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8日,我站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的舞台上,耳边回荡着最后一句余音未散的旋律,心中却早已翻涌起难以言喻的激动。我们四海友邻合唱队刚刚唱完《世界赠予我的》,歌声如风拂过心田,又似暖流注入岁月深处。台下掌声响起的那一刻,我知道,这份努力没有白费。当主持人宣布我们获得一等奖(第二名)时,我望向身边的队友们,那一刻,所有的排练、走位、音准打磨,都化作了值得铭记的荣光。这不仅是一场比赛的终点,更是一段社区记忆的高光注脚——在“光荣之城 岁月留声”的主题下,我们用歌声致敬历史,也唱出了属于普通人的诗意回响。</p> <p class="ql-block"> 演出前我们几个队员相约走到东方明珠塔下,蓝天白云,远处的塔身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顶端的球体仿佛悬在云端。我们站在平台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东方明珠塔静静矗立,塔底那一圈向日葵开得正盛,金黄的花瓣迎着阳光,像无数张仰起的小脸。我忽然觉得,这花和我们这群人有些像:不争最高处的风光,却始终追着光生长。八十载岁月流转,从抗战烽火到今日繁华,我们唱的不只是歌,更是对和平与美好的珍视。而此刻,塔影之下,花影之间,这份情感有了最具体的落脚。</p> <p class="ql-block"> 我忍不住回头再看一眼那片熟悉的天际线。东方明珠与环球金融中心并肩而立,阳光洒在玻璃幕墙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座城市从不吝于展示它的高度,但真正打动我的,永远是那些藏在高楼缝隙里的温度——一次排练时的互相鼓励,一句“唱得真好”的轻声赞美,或是此刻并肩而行的沉默默契。</p> <p class="ql-block"> 走在人行道上,背景是上海国际文化中心,这是我们这次演出的地方,我在此留影,笑得格外灿烂,那一瞬仿佛看见了自己——不是舞台上那个正襟危坐的合唱队员,而是一个简单享受生活瞬间的普通人。音乐让我们聚在一起,但真正让我们留下的,是这些细碎却闪亮的日常。</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上,我们队里的歌友在此留影,脚步轻快,像一首未完成的小调,她的身影融入高楼林立的背景,却又如此鲜明。我想,每个人都是这座城市的音符,有人高亢,有人低吟,而合唱的意义,正是让不同的声音找到和声的可能。</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歌友站在平台边摆造型,粉色连衣裙衬着身后绿树与城市天际线,栏杆外的红花热烈绽放,没有宏大叙事,只有此刻的真实——我们曾用心唱过一首歌,也为这一刻的欢愉驻足停留。</p> <p class="ql-block"> 一位穿白裤配花上衣的歌友倚着栏杆微笑,身后的建筑顶部圆润独特,像凝固的音符。她神情安然,仿佛在等待什么,又仿佛只是享受这片刻的宁静。我忽然明白,所谓“岁月留声”,不只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我们每个人在时间中留下的轻浅足迹。</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穿橙T恤的歌友站在同一位置,T恤上的卡通图案让她看起来像个少女,她扶着栏杆的样子,自然而放松,原来,无论年龄几何,只要心里还住着对生活的热爱,就永远有资格站在光里微笑。</p> <p class="ql-block"> 中国海关大厦前,我优雅地望向远方。身影与建筑的庄重相得益彰,仿佛一幅静止的画。我忽然想起比赛中那首《世界赠予我的》里的一句词:“世界赠我以歌,我报之以热望。”我们不是专业歌手,但我们用最真挚的声音,回应了这个时代的馈赠。</p> <p class="ql-block"> 在东方明珠塔的远处,两块刻字的大石静卧在绿荫中,远处玻璃球建筑与高塔遥相呼应。这里没有掌声,没有聚光灯,却有一种更深的安宁。艺术不必总在厅堂上演,它也可以是一次散步、一句低语、一场邻里间的合唱。</p> <p class="ql-block"> “听涛观景”四个红字刻在巨石上,周围树木葱茏,桥影隐约。这名字真妙——听的何止是风过林梢?更是岁月深处传来的回响,是八十年前的呐喊,也是今日我们轻声哼唱的旋律。</p> <p class="ql-block"> 演出前琴伴常老师弹奏着我们将要演绎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我们穿着米色礼服围在钢琴前,进行最后一次的彩排合唱,那架黑色钢琴像一位沉默的伙伴,也记住了最终和谐的和声。木质墙面温暖,壁灯微光,那一刻,我们不是为了比赛,而是为了彼此唱得更好。</p> <p class="ql-block"> 正式演出是晚上6点30分开始,大家分别在国际会议中心的3D会议室门前驻足留影,红地毯上的黄花图案在镜头下格外醒目。</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歌友站在同一扇门前,手扶门把,神情从容。大理石墙面映出她的倒影,像一幅静止的仪式。我们每一次登台,都是一次小小的仪式——对美的致敬,对集体的归属,对生活的郑重其事。</p> <p class="ql-block"> 两位歌友在门口合影,笑容灿烂。她们米白色礼服在灯光下泛着柔光,像极了我们最初站上舞台时的模样——紧张、期待、满怀希望。那一刻,我知道,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已赢得了属于自己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钢琴旁,一位歌友手轻轻搭在琴盖上,背景写着“国际厅 AUDITORIUM”。这名字听起来遥远而正式,但对我们而言,它只是社区活动中心的升级版,是街坊邻居也能走进的“大舞台”。真正的国际感,不在于场地多豪华,而在于我们敢于用歌声表达对世界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她站在AUDITORIUM内,米色裙熠熠,像一束流动的光。这空间庄重却不冰冷,因为我们带来的不是表演,而是情感的共鸣。当一群普通人愿意为一首歌反复练习,那本身就是一种动人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我倚靠在钢琴上,微笑从容。那一刻,我仿佛看见了我们这支队伍的缩影——不完美,但真诚;不专业,但投入。我们在城市的缝隙里歌唱,在日常的平凡中寻找诗意,而这,或许正是文化最本真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 有歌友坐在钢琴前弹奏,海音琴行的字样静静躺在琴身。她穿着米色连衣裙,笑容温婉,指尖流淌出的旋律像一条小溪,缓缓漫过心田。音乐从不挑剔演奏者的身份,它只回应真心。</p> <p class="ql-block"> 另一位歌友坐在三角钢琴前,双手轻放琴键,仿佛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那瞬间的静止,比任何音符都动人。就像我们等待比赛结果的那一刻,安静中藏着千言万语。</p> <p class="ql-block"> 她专注演奏,蕾丝裙摆轻垂,背景的展台上,“2025”与红金装饰交相辉映。这不仅是年份的标记,更是一代人对和平与繁荣的守望。我们唱的每一句,都是对这份守望的回应。</p> <p class="ql-block"> 她弹琴,另一位歌友静立身后,墙上“1945”与“2025”并列而立。八十年光阴,浓缩在这一幕里。庄重,却因音乐而温暖;纪念,却因歌声而鲜活。</p> <p class="ql-block"> 其中一位歌友立于红毯之上,金色装饰框映衬着她的身影。这场景像一场梦,但我知道,它是真实的——真实因为我们曾为此付出,真实因为我们共同经历。</p> <p class="ql-block"> 米色长裙的她站在展柜旁,柜中青铜器沉默千年。现代的光华与古老的器物在此刻对话,而我们,正用歌声连接过去与现在。</p> <p class="ql-block"> 两位姐妹歌友并肩而立,微笑中带着敬意。她们不像是在欣赏展品,更像是在传递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从不止于博物馆,它也在每一次合唱的和声里延续。</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我们歌友在红毯上留下的美照</p> <p class="ql-block"> 四海友邻合唱队的集体照</p> <p class="ql-block"> 指挥吴老师</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演出中的花絮图片</p> <p class="ql-block"> 管弦乐《匈牙利舞曲第五号》</p><p class="ql-block"> 《G大调弦乐小夜曲》</p><p class="ql-block">表演:建平西校青少年交响乐团</p> <p class="ql-block"> 以下是参赛团队的获奖名单</p> <p class="ql-block"> 请欣赏我们获“一等奖”第二名的歌曲“世界赠予我的”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