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问祖,行走汉中(上)

同舟共济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站台,绿皮火车静静停靠,车身上黄条纹在晴空下格外醒目。我站在车旁,深色外套裹着微凉的风,心里却暖着——这趟旅程,不只是地理上的奔赴,更是血脉里的回响。车轮将带我们驶向那个名字在家族记忆里反复出现的小村:勉县柳沟坪上村。父亲少年时期就是从这里出发,他跟随红军队伍从此走上了打土豪、分田地、反围剿、抗击日寇、打败蒋匪、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而今天我们逆着他的足迹,走向源头。</p> <p class="ql-block">2025年五一长假,兄弟四人从天南海北(天津、南方昆山、上海、北方宝鸡)汇集到陕西汉中,来到父亲出生地勉县柳沟坪上村(现为同沟寺镇金丰村)寻根问祖。并来到父亲1933年1月参加工农红军的地方勉县菜园子街,还参观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并与海航六师吕文清老大哥在此会面,兄弟一行渡过了一个难忘的、十分有意义的假期。</p> <p class="ql-block">“勉县”两个大字高悬在传统风格的建筑上方,三兄弟已先一步到达,正站在门前等我。我们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多年各自奔波,此刻却因同一个目的地重聚。街边车来人往,行人匆匆,而我们仿佛站在时间的交汇点——一边是今日的烟火人间,一边是九十四年前父亲踏出家门的那个清晨。</p> <p class="ql-block">四人终于齐了,站在“勉县站”前合影。站前出租车来来往往,远处山影淡淡,像一幅未干的水墨。我们穿着寻常衣服,笑容自然,可心里都明白,这一张照片,不只是旅行的留念,更像是一次仪式的开始。我们正走进父亲的童年,走进那段被岁月尘封却从未真正远去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乡村公路笔直延伸,两旁青山如屏。路边立着一座木质牌坊,上书“美丽乡村 文明家园”。车轮碾过熟悉的乡道,心却越来越轻。这条路,父亲是否也曾赤脚奔跑?那些被他偶尔提起的“柳沟坪”“金丰村”,如今就在眼前,不再是地图上的一个小点,而是有温度、有气息的真实存在。</p> <p class="ql-block">在村口的牌坊前,我们再次停下脚步。身后是连绵的山脉,眼前是开阔的田野。我们并肩而立,像四棵树终于回到同一片土壤。风从山间吹来,带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这一刻,我们不是来自四个城市的兄弟,而是同一个根脉长出的枝桠。</p> <p class="ql-block">四位兄弟并肩站在乡道上,身后标牌写着“美丽乡村文明”。阳光洒在肩头,绿意在四周蔓延。我们笑着,聊着,却都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只有鸟鸣、风声和远处农人的吆喝。我们仿佛听见了父亲少年时的脚步声,正从田埂那头轻轻走来。</p> <p class="ql-block">村支部委员陈文娟同志热情接待了我们,并向我们介绍原柳沟坪上村现已合并到金丰村了。</p> <p class="ql-block">村委会公告栏前,我们驻足良久。蓝白相间的栏框里,整齐列着村干部的姓名与电话。我们逐个看过去,试图从姓氏中寻找熟悉的痕迹。虽未找到直系亲属,但“金丰村”三个字已足够亲切。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曾是父亲口中的“老家”。</p> <p class="ql-block">“金社群服务中心”大楼前,党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我们站在这里合影,背景是村庄的新貌。父亲若能看到今日的故乡,该是何等欣慰?他曾在这片土地上奔跑、劳作、离别,而今天我们以他的儿子的身份,重新丈量这片土地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三哥手指前方就是祖籍柳沟坪上村</p> <p class="ql-block">带上一捧家乡的泥土和沙石,留下深深的眷恋和思念。</p> <p class="ql-block">如今柳沟坪已换了新貌。村中街道热闹非凡,一支婚庆迎亲队伍正缓缓走过。有人抬着红色轿子,有人挥舞旗帜,保安在旁维持秩序,村民围观看热闹。我们站在一旁,看着这充满生机的乡土画卷,忽然明白:寻根,不只是寻找一个人的出生地,更是理解一种生活的延续——祖辈的烟火,仍在今日的节庆中燃烧。</p> <p class="ql-block">从迎亲队伍的乡戚身影中,似乎可以寻觅到父亲的音容笑貌。</p> <p class="ql-block">红花岗水库的草地开阔宁静,白色大字在绿茵上清晰可见。我们三人并肩而立,远山如黛,电线横过天空。这里没有父亲的足迹,却有他故乡的山水。我们站在这里,仿佛也在站成他记忆中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四人并排坐在水库大坝的护栏上,身后是青山绿水,远处一座小屋静静伫立。我们不说话,只是望着湖面发呆。水波轻漾,像极了父亲讲往事时的语气——平静,却藏着深流。那一刻,我们仿佛都听见了他年轻时的心跳。</p> <p class="ql-block">我们独自站在堤坝上,望着广阔的水面与远山。蓝衬衫在风中轻扬,脚下的混凝土坚实而冷硬。可心里却柔软得不行。父亲1933年从这里出发,走上革命之路。八十多年后,他的儿子们回到这里,不是为了悲情追忆,而是为了说一句:我们来了,我们记得。</p> <p class="ql-block">兄弟在堤坝上合影,笑容灿烂。碧水青山作背景,晴空万里无云。他们像在宣告:这一趟,不只是缅怀,更是传承。我们从不同的城市赶来,却在同一个故乡重聚。血脉的根,从未因距离而断裂。</p> <p class="ql-block">四兄站在大坝上,右手抬起,似在讲解,又似在指引。他不说,我们也懂——他在指的,不只是眼前的山水,更是那段被时光掩埋却始终流淌的家史。我们站在这里,不是游客,而是归人。</p> <p class="ql-block">在山口执勤点,我们与乡戚亲切交谈,了解红花寺水库的今世前生。</p> <p class="ql-block">来到勉县博物馆,浏览家乡的悠久历史和风土人情。</p> <p class="ql-block">菜园街是父亲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1933年1月20日,时年13岁的父亲从沔县菜园子街自愿入伍(参加工农红军,成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师政治部勤务员)。</p> <p class="ql-block">兄弟合力,其利断金。</p> <p class="ql-block">击鼓传令我来了, 沔阳楼是勉县地标性建筑,站在这里可俯瞰汉水、远望秦岭、环目勉县全貌。</p> <p class="ql-block">在诸葛广场品尝家乡小吃,体验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红寺湖景区参观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我爱红军走过的路,寻找前辈战斗足迹。</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军旗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在红寺湖景区与海航六师老战友吕文清大哥会面。并同游红寺湖景区。</p> <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一行受到吕文清大哥的热情款待。</p> <p class="ql-block">在兴汉盛境景区,终于找到了百家姓里簡与简姓的演变起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