手作里。</p> <p class="ql-block">这样的清晨,在琅勃拉邦几乎日日上演。一辆公交车缓缓驶过,车窗映出僧侣的身影,现代与古老在此刻悄然交汇。人们依旧安静地跪拜,仿佛城市的节奏从未被打破。我站在人群边缘,忽然明白,这里的宁静并非空无一人,而是人心深处那份不被打扰的平和。</p> <p class="ql-block">傍晚</p> <p class="ql-block">午后,我租了辆自行车,沿着棕榈树掩映的小路漫无目的地骑行。阳光穿过叶隙,在肩头跳跃,像撒了一路碎金。路边一家红砖小馆铺着明黄桌布,几位当地人坐在树荫下喝茶,笑声低低地飘在风里。再往前,水牛卧在河岸沙地上,尾巴轻轻甩动,赶走飞虫。河水静静倒映着远山,像一块被遗忘的镜子,照着天地最初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途中经过一座木质吊桥,横跨在清澈的溪流之上。桥身微微晃动,脚下是潺潺流水,桥下还藏着一处小瀑布,水花轻溅,惊起几只飞鸟。我停在桥中央,闭眼听风穿过雨林的声响,远处隐约传来皮艇划过水面的轻响,一圈圈涟漪荡开,也荡进心里。</p> <p class="ql-block">午后,有人划着粉红色的皮划艇从湖心缓缓驶来,像一朵漂浮的花。湖水清澈,倒映着蓝天与绿树,那人悠然自得,偶尔停下桨,任小艇随波轻晃。我坐在岸边,忽然觉得,所谓幸福,或许就是能在这般宁静中,做一件无关紧要却令人心安的事。</p> <p class="ql-block">我登上普西山,正好赶上日落。整座古城在脚下铺展,红色屋顶的寺庙错落有致,湄公河如一条金带蜿蜒而过,远处山峦起伏,渐渐隐入暮色。夕阳把天空染成橙金,云朵像被点燃了一般。下山时,夜市已悄然亮起灯笼,摩托整齐地排在路边,人们在摊前低声交谈,笑声轻浅,食物的香气在晚风中浮动,却不喧闹,仿佛连热闹都带着一份克制的温柔。</p> <p class="ql-block">河边的夜市不大,却五脏俱全。红色帐篷一排排搭开,摊主们摆出手工皂、竹编灯、香料和热带水果。有人坐在小凳上剥椰子,有人用炭火烤着香茅鱼。我买了一碗热汤,坐在岸边石阶上,看着对岸山影沉入黑暗,只余几点灯火浮在水面上,像星星落了人间。</p> <p class="ql-block">城外的丛林深处藏着一座瀑布,水流从高耸的岩壁倾泻而下,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化作细小的彩虹。游客三三两两站在观景台上拍照,有人张开双臂,仿佛要拥抱这自然的磅礴。我站在一旁,看藤蔓缠绕古树,听水声轰鸣又归于空灵,忽然觉得,人在这片土地上,不过是过客,而山河早已静默千年。</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曾为澜沧王国古都的小城,每一处转角都藏着历史的余韵。而最动人的,是那份未被惊扰的宁静——它不属于游客,却慷慨地向每一个安静行走的人敞开。在琅勃拉邦,时间不是用来追赶的,而是用来感受的。2011年的那个夏天,我学会了放慢脚步,也终于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