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秋雨后的崆峒山,乌云尚未散去,还在苍穹中游移,起伏的山峦在云雾缭绕中若隐若现,清新的空气中弥漫着草木的清香……这是我继青岛崂山、湖北武当山、江西三清山之后来到的第四座道教名山。我置身于大自然的灵秀与静谧中,远观云海变幻,近听山风轻吟,顿觉有一种远离红尘的超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郊,属于六盘山支脉,横亘于黄土高原与秦岭西端之间,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其山势由丹霞地貌形成,奇峰怪石,陡峭险峻,峰峦叠嶂,林木葱郁。中国十大道教旅游胜地崆峒山榜上有名,并被列为中国最美十大宗教名山。</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道教名山,风景如画,有“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古刹、道观、碑刻点缀山间。崆峒山兼具道教宫观、佛教寺庙和儒家祠堂,有着多元宗教融合的独特景观,宏大的八台九宫十二院等古建筑群,体现了“三教共融”的和谐气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被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曾亲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此传说在《庄子》、《史记》中均有记载。秦始皇、汉武帝亦慕名登临此山,司马迁、杜甫、白居易等文人墨客也来此游历,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在历史上曾出现过三位声名显赫的道士:广成子、张三丰和苗清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广成子,道教传说中的上古仙人,被视为崆峒山道教文化的源头。作为道教始祖级人物的广成子,奠定了崆峒山作为“中华道教第一山”的地位。张三丰,明代著名道士,武当派创始人,晚年归隐崆峒山。苗清阳,清代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代道士,曾执教崆峒山,开创传承崆峒武术,使崆峒武术流派与少林、武当齐名,成为中国五大武术流派之一。</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山峰众多,有大小山峰数十座,最高峰为香山,海拔2123米。主峰为马鬃山,叠居于东西南北中五台之上,状似莲花。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地势平坦,视野开阔。</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朝天门是核心景区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最初为牌楼式“一天门”。1992年重建为阁楼式拱形结构,是通往山顶的必经门户,象征道教名山的起点,融合历史、艺术与宗教文化于一体。</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棵长在半山腰的古树,特别显眼,光秃秃的枝干上长满了绿苔,像一位穿着斑驳绿衣的老者,挺立在风雨中淡然目睹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的上天梯,被誉为“崆峒山最著名的景点”,连接遇真宫与飞仙阁,始建于唐代贞观年间,由仁智禅师主持开凿。现为一段陡峭的石阶路,总台阶数369级,其地势险峻,两侧石峡壁立。上天梯是登临皇城建筑群的唯一通道,兼具道教文化象征与自然奇观特色。</p> <p class="ql-block">崆峒山的庙宇不仅历史悠久,风景独特,还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与精神像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紫霄宫是崆峒山一处有名的道观,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四年,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该宫是一座四合院式的建筑,环境优雅,林木茂密。其内供奉彩塑紫元君神像,南北两侧是真武殿和灵宫殿,展现了道教文化的独特魅力,游客可以在此感受到古老的道教文化与壮丽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崆峒山,不仅仅是因为此山风光绝美,还因为我心中的英雄情结。梁羽生、金庸等武侠小说大家的作品我看过不少,我钦佩书中那些义薄云天的江湖侠客,从书中我也知道了崆峒山,一直渴望向往有一天能亲临此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终于我的梦想成真了!我雀跃的样子如飞鸟投林,似鱼游江海……我登山拍照,观景远望,进寺庙中感受宗教文化。不知不觉间,成片的乌云又在天空中游移,轻拂的山风仿佛加大了“奔跑”的速度,令有些疲惫的我顿感浑身轻爽恢复了活力,游山的兴致更浓。</p> <p class="ql-block">游完崆峒山,天已近傍晩,山风越刮越大,冷意袭身,我急忙“钻进”车里。旅游大巴车启动了,要赶往天水入住,车程大约4个多小时。我隔着车窗望着渐渐模糊的崆峒山,不舍的感觉涌上心头,我索性闭上眼睛,让思绪继续在崆峒山如诗如画的景色和庙宇间神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