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乱世英雄”到“无机会社会”:一个时代的大转折

寻味君

<p class="ql-block">小时候听老人讲古,总爱提一句:“乱世出英雄。”可谁又真想活在乱世呢?刀光剑影里,能活下来的已是万幸,哪有几人真能披甲执锐、封侯拜相?曹公年少时被乔玄一句“乱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贼”点破天机,这话听着豪气干云,细品却透着凉意——英雄也好,奸贼也罢,终究是时代洪流里的棋子。而今我们不逢乱世,却迎来了另一种“定局”:高楼起了,高铁通了,饭桌丰了,可那条通往上升的窄道,却悄然收窄,直至近乎封闭。</p> <p class="ql-block">我记得07第一次坐绿皮火车去广州,窗外是泥泞的工地和成片的甘蔗林。二十年后我再路过,那里已是玻璃幕墙林立的CBD,灯火通明如星河倒灌。深圳从渔村变都市,不过四十年光景,这样的奇迹曾让无数人相信:只要肯拼,谁都能改命。可如今,城市的轮廓早已定型,规则也从“谁能跑得快”变成了“谁别出界”。应急通道的门楣都开始讲究设计感了,政府大厅的办事流程像钟表一样精准——草莽时代结束了。当一切进入标准化,留给“野路子”的缝隙也就没了。我常想,如果我生在七十年代,或者60年代或许也能抓住某个风口翻身;可现在,哪怕你再聪明、再努力,也像是在一条已经满载的高速公路上,拼命踩油门却始终超不过前车。</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代人,既没赶上改开初期的红利,也没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既不能像祖辈那样靠一锄头刨出活路,也无法像戏文里的英雄,在乱世中横空出世。学历越来越像一张普通的入场券,而不是通往阶层跃迁的门票。内卷成了日常,焦虑藏在每个深夜刷手机的间隙里。可抱怨有用吗?时代从不为个体停留。我倒觉得,认清现实才是第一步。躺平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清醒的暂停。就像春秋时的重耳,流亡十九年,忍辱负重,最终归来;伍子胥过昭关,一夜白头,仍不改其志;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终雪国耻。他们都不是在“卷”,而是在等。等风来,等时机。所以我说,倦了可以,但别烂了。心中那点火苗,哪怕微弱,也别让它熄。</p> <p class="ql-block">有人劝我:“走暗路,进窄门,耕瘦田。”听着像修行,实则空泛得如同鸡汤兑水。怎么走?往哪走?哪条是暗路,哪扇是窄门?没人告诉你。我不过是个普通人,没背景,没资源,甚至身体还有残疾,婚姻无望,子嗣不继。可我依然在学,在读,在写。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因为我那点小小的内心世界,是我唯一能掌控的地方。我看星空,不再只听母亲说那是逝去的亲人,而是知道那是几万光年外的恒星,有些光出发时,秦始皇还没登基。这让我觉得渺小,却也自由——既然终将归于尘土,何必为一时得失自苦?我像打理一座无人知晓的园林,种花植树,引水叠石,不让它荒芜成枯山水。外头的世界再喧嚣,我心里总有一片静地。</p> <p class="ql-block">这个时代,是最好的,也是最坏的。好在我们不再为温饱挣扎,坏在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但我们终究得活着,不是吗?不必把自己看得太重,以为非你不可;也不必把自己踩得太轻,觉得一无是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尽力而为,便已足够。面试落选了?尽力了就好。感情无果?问心无愧就行。成不成,有时真不由人。可只要心还没死,脚步没停,就还算活着。这世道或许不再造英雄,但也没必要人人都当英雄。做个清醒的普通人,守好自己的园子,等风来,或等风过,都无妨。毕竟,历史从不只由胜利者书写,也由那些默默活着、静静思考的人,一笔一划添上注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