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港雄峙东海滨,千帆竞发势如林。沈门夜泊渔火灿,石浦晨开浪里新。沧桑阅尽涛声在,皆是渔家梦里珍。

高连生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3日从东极岛回来游览沈家门渔港和象山石浦渔港,东海半边天、象山影视城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渔港之一,与挪威卑尔根港、秘鲁卡亚俄港并称“世界三大渔港”。</p><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地处舟山本岛东南部,由鲁家峙、马峙、小干等岛屿组成。它位于中国南北海岸线中点,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交汇处,西距定海港14海里、宁波港45海里,北距普陀山4.7海里,交通便捷。</p><p class="ql-block">‍沈家门渔港的历史可追溯至唐宋时期,当时已成为中日、中韩“海上丝绸之路”上的避风、锚泊、休憩和补给港。明洪武年间,设沈家门寨,驻扎水师。清康熙年间“展海令”颁布后,渔业兴旺,人口增多。民国时期,沈家门成为建制镇,逐渐发展为东南沿海渔民的主要集聚之地。</p><p class="ql-block">港域东起半升洞,西至勾山浦,长11.5千米,宽0.19-0.7千米,水域面积约10平方公里,岸线蜿蜒约10公里。港内水深浪小,少淤不冻,加之多泥质粉砂或粉砂质泥底,是天然的避风良港。</p> <p class="ql-block">石浦渔港是中国最早的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汉时期,彼时已有先民在此渔猎生息。凭借“四岛屏罗,五门环列”的月牙状封闭型港湾地貌,这里常年风平浪静,成为天然避风良港,唐宋时已发展为远近闻名的渔商重埠,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古代浙东海上贸易的兴盛。</p> <p class="ql-block">游沈家门与石浦双港,始知渔港风情各有千秋,都同样浸润着东海渔家的魂魄。</p><p class="ql-block">‍沈家门的壮阔是第一眼的震撼。站在码头远眺,千艘渔船如银色舰队列阵港内,桅杆密如森林,与蔚蓝海面交相辉映。</p><p class="ql-block">‍而石浦渔港的魅力在于深沉的历史沉淀。古城墙依山而筑,青石板路蜿蜒向上,两旁的老商铺仍挂着褪色的渔幡,宏章绸庄的丝绸与源生钱庄的旧票,诉说着昔日渔商的繁华。</p><p class="ql-block">沈家门的大气与石浦的典雅,一刚一柔,共同勾勒出东海渔港的完整轮廓。一个是吞吐万船的现代渔业枢纽,一个是藏着六百年故事的文化秘境,却都在潮起潮落间,书写着渔民与大海相依相守的生命史诗。</p> <p class="ql-block">石浦渔港古城历史悠久从秦汉时期就有历史记记载,唐宋时已成为渔商埠和海防要塞。明洪武二十年,调昌国卫守御,筑石浦所城。康熙年间,福建人创建福建街。民国时期,中街商贸繁荣,有商铺100多家。</p><p class="ql-block">古城沿山而筑,依山临海,有“城在港上,山在城中”的特点。城墙随山势起伏,城门就形而构。保留完整的碗行街、福建街、中街、后街组成了古朴的石浦老街,街巷拾级而上,蜿蜒曲折,屋檐错落有致,还有五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p> <p class="ql-block">象山东海半边山旅游度假区三面环海,形如麒麟,面积约8平方公里,唐神龙二年象山立县以来,半边山就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形似麒麟的外形,流传着许多故事,如猪八戒劈山等。嘉靖三十四年,戚继光曾在此抵御倭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踏入象山影视城,最先被震撼的是场景的宏大与真实。从《神雕侠侣》的襄阳城到《琅琊榜》的金陵皇宫,每一处建筑都细节满满,青砖黛瓦间仿佛能看见古装剧里的刀光剑影。</p><p class="ql-block">漫步襄阳城街道,两旁酒旗飘扬,商铺林立,甚至能闻到剧组留下的烟火气息。影视城内不仅有古建筑群,还有高科技摄影棚和特效体验区。离开时回望,夕阳下的影视城更显古朴。这里不只是拍戏场地,更是造梦工厂,让每个游客都能圆一场古装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