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

卢守文

<p class="ql-block">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p><p class="ql-block"> ——在一杯酒里致敬那些逝去的年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卢守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80年代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以其欢快优美的旋律和热情奔放的歌词引起了那一代青年们的强烈共鸣,今天唱来,让我们这些从那个时代走来的人们内心仍是激动不已,那些逝去的年华,那些曾经的梦想,已成为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深深地埋在了我们的心底。歌词中“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挺胸膛笑扬眉”“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美酒与庆功紧密相联,今天,当你与朋友频频举杯,是否仍然具有那个激情岁月里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情怀?</p><p class="ql-block"> 这两句歌词,看似是寻常的举杯场景,却藏着80年代特有的酒文化意涵,更承载着一代青年的激情与憧憬。在传统酒文化里,“举杯”不单是一个饮酒动作,而是情感的载体、心意的传递——或是庆丰收的喜悦,或是送友人的不舍,或是贺成就的荣光。而这首歌里的“举杯”,恰是80年代青年对时代机遇的珍视、对奋斗理想的坚守,把酒文化里“敬理想、贺未来”的内核,写进了属于那个年代的青春故事里。</p><p class="ql-block"> 80年代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又充满希望,工厂里机器轰鸣,校园里书声琅琅,街头巷尾都透着“想干事、能干事”的劲头。这种时代氛围,让“举杯”有了不一样的意义——不再是传统里亲友相聚的小范围共情,而是青年群体对集体理想的共同奔赴。歌词里“举杯赞英雄,光荣属于谁”,把“举杯”和“赞英雄”绑在一起,这里的“英雄”不是遥不可及的伟人,而是身边踏实干活的工人、刻苦钻研的学者、扎根基层的干部,也是每一个为生活打拼、为未来奋斗的普通人。酒在这里成了“致敬平凡英雄”的媒介,一杯酒里装的不是消遣,而是对他人付出的认可,对集体奋斗的敬意。就像那时工厂里的庆功会,车间工人凭着一股子劲超额完成生产任务,领导端起搪瓷杯,里面盛着散装白酒,和大家一一碰杯,没有华丽的辞藻,一句“辛苦了,接着干”,酒杯相碰的清脆声响,就是对奋斗者最实在的嘉奖,这和歌词里的“自豪举杯”,是同样的真挚与热烈。</p> <p class="ql-block">  从酒文化“寄情未来”的维度看,这首歌里的“举杯”更藏着一代青年的憧憬与担当。传统酒文化中,“饮新酒、盼新年”“斟满酒、话前程”是常见的表达,而80年代的青年,把这种对未来的期盼,变成了具体的奋斗目标。歌词里“再过二十年,我们重相会,伟大的祖国,该有多么美”,举起的酒杯,是对“二十年之约”的见证,是对祖国未来的祝福,更是对自己“不负时光、不负时代”的承诺。那时的青年,或许在田间地头规划着丰收的蓝图,或许在实验室里攻克着技术难关,或许在教室里描绘着人生的方向,偶尔和朋友相聚,斟上一杯酒,聊起未来,眼里有光,心中有梦,语气坚定。这杯酒,不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放纵,而是“以酒明志”的清醒——喝下这杯酒,就要带着这份豪情,去为理想拼搏。就像下乡知青返城后,和昔日战友重逢,端起酒杯说“往后好好干,不辜负这好时代”,酒杯里装的,是对过往的回味,更是对未来的底气,这正是歌词里“自豪举杯”最生动的现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如今再听《年轻的朋友来相会》,那句“愿我们自豪地举起杯”依然让人动容,让人想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这杯酒,早已超越了酒本身的意义,成为80年代情怀的符号——它藏着那个时代的激情与纯粹,藏着青年群体的理想与担当,也藏着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以酒寄情、以杯明志的文化基因。那个年代的“举杯”,没有奢华的宴席,没有名贵的酒水,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最坚定的信念。它告诉我们,真正值得自豪的,不单是酒杯里的酒,更是为理想奋斗的时光,是与时代同行的担当,是对美好未来的永远向往。这份藏在“举杯”里的情怀,跨越了几十年的时光,依然能让今天的我们感受到力量,明白无论身处哪个时代,“为理想举杯、为奋斗喝彩”,永远是最动人的人生底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