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拜谒人文始祖天水伏羲庙,</p><p class="ql-block">触摸华夏文明源头时的心灵震颤</p><p class="ql-block">---老兵王长明西北青甘行(二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王长明</p> <p class="ql-block"> 7月25日下午,初秋的风裹挟着陇地特有的干爽,在热情战友的陪同下,我怀着一颗满是虔诚的心,踏入甘肃天水伏羲庙。朱红宫墙在秋日暖阳下泛着温润光泽,檐角铜铃被风一撩,便叮叮当当地响,那声音像从时光深处悠悠飘来,在我耳边絮语着华夏文明最初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场所,更是华夏儿女寻根问祖的精神圣地。站在“开天明道”的匾额下,望着那苍劲的四字,我的指尖似乎能感受到木头纹理里沉淀的岁月,心中对人文始祖伏羲的崇敬如潮水般漫过心头,一场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的心灵之旅,就此在我生命里刻下深深的印记。 </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的历史,与天水古城的文脉早已缠成了解不开的绳。史料记载,天水作为伏羲诞生地,汉代就有祭祀他的庙宇,现存的伏羲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缮扩建,才有了如今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宏大规制。五百余年来,这里香火不断,不管是官祭的庄重,还是民祭的质朴,人们都以最虔诚的姿态,缅怀伏羲开创文明的功绩。明清时期,每逢伏羲诞辰,地方官员都会领着百姓在此举行盛大的祭祀典礼,钟鼓齐鸣,礼乐悠扬,那庄重的仪式不只是对始祖的纪念,更是中华民族对文明传承的坚守。如今,伏羲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份延续数百年的祭祀传统,也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让华夏文明的根脉在新时代依旧焕发生机。我站在庙中,仿佛能看到历代百姓虔诚跪拜的身影,那份对文明始祖的敬仰,跨越时空,与我此刻的心情重合。 </p> <p class="ql-block"> 追溯伏羲的生平,我仿佛能看到远古时期华夏先民在蒙昧中摸索文明的身影。《史记》《山海经》等典籍记载,伏羲是上古时期的部落首领,生活在距今约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那时,人类还处于茹毛饮血、结绳记事的原始阶段,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未知的世界,伏羲带领先民开启了对文明的探索。他“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从天地万物的运行规律中汲取智慧,为华夏文明的诞生筑牢了基石。每当我默念这段文字,眼前便浮现出先民们在伏羲带领下,第一次抬头仰望星空、第一次俯身观察大地的模样,心中满是对他们探索精神的敬佩。 </p> <p class="ql-block"> 讲解员如数家珍介绍伏羲的功绩,如璀璨星辰,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之路,也在我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他最大的贡献之一,便是创制八卦。伏羲通过观察天地、日月、山川、草木、鸟兽等自然现象,将世间万物归纳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以简单的符号系统诠释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事物的发展变化。八卦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源头,更成为中医、天文、历法、兵法等诸多领域的思想基础。后世的周文王在此基础上推演为六十四卦,形成《周易》,这部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典籍,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发展,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即便在今天,八卦中蕴含的辩证思想和整体观念,依然在哲学研究、科学探索等领域给人以启示。当我在庙中看到八卦图的那一刻,仿佛有一道光劈开了混沌,让我对世界的认知有了全新的维度,这份来自远古的智慧,让我动容不已。 </p> <p class="ql-block"> 除了创制八卦,伏羲还教民结网渔猎、驯养牲畜,改变了先民单纯依赖采集和狩猎的生存方式。在伏羲之前,先民们靠采摘野果、捕捉野兽为生,食物来源极不稳定。伏羲观察到蜘蛛结网捕食的现象,从中得到启发,教人们用植物纤维编织渔网,用于捕鱼;同时,他引导先民将捕获的野生动物驯养起来,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畜牧业。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先民的食物产量,保障了生存需求,更推动了人类从原始采集渔猎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过渡,为后续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仿佛能看到先民们第一次捕到鱼时的喜悦,第一次圈养牲畜时的期待,那份对生存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通过伏羲的智慧,有了实实在在的寄托,想到这里,我的眼眶微微发热。 </p> <p class="ql-block"> 此外,伏羲还“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创造了最初的文字符号,取代了此前结绳记事的落后方式。结绳记事只能简单记录数量,无法准确传递复杂的信息,而文字的出现,让知识和经验得以系统记录和传承,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他还制定了嫁娶制度,“正姓氏,通媒妁”,改变了远古时期族群内杂乱的婚姻状况,确立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制度,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原始群婚向文明婚姻的转变,为社会秩序的建立和伦理道德的形成埋下了种子。从无到有,从蒙昧到文明,伏羲的每一步探索,都像是在为华夏文明的大厦添砖加瓦,而我,作为这文明长河里的一滴水,心中满是对始祖的感恩与自豪。</p> <p class="ql-block"> 漫步伏羲庙,其建筑风格处处彰显着“礼”与“道”的融合,尽显华夏古建筑的宏大与精巧。伏羲庙整体遵循“前朝后寝”的宫廷建筑格局,沿中轴线依次分布着戏楼、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主要建筑,两侧辅以碑廊、配殿、钟鼓楼等,布局严谨,主次分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门上方的“太昊宫”匾额,字体苍劲有力,彰显着伏羲作为“太昊伏羲氏”的崇高地位。进入大门后,仪门内的庭院宽敞开阔,两侧的碑廊内陈列着数十通明清时期的碑刻,碑文中详细记载了伏羲庙的修建历程、祭祀典礼的规制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对伏羲的赞颂,这些碑刻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更是书法艺术的宝库,楷书、行书、篆书等多种字体在此汇聚,展现出中国古代书法的独特魅力。我伸手轻轻拂过碑廊的石碑,指尖传来的冰凉触感,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滚烫温度,那些文字里的敬仰,与我此刻的心情,如此相似。 </p> <p class="ql-block"> 庙内的核心建筑——先天殿,是祭祀伏羲的主要场所,也是伏羲庙建筑艺术的精华所在。先天殿高约26米,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屋顶覆盖着绿色的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殿檐下的斗拱层层叠叠,雕刻精美,既有承重的实用功能,又兼具装饰效果,展现出明清时期木构建筑的高超技艺。殿内正中央供奉着伏羲的雕像,伏羲身披树叶,手持八卦图,目光深邃,仿佛在凝视着华夏民族的发展与未来。雕像两侧的墙壁上,绘制着精美的壁画,内容涵盖了伏羲创制八卦、教民渔猎、制定嫁娶等功绩,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为后人直观了解伏羲的事迹提供了珍贵的视觉资料。站在先天殿内,仰望着伏羲的雕像,我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变得庄重起来,仿佛能感受到他那穿越千年的目光,在审视着我们这代人的传承与发展,心中满是敬畏与责任。</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位于先天殿之后,是伏羲庙的后寝部分,相传为伏羲的“寝宫”。殿内同样供奉着伏羲的雕像,不过与先天殿中威严的形象不同,这里的伏羲雕像更为亲和,展现出人文始祖生活化的一面。太极殿的建筑风格与先天殿相似,但规模略小,整体氛围更为静谧庄重,仿佛在诉说着始祖在开创文明之余的休息时光。从先天殿的庄严肃穆到太极殿的静谧祥和,我仿佛看到了人文始祖作为“神”与“人”的双重形象,既崇高伟大,又亲切可感,这种距离感的变化,让我对伏羲的崇敬中,又多了一份亲近。</p><p class="ql-block"> 除了宏伟的建筑,伏羲庙内还珍藏着众多重要的历史文物,这些文物是华夏文明传承的实物见证。在先天殿内,陈列着一件珍贵的明代铜鼎,鼎身刻有精美的纹饰,造型古朴庄重,据考证,这件铜鼎是明代祭祀伏羲时使用的礼器,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其精湛的铸造工艺,展现了明代手工业的高超水平。当我看到那铜鼎上的纹饰时,仿佛能听到当年祭祀时的钟鼓之声,感受到那份传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碑廊内的《伏羲庙全图》碑刻同样引人注目,这通碑刻绘制于清代,详细描绘了当时伏羲庙的整体布局和建筑风貌,图中不仅标注了各个建筑的名称和位置,还刻画了当时人们祭祀伏羲的场景,为研究伏羲庙的历史变迁和古代祭祀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此外,碑廊内还有一通清代的《重修伏羲庙碑记》,碑文由当时的著名学者撰写,不仅记录了伏羲庙的重修过程,还对伏羲的功绩进行了详细阐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人文始祖的崇敬之情。在这些文物面前,我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络,感受到文明传承的重量。 </p> <p class="ql-block"> 在伏羲庙的文物陈列室中,还珍藏着一批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包括石斧、石镞、陶罐等,这些文物与伏羲生活的时代相近,虽然并非伏羲本人使用过的物品,但它们真实反映了当时先民的生产生活状况,让我们得以透过这些古老的器物,想象伏羲带领先民开创文明的艰辛与辉煌。看着那些简陋的石斧和陶罐,我仿佛看到了先民们在伏羲的带领下,用智慧和汗水一点点凿开文明的通道,那份坚韧与执着,让我深受触动。 </p> <p class="ql-block"> 离开伏羲庙时,夕阳已西斜,余晖洒在朱红的宫墙上,为这座古老的庙宇增添了几分庄严与肃穆。再次回望“开天明道”的匾额,我心中感慨万千。伏羲作为华夏文明的始祖,以其超凡的智慧和不懈的探索,为中华民族开启了文明的曙光。他创制八卦、教民渔猎、创造文字、制定嫁娶,每一项功绩都深刻影响着华夏文明的发展。而天水伏羲庙,作为纪念伏羲的圣地,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始祖的缅怀与崇敬,更成为传承华夏文明、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如今天水市每年都组织一次闻名遐迩、影响世界的纪念伏羲诞辰活动。 </p> <p class="ql-block"> 如今,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伏羲所代表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人文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永远铭记伏羲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从中华文明的源头汲取智慧和力量,在新的征程中,传承历史记忆,赓续民族辉煌,让华夏文明在世界文明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我,作为一名老兵,一名华夏子孙,在拜谒伏羲庙的这一刻,仿佛与远古的先民们完成了一场心灵的对话,那份源自文明源头的力量,将永远在我心中激荡,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地传承文明,守护根脉,因为我知道,我脚下的土地,是文明的沃土,我流淌的血液,是文明的传承。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