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走进观音山的入口,一块巨石静静矗立,上面刻着“佛国胜境”四个大字,仿佛在低语着这片土地的灵性。白墙灰瓦的建筑掩映在秋色之中,远处的牌坊高耸,背靠着连绵的山丘,天色阴沉,云层低垂,整座山仿佛被一层薄纱笼罩,庄严中透着几分神秘。我站在山门前,忽然觉得,这不是一次寻常的登山,而是一场与历史、信仰和自然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雨刚停,山间云雾还未散去,像一缕缕轻纱在林间游走。林子静得出奇,只有风掠过树梢的沙沙声,偶尔传来几声鸟鸣。脚下的泥土还带着湿意,踩上去软绵绵的,仿佛大地在呼吸。远处的山影在雾中若隐若现,恍如水墨画中的一笔留白,让人忍不住放慢脚步,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阳光终于穿透云层,洒在森林之上,整片林海瞬间被点亮。树叶从深绿渐变为金黄,再过渡到橙红,像是大自然打翻了调色盘。落叶铺满地面,踩上去发出清脆的响声,像是秋天在耳边低语。</p> <p class="ql-block">观音山离漠河市区不过五十多公里,却像是另一个世界。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尊高达10.8米的观音圣像——它原身来自海南南山佛教文化苑,2006年北迁至此,安奉于神州北极的山巅。南北遥望,一南一北,两尊观音像仿佛在天地间默默对话。这尊像呈“一体三尊”之姿,每尊手持不同法器,象征着慈悲、智慧与力量。站在这里,仰望佛像,竟觉得北方的寒风也多了几分温润。</p> <p class="ql-block">林海深处,观音圣像静静伫立。它建于2000年,原在南海之滨,后因缘际会,落户漠河。从卫星图上看,整个景区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而观音像,正是那莲心所在。我站在广场中央,四周是层林尽染的山丘,佛像在秋阳下泛着柔和的光,仿佛真的有某种力量,让喧嚣的心慢慢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这尊观音像坐北朝南,与海南的海上观音遥遥相望。更奇妙的是,当夜幕降临,北极星高悬,它的光芒恰好落在佛像头顶,仿佛天地之间,有一条无形的线将南北、将人与自然、将信仰与方位悄然连接。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为何这里会被称作“佛国胜境”——它不只是风景,更是一种精神的坐标。</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三次“佛光普照”的奇观。据说每次都在上午九到十点之间,天空湛蓝,白云轻浮,一道七彩光环环绕佛像,宛如彩虹披肩。第一次出现时,恰逢全国旅游年会的代表们在此参观,有人惊呼抬头,众人皆为之动容。我虽未能亲眼得见,但听人讲述时,仿佛也看见那光环在秋日的天空中缓缓绽放,美得不似人间。</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小路前行,一丝阳光斑驳地洒在脸上,小雨仍然未挺,但感觉还是暖意融融,仿佛整个季节都在这一刻温柔地苏醒。</p> <p class="ql-block">雨后林间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空气清新</p> <p class="ql-block">下山不远,便是李金镛祠堂,坐落在一片松林掩映的山坡上。黑匾金字,“李金镛祠堂”四字庄重肃穆,门旁对联写着:“开矿安边兴利功业迈古今,义帐救灾恤邻德政昭宇宙。”这位清朝三品官,1887年奉命筹建漠河金矿,两年后矿成,却因积劳成疾,长眠于此。他不仅是一位官员,更是一位在边陲开荒拓土的英雄。站在这里,松风阵阵,仿佛还能听见他当年的脚步声,踏在冻土之上,坚定而沉重。</p> <p class="ql-block">祠堂内挂着他的黑白照片,一身清末官服,目光沉静。旁边木牌上写着“扶危济困 为民造福”,短短八字,却道尽他一生的信念。1890年,他病逝于漠河,年仅五十六岁。如今,他的故事被刻在木匾上,也被风吹进林间,成为这片土地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漠河人民永远铭记于心。</p> <p class="ql-block">山脚下,是著名的胭脂沟,曾是淘金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汽车又一次驶入北级星广场,位于153个台阶上的“北极星”雕塑,是漠河的标志,名为腾飞。左面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天鹅,右面是一只引吭高歌的金鸡,意为漠河是“金鸡之冠、天鹅之首”。最顶端的是北极星,意为漠河是祖国北陲的璀璨明星。基座的两面,都写着“腾飞”。</p> <p class="ql-block">北极星广场的153级台阶核心寓意是象征漠河北纬53°33'的地理坐标,通过数学与美学设计将抽象纬度转化为可感知的空间语言,体现地域精神。</p><p class="ql-block">台阶寓意的核心解释</p><p class="ql-block">纬度密码:台阶数量153暗合漠河北纬53°33'的精确坐标,设计师通过参数化设计将纬度数值解构为建筑元素,每级台阶抬升0.346米,第89级对应地理坐标垂直投影点。</p><p class="ql-block">数学与美学融合:台阶高度差严格控制在15.3-24.2厘米区间,符合斐波那契数列重构的空间序列,攀登者至78级时步伐自动匹配黄金分割比例(每分钟112步),形成生理韵律与视觉和谐。</p> <p class="ql-block">漠河县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而我在漠河街头漫步时,最难忘的,是这座纪念馆 ,一场山火烧了很多大兴安岭原始林 。火灾中幸存下来的那些树皮焦黑却依然挺立的松树,像一群沉默的守望者,见证着毁灭与重生。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宣言:生命,从不会轻易低头。</p> <p class="ql-block">我们驱车前往九曲十八湾。这片湿地是额木尔河在寒温带沼泽中自然蜿蜒而成,河道如蛇行,弯折不断,是全球罕见的冻土湿地代表。入口处,一块巨石上刻着“九曲十八弯”,周围秋叶斑斓,河水在远处静静流淌,仿佛时间也在这里慢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塔,眼前豁然开朗。河道在湿地中划出一个个“S”形弯道,像大地的指纹,又像一首无声的诗。远处山丘起伏,林色金黄,河水缓缓流淌,落差极小,几乎看不出流动的痕迹。资料说,额木尔河全长469公里,而这一段,是最温柔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冷风夹着细雨扑面而来,我们仍坚持登上露台。远处的森林在雨雾中朦胧如画,河流如银带般穿行其间。那一刻,寒意虽深,心却格外清明。站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大地的呼吸,感受到自然最原始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额木尔河两岸,钻天杨和岸柳静静生长,晨雾升起时,野花与绿草在水边摇曳,宛如“云雾仙境”。河水不急不缓,弯了又弯,像是舍不得离开这片土地。我忽然想起那句老话:“水至柔而至刚”,它不争不抢,却用千年时光,雕琢出这九曲回肠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虽然很冷,我还是努力拍下十八每个角落美景,以后慢慢欣赏。</p> <p class="ql-block">秋已深,落叶铺满小径。我站在林间,紫衣映着金黄的叶,笑容灿烂。脚下是厚厚的落叶,每一步都踩出沙沙的声响,像是秋天最后的私语。忍不住弯腰拾起一片叶子——脉络清晰,颜色温暖,像一封来自季节的信。</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道路两旁的树在风中轻摇,叶子金黄,天空阴沉,路面微湿。这条路笔直地伸向远方,仿佛没有尽头。我们谁也没说话,只是静静地走着,听着风,看着叶,感受着这片土地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黑龙江与内蒙古的交界处。一座标志牌立在林中,写着“中国漠河 找北从这里开始”,形状如十字,指向四方。站在这里,仿佛站在了祖国的尽头,北风呼啸,心却格外踏实——我们走过的,不只是风景,更是这片土地的脉络与灵魂。</p> <p class="ql-block">过来边界,蒙古欢迎来到,开始新旅程。</p> <p class="ql-block">小景点,驻足留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