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楼公园漫步游

wucc

<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wucc</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0573991</p> 9月30日星期二,农历乙巳年八月初九。今天,一扫几天来的阴雨天气,天空放晴,易出行观景,于是,前往刚刚改造好的黄楼公园看看。 南入口随景 <p class="ql-block">公园的核心景观是黄楼。那么,黄楼因何而建?由始建至今,又经历了哪些故事?阶梯上刻有数字的石砖,告诉了你。</p><p class="ql-block">黄楼,始建于北宋元丰元年(1078年),是苏轼为纪念抗洪胜利,而建在徐州东城门楼上。</p> 石阶随景 元至大三年左右(1310年),黄楼迁至城东北隅重建。 石阶随景 明洪武八年(1375年),重建徐州城时,黄楼仍在元代位置重建。 石阶随景 ... ...<br>20世纪50年代(1950),黄楼因年久失修大殿坍塌而陆续拆除。 石阶随景 1988年,徐州市政府于现址重建黄楼,并将黄楼赋碑置于楼中。 石阶随景 拾级而上,来到改造后的公园广场,眼前豁然开朗,上盖广场连接了黄河南路南北两侧,公园面积扩大了不少,也解决了南面的游客来此受阻的问题。上盖广场通道,实现了与夹河东街顺畅衔接,形成“历史遗迹、现代通道、城市街道”的视觉通廊。 公园随景 公园随景 黄楼西侧是公园的西入口。其外,“五省通衢”牌坊与之紧邻。该牌坊始立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是为庆祝当时治理黄河成功,现存牌坊是1987年参照古制重建。 五省通衢牌坊随景 公园西入口立有两尊石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兽--獬豸(xiè zhì)。在公园入口放置此神兽,意在表明苏轼为官清正,有“辨曲直”、“识忠奸”之寓意。 公园西入口随景 公园西入口随景 漫步随景 徐州历史上屡受黄河水患之苦。古人基于“土能克水”的五行观念,而牛在五行中属土,因此铸铁牛置于河岸,意在震慑洪水、祈求安澜。 镇河铁牛随景 现存于公园的伏姿铁牛,是1985年由苏州铸造厂重铸的复原品。你看,它翘鼻昂首,两眼圆睁,显得十分健壮威武。其旁立有“重铸镇河铁牛碑记”。 镇河铁牛随景 镇河铁牛随景 在黄楼改造项目中,对黄楼本体进行了重建后的首次大修。大修后的黄楼,更显雄伟壮观。 眺望黄楼随景 观黄楼随景 黄楼前的地面上,有一幅巨大的地图--北宋疆域暨苏轼行迹图,简要介绍了苏轼的一生。 观黄楼随景 通过改造,黄楼内部的展示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步入黄楼,迎面树立的为黄楼赋碑,历经时代沧桑,碑上的字迹已模糊不清,好在旁边有电子屏幕可助你一臂之力。 黄楼一层随景(黄楼赋碑) 黄楼一层随景 黄楼赋碑之后,为漆壁画《黄楼胜景》,画以城垣之上的黄楼为主体,表现苏轼率领徐州军民抗洪胜利之后的徐州城内外,雨霁云销、万物更新之景象。 黄楼一层随景(漆壁画) 黄楼的一层,以“黄楼巍巍,风雨千年”为主题,展示了黄楼的沿革和历史。 黄楼一层随景 黄楼一层随景 黄河水患,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刚调任徐州知州不久,即遇黄河决口,汹涌的洪水席卷而下,直逼徐州城下,水深达到二丈八尺。 黄楼一层随景 苏轼遂率徐州军民奋力抗洪。在整个抗洪过程中,苏轼身先士卒,始终坚守一线,“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与军民同甘共苦长达七十余日,极大地鼓舞了士气。 黄楼一层随景 兴建黄楼:为纪念抗洪胜利并寄托长治久安之愿,苏轼在徐州东门建造了黄楼。依据五行学说中“土能克水”的理念,将楼阁涂以黄色,寓意以土镇水。楼成之日,全城欢庆,黄楼也成为苏轼功绩的象征。 黄楼一层随景 黄楼的变迁,元至大三年,黄楼从东门城墙移建至地面。在元明清三代,黄楼经历了多次毁坏与重修的循环。清代曾多次重修,虽规模不及宋代,但基本格局得以保留。遗憾的是,到了1930年代,黄楼实体已不复存在,仅存遗址。 黄楼一层随景 徐州市政府于1988年在庆云桥东侧、故黄河畔重建了黄楼。新建的黄楼为仿宋式双层飞檐建筑,黄琉璃瓦覆顶,楼内重新竖立了《黄楼赋》碑。 黄楼一层随景 黄楼的二层,以“黄楼文脉,赓续延绵”为主题,重点呈现黄楼所承载的文化脉络。 黄楼二层随景 这里展示了苏门文人经典的诗词、碑刻、文章等等。 黄楼二层随景 黄楼二层随景 黄楼二层随景 黄楼二层随景 黄楼的三层,以“黄楼遗爱,以民为本”为主题,弘扬苏轼以民为本的治理理念。 黄楼三层随景 “黄楼遗爱,以民为本”这八个字,概括了苏轼在徐州留下的最为宝贵的精神遗产。它源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抗洪斗争,升华于一座楼宇的文化创造,最终凝聚成一种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辉的为政之道。 黄楼三层随景 黄楼三层随景 苏轼的“遗爱”,核心在于“以民为本”。这体现在他真正将自己视作百姓的一员。 黄楼三层随景 黄楼三层随景 步出黄楼,只见其北侧的“问月舫”也整修一新。 漫步随景(问月舫) 中秋佳节就要到了,这一造型是否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思呢? 漫步随景 大理石书卷“黄楼赋”,与西侧的黄楼、东侧的汴泗亭串联起来,构成了苏轼治水事迹的脉络。 漫步随景(黄楼赋) 漫步随景(汴泗亭) 改造后的黄楼,已成为“彭城七里”历史文化轴线的北端起点和重要节点。<br><br><br>注:本篇中部分文字参考网络资料,在此谨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