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寻命运的出口 ——评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如嫣

<p class="ql-block">  好莱坞影片的魅力大家有目共睹,它总能给人以不同寻常的回味,即使经过岁月的流逝和时代的变迁,某些经典镜头以及精彩对白依然能唤起我们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影片。</p><p class="ql-block"> 该片1994年上映,并于1995年参与角逐奥斯卡金像大奖。虽然评委们最终将橄榄枝抛给了另一部堪称经典的影片《阿甘正传》,但《肖申克的救赎》却以其影响力和受观众的欢迎程度在时间的淘洗中越来越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 对我而言,这是一部迟来观看的影片,即使迟来,我还要感谢一位老友的鼎力推荐,否则,与这样优秀的影片失之交臂岂不成为憾事。</p> <p class="ql-block">  影片的故事情节发生在1947年,银行家安迪因为妻子有婚外情,酒醉后本想用枪杀了妻子和她的情人,但是他没有下手,巧合的是那晚有人枪杀了他妻子和她的情人。安迪被指控谋杀,被判无期徒刑,这意味着他将在肖申克监狱度过余生。</p><p class="ql-block"> 画面从一开始显得沉闷而压抑,镜头里高高的围墙、黑暗的监舍、冷酷的狱警、残暴的管理方式,让人感到这里无异于一座人间炼狱。安迪和其他犯人一同被囚车拉到这里,他面无表情,即使第一夜同来的一名囚犯因不懂规矩被狱警惨无人道地殴打致死,他依然没有流露出其他犯人所表现的惊怵和恐惧。安迪在接下来的牢狱生活中总是那么的不愠不火,不急不躁,且不动声色,你无法探测到他的内心究竟在想着什么。</p><p class="ql-block"> 影片前半部分的叙述就是在这样平淡并略感乏味的气氛下进行,我甚至对老友的鉴赏眼光产生了疑惑。但正当我兴致索然之时,真正的高潮来了——安迪竟然在牢狱生活了19年后成功越狱!你简直无法想象安迪逃脱的手段,因为肖申克的监狱是连鸟儿都飞不出去的地方。当那个气急败坏的典狱长撕下安迪监舍墙上女明星丽塔·海华丝的巨幅画报后,一条曲折、幽长仅可容身的狭小通道展现在观众面前。你会惊讶的窒息,更会连连地叫绝,安迪让狱友瑞德千方百计搞到石锤、绳子以及明星海报的情节一下子就会让你豁然开朗,你会被真实的奇迹所震撼!</p> <p class="ql-block">  该片故事情节的魅力正在于此,导演最初试图用迟滞、缓慢的手法一点点带动观众的情绪,所以,当高潮真正来临时,那种直击灵魂的力量才是无以伦比的!</p><p class="ql-block"> 影片中没有女性角色,也没有激烈的剧情冲突,它只是平静地叙述,深刻地挖掘。它更注重剥落社会生活中的表象及伪饰,表达灵魂深处的思索,还原人性的本来面目。就像片中的典狱长,道貌岸然的面孔下掩藏着利欲熏心、残忍冷血的本性。他一方面利用安迪丰富的金融知识为其洗钱,一方面却“笑带仁慈”地指导安迪如何读《圣经》获取救赎之道。囚犯汤米无意中知道了安迪妻子和她情人死亡的真相,但用心歹毒的典狱长为了能让安迪继续留在他身边为其做假账竟设计残忍地将汤米杀害。在安迪请求典狱长帮其翻案的希望破灭后,他彻底认清了典狱长丑恶的嘴脸,并顿悟了“坚强的人只能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才能拯救他人”这一真理。于是,那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安迪凭着对自由和阳光的渴望,在狭小的通道以及充满恶臭的下水道内艰难地匍匐前行,去找寻命运的出口。当安迪爬出洞口迎着暴风雨把赤裸的双臂伸向天空的那一刻,我们知道,他最终完成了对生命的自我救赎! 那是一条狱友瑞德认为600年也无法凿穿的通道,安迪19年便完成了,这就是淬取智慧,浇铸耐力锻造而成的“人性之韧”!</p> <p class="ql-block">  影片对于体制的思索同样令人耐人寻味。片中,瑞德曾有过这样一段经典台词:“监狱里的高墙实在是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瑞德一语道出了体制化对人性的戕害。狱中图书管理员老布在监狱度过了大半辈子,终于被假释获得了自由,可一旦离开了熟悉的环境、熟悉的人,他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虽然他有了身体的自由,但他的灵魂早已被监狱所扼杀,最终他只能选择死亡,这不能不说是人文关怀的缺失和社会体制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肖申克的救赎》无疑是一部让人们对希望和美好永远保持憧憬的优秀影片,信念和意志贯穿该片始终。影片结尾,安迪和瑞德重逢于浪花翻卷的大海边,那里是自由的彼岸,蔚蓝的海水与监狱的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那是我所见过的最涤荡人心,最冲击灵魂的蓝色。当两位老友历尽千难万险,跨越重重障碍迎来生命春天的时候,繁华的美景便会在他们的心中盛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