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世遗】 奢华与艺术完美交融的冬宫

老顺子

<p class="ql-block">图文/老顺子241617</p><p class="ql-block">阅读提示:排版字上图下。</p> <p class="ql-block">说起俄罗斯的冬宫,50后的中国老人都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讲述的就是苏联领袖列宁领导武装起义攻占冬宫,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历史事件。从那时起我们这代人便深深记住了冬宫这个沙俄时期标志性的皇家宫殿。何其有幸,而今竟然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了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圣彼得堡冬宫是世界文化遗产。作为圣彼得堡历史中心区的核心建筑群之一,它于199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span></p> <p class="ql-block">冬宫的主体建筑呈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始建于1754年,巴洛克风格。长200米、宽160米、高22米。淡绿色外墙配白色立柱和金色雕塑,特别显眼。历经1837年大火与二战损毁后修复。最初是叶卡捷林娜二世女皇私人博物馆,后为沙皇居住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向公众开放的国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主馆。‌‌</p> <p class="ql-block">综合各类介绍,了解了冬宫内部的基本情况。1084个房间,1886道门和117处楼梯,以紫金、孔雀石、玛瑙、碧玉等奢华材料装饰墙壁、门廊、楼梯。房顶全部是目不暇接的色彩鲜艳的不同主题的绘画。房间地面采用了九种贵重木材铺设拼花地板。大厅地面是极品拼花大理石。</p><p class="ql-block">踏入展厅,如同一头栽入了艺术海洋。唯有一个感觉,金碧辉煌,富丽堂皇,极度奢华,磅礴大气,极致艺术,典雅精致。好像已经没有更夸张的形容词了。分分秒秒冲入眼帘的都是世界文化瑰宝。听介绍约有400间开放展厅。我们的既定路线根本看不到那么多。2个小时游程,只能看个皮毛的皮毛。匆匆而行,好像总共看了30多个展厅,连个走马观花都谈不上,蜻蜓点水而已。三楼设有中国馆,中国旅游团被禁止参观的。里面都是掠夺来的中国文物。可见俄国人还是有所忌讳的。</p><p class="ql-block">馆藏浩瀚,藏品超300万件。更有达·芬奇、拉斐尔、伦勃朗、提香、梵高、塞尚、毕加索、马蒂斯等艺术大师的传世之作,被誉为“世界文化与艺术百科全书式的世界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一楼开始参观。首先进入的是大花瓶厅(高脚盘厅),也被称为“科雷万花盘厅”。厅内最醒目的是一座由一整块乌拉尔碧玉雕琢而成的巨型花盘(科雷万花盘),重达19吨,是世界上最大的石质花盘之一。大厅的地面由多种大理石拼贴成几何图案,天花板装饰着精致的浮雕,厅内展出数十位希腊和罗马神话故事人物雕像。整体风格庄重典雅,属于冬宫古希腊罗马艺术展区的重要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二十圆柱厅,也被称为“蓝柱厅”或“希腊—伊特鲁里亚厅”。</p><p class="ql-block"> 这个大厅以二十根蓝色大理石圆柱为显著特征,建筑风格充满古希腊罗马韵味,天花板和地面的装饰也极为精致,现在主要用于展示古代花瓶等文物,是冬宫极具特色的展厅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楼参观的第三个展厅是131号古罗马文物展厅,又叫皮拉内西花瓶展厅,因陈列着著名的皮拉内西花瓶等古典文物而得名,集中展现了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雕塑与装饰艺术精品。</p><p class="ql-block">皮拉内西花瓶是冬宫博物馆收藏的大理石文物,高度125.0厘米,创作于18世纪意大利雕刻家乔瓦尼·巴蒂斯塔·皮拉内西工作室。该花瓶由古罗马石质构件与新增部件组合而成,融合了不同时期文物碎片。主体为公元1世纪弗拉维王朝时期的井口石墙残件,现代部分包含盖子、边缘装饰及带有西勒诺斯面具的把手。花瓶于1826年从奥地利部长路德维希·勒泽尔滕伯爵处获得,1850年由萨尔科耶·塞洛转入冬宫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灯台(古罗马大理石灯架)。</p><p class="ql-block">古罗马时期的文物,以其复杂的分层结构、兽形支撑和精湛的大理石雕刻工艺为特色,展现了古罗马艺术在装饰与实用功能结合上的高超水平,是冬宫古典文物展厅中极具代表性的展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冬宫有100多处楼梯,这几处楼梯都是我们走过的一至二楼的楼梯。每架楼梯装饰不一,但都豪华大气,墙壁和窗户典雅精致。</p> <p class="ql-block">它是冬宫国会楼梯间(斯塔肯施耐德楼梯间)的红色大理石碗(斑岩碗)。</p><p class="ql-block"> 该文物以其浓郁的红棕色斑岩材质和典雅的造型为特色,陈列于国会楼梯间。这个楼梯间由建筑师安德烈·斯塔肯施耐德于19世纪中期设计,因底层曾是国务会议和政府部长办公室而得名。楼梯间内的斑岩与宝石材质装饰花瓶、大理石构件等,共同营造出庄重且富有艺术感的空间氛围,是冬宫建筑与文物融合展示的典型区域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冬宫的国会楼梯(议会楼梯),也被称作“苏维埃楼梯”。以精致的铁艺栏杆、大理石构造和华丽的天花板装饰为亮点。楼梯间还陈列着著名的孔雀石花瓶,与周围精致的建筑装饰相得益彰,成为冬宫极具辨识度的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孔雀石花瓶,是冬宫的标志性展品之一。</p><p class="ql-block"> 它由一整块优质的乌拉尔孔雀石雕琢而成,工艺精湛,瓶身的孔雀石纹理自然流畅、色泽浓郁翠绿,搭配金色的装饰部件,尽显华贵。该花瓶不仅是精湛工艺的体现,更是俄罗斯矿业与工艺水平的象征,展示了19世纪俄国工匠在石材加工与艺术创作上的高超技艺,是冬宫众多珍宝中极具视觉冲击力和历史价值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以下五幅是冬宫的主楼梯约旦楼梯</p><p class="ql-block">在沙皇时期承担着重要功能:每年1月9日耶稣受洗节,沙皇家族会从这里下楼至涅瓦河参与宗教仪式;外国使节觐见沙皇时也需沿此楼梯上行至接见大厅。因其用途不同,被赋予“约旦楼梯”和“大使楼梯”双重名称。 ‌</p><p class="ql-block">楼梯由白色大理石建造,镶嵌金色花纹,天顶绘有提香的《奥林匹斯》壁画,装饰风格融合了巴洛克艺术的繁复与奢华。镜面装饰、雕塑与壁画共同营造出光影交错的视觉效果,展现了18世纪俄罗斯宫廷建筑的审美特征。 ‌</p> <p class="ql-block">走上楼梯便进入二楼的展厅参观。</p> <p class="ql-block">在导游的带领下走进一个雕塑展厅。都是根据希腊神话故事的创作,按下图依次是:《贝尔维德尔的阿波罗》《丘比特和普赛克》《普绪克被带到奥林匹斯山》。</p> <p class="ql-block">这是钻石厅(珠宝展厅)里的圣特鲁德佩尔特游行十字架(也被称为弗拉堡十字架)。</p><p class="ql-block"> 该十字架创作于13世纪末的斯特拉斯堡,以银、金、珐琅等材质打造,装饰有耶稣、圣母玛丽亚和使徒约翰的雕像,还镶嵌着宝石与半宝石,工艺精湛,是中世纪珠宝艺术与宗教器物的精品,现作为冬宫珠宝馆藏的核心展品之一对外展出。</p> <p class="ql-block">十三至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厅</p> <p class="ql-block">十三至十六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展厅的内部走廊区域。</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金色装饰的门框、华丽的吊灯与墙面绘画,都体现了其作为沙皇时期宫廷空间与艺术展厅的双重特质,这里集中展示了中世纪到文艺复兴初期的意大利艺术精品,是冬宫意大利艺术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奥尼萨蒂圣母》</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徒祭坛画》</p> <p class="ql-block">《基督受难图》</p> <p class="ql-block">《西庇阿的仁慈》</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子》</p> <p class="ql-block">《圣母与圣徒的朝拜》</p> <p class="ql-block">这是该厅展出的《耶稣诞生与牧羊人敬拜》陶制浮雕。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陶艺家族德拉·罗比亚家族。这件作品以彩绘锡釉陶工艺制成,生动呈现了耶稣诞生的场景:马槽中的圣婴、祈祷的圣母、沉思的圣约瑟夫,以及前来朝拜的牧羊人,上方拱顶还饰有圣徒雕像。它是文艺复兴时期陶制宗教艺术品的典范,与该展厅内的意大利早期绘画、雕塑共同构成了文艺复兴艺术的早期风貌展区。</p> <p class="ql-block">214号展厅(达芬奇厅)和周边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区。该展厅以华丽的宫廷式装潢、金色装饰与水晶吊灯为特色,集中呈现了达芬奇的真迹(《柏诺瓦的圣母》《哺乳圣母》),是冬宫文艺复兴艺术的核心展区之一。周边画面中的相似宫廷风格展厅,也属于冬宫二楼意大利艺术板块,与214号展厅相邻,共同构成了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展示空间。</p> <p class="ql-block">《哺乳圣母》</p> <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冬宫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陈列在意大利美术展厅的提香展厅。</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艺术史上最著名的女性裸体画之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香以其精湛的技艺,将维纳斯(或一位美丽的威尼斯贵妇)描绘得肌肤丰腴、色彩温暖,充满了人性的官能之美。她直视观众的眼神打破了传统,极具魅力。</p> <p class="ql-block">提香(1490-1576)的《花神》</p><p class="ql-block">画中女子并非特定的神话人物或肖像,而是提香创造的理想化美女形象。“花神”一名是后人所加,象征着青春、美丽和自然丰饶。</p><p class="ql-block">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鼎盛时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绚丽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闻名。在这幅画中,他完美地描绘了女子丰腴的肉体、金色的秀发以及丝绸衣料的柔软质感。人物神态自然柔和,充满了人性的温暖,突破了早期文艺复兴的拘谨风格。</p><p class="ql-block">《花神》是提香早期女性肖像画的巅峰之作,对后来的欧洲绘画,尤其是肖像画和女性题材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展厅顶上壁画</p> <p class="ql-block">展厅墙上装饰和精致的金属机械台钟</p> <p class="ql-block">提香《达娜厄》</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的是希腊神话中阿耳戈斯公主达娜厄的故事。丰富的色彩和细腻的笔触表现人体的美感与光影。画中女性慵懒倚靠的姿态、温暖的肤色与华丽的帷幔是提香风格的典型特征。冬宫收藏的《达娜厄》是艺术史上这一题材最著名的版本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抹大拉的玛利亚》</p><p class="ql-block">是17世纪意大利巴洛克时期的古典主义画家圭多·雷尼的作品。他笔下的抹大拉的玛利亚被表现为一位沉思、忏悔的美丽女性,优雅而忧伤。画中的油膏罐(圆形托盘)是她的标志性象征物,寓意着她用香膏为耶稣洗脚的事迹。雷尼的作品以理想化的美感、和谐的构图和柔和的光线著称。</p> <p class="ql-block">这是18世纪法国画家让-巴蒂斯特·格勒兹的画作《手持小花的女孩》</p><p class="ql-block">格勒兹,以其充满道德说教意味的风俗画和情感细腻的肖像画而闻名。这幅画作不属于宏大的神话或宗教题材,而是带有一种感伤、亲切的世俗美感。画中女孩纯真优雅的姿态、精致的服饰以及手持小花的细节,都体现了格勒兹善于捕捉人物性格和细腻情感的特色,展现了从洛可可到新古典主义的过渡风格。</p> <p class="ql-block">提香的《维纳斯与阿多尼斯》 </p><p class="ql-block">这幅画取材于罗马诗人奥维德的《变形记》。故事中,爱神维纳斯预见到她心爱的年轻猎人阿多尼斯将在狩猎中身亡,因此极力劝阻他不要出行。画作捕捉的正是阿多尼斯不顾维纳斯的挽留,执意要带着猎犬离开的戏剧性瞬间。最终,阿多尼斯不幸被野猪杀死,悲剧果然发生。</p><p class="ql-block">提香通过强烈的对角线构图和人物扭动的身躯,完美展现了维纳斯的哀求和阿多尼斯去意已决之间的紧张关系,充满了巴洛克式的戏剧张力。</p><p class="ql-block">右侧窥视的老妪常被解读为象征命运或无情的时光,暗示悲剧不可避免。地上的箭筒(属于丘比特)象征着爱情,而阿多尼斯的长矛则预示了致命的危险。</p><p class="ql-block">此画是冬宫博物馆的珍宝之一,是提香最著名的诗歌画之一,以其动人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技艺,成为文艺复兴晚期艺术的典范之作。</p> <p class="ql-block">达·芬奇《利塔圣母》</p><p class="ql-block">圣母玛利亚(蓝红袍女性)、幼年耶稣(怀中的婴儿)和幼年施洗约翰(左侧的男孩)。三人构成的三角形构图充满温情与动态。</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达·芬奇风格的典型代表,其标志性的“渐隐法”使得人物轮廓柔和,沉浸在朦胧的光线中,充满了神秘感和神圣的亲情。画面背景中奇特的岩洞景观也是达·芬奇偏爱的元素。</p><p class="ql-block">它是冬宫最珍贵的画作之一。遗憾的是拍摄的反光影响了画面清晰度,虽经后期努力处理亦无法消除。</p> <p class="ql-block">提香《达娜厄》</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描绘的是希腊神话故事:国王将女儿达娜厄(中央的裸体女性)囚禁在铜塔中,但众神之王宙斯化作金雨与她相会。画面右侧的老仆人正用围裙承接金雨。</p><p class="ql-block">提香是威尼斯画派的巨匠,以其绚丽的色彩和驾驭光影的能力闻名。在“柔和色调”和“平静表情”下,充满了戏剧性的叙事——达娜厄对即将到来的命运浑然不知,而仆人则表现出贪婪和急切。</p><p class="ql-block">这幅画是提香成熟期的杰作,对人体美和戏剧性瞬间的捕捉达到了巅峰。</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圣家族》</p><p class="ql-block">拉斐尔经典的“圣家族”主题构图:圣母玛利亚、圣婴耶稣,以及背景中的圣约瑟(左侧年长男性)和幼年施洗约翰(右侧少年)。</p><p class="ql-block">拉斐尔的作品以构图完美、形象秀美、色彩柔和著称,是文艺复兴鼎盛期古典主义的典范。画中人物表情安宁、和谐,充满了人性的温暖与神圣的光辉。金字塔式的构图稳定而庄严。圣母红蓝相间的衣袍、圣婴活泼的姿态以及人物之间温柔的眼神交流,都是拉斐尔作品的标志性特征。</p> <p class="ql-block">保罗·委罗内塞《神圣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提香《圣母子和圣徒》</p> <p class="ql-block">194号展厅(罗蒙诺索夫大厅)</p><p class="ql-block">这个大厅是冬宫博物馆最宏伟的内厅之一,专门陈列18-19世纪的意大利及其他欧洲国家的雕塑作品。“两扇装饰精美的玻璃门”正是这个大厅的典型特征。</p> <p class="ql-block">  安东尼奥·科拉迪尼《准备戴上花环的缪斯》</p><p class="ql-block">创作时间约 1720 年</p><p class="ql-block">材质: 白色大理石</p><p class="ql-block">雕塑表现的是一位缪斯女神(希腊神话中主司艺术与科学的九位女神之一)。她姿态优雅,正欲将象征胜利与荣耀的月桂花环戴在自己头上。这个动作充满了自省和诗意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文森佐·帕切蒂 《手持奥古斯都像的罗马女神》 </p> <p class="ql-block">彼得·安东宁·冯·科瓦尼茨 《坐在贝壳上的维纳斯》</p><p class="ql-block">创作于1857年。白色大理石,黑色大理石基座。</p><p class="ql-block">雕塑直接取材于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阿佛洛狄忒)诞生的经典场景。神话描述她从海水的泡沫中诞生,乘着一个巨大的贝壳漂到岸边。</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捕捉的不是诞生的瞬间,而是她降临后,坐在贝壳上小憩的宁静时刻。她体态优雅,神情娴静,象征着完美、神圣的爱与理想化的美。</p><p class="ql-block">这是19世纪新古典主义雕塑的典范。新古典主义强调回归古希腊罗马艺术的纯净、典雅与和谐。</p><p class="ql-block">艺术家以极高的技艺,用冰冷坚硬的大理石完美塑造了维纳斯肌肤的柔软温润、身体的优美曲线,以及贝壳的复杂形态。雕像光滑的表面和精致的细节处理都体现了极高的工艺水平。</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厅。</p><p class="ql-block"> 它以浅蓝色与白色为主色调,装饰风格融合了古典主义与洛可可元素,天花板布满精致的金色浮雕和油画,搭配华丽的水晶吊灯,整体呈现出清新雅致又不失奢华的氛围,是冬宫中极具特色的展厅之一。</p> <p class="ql-block">拉斐尔敞廊。叶卡捷琳娜二世为复刻梵蒂冈拉斐尔长廊而建的装饰性长廊。全长65米,由13个拱门分隔为13个廊间,穹顶、墙壁及廊柱均装饰有梵蒂冈拉斐尔长廊壁画的复制品,共52幅《圣经》题材油画,周围以黄金装饰,被称为“天花板上的圣经”。工程耗时17年完成,是冬宫最古老的装饰艺术作品之一。 ‌</p><p class="ql-block">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8世纪末参观梵蒂冈拉斐尔长廊后深受启发,遂下令将壁画复制品运至俄罗斯,用于装饰其皇宫后宫区域。该长廊成为她奢华生活的重要象征,展现了18世纪俄罗斯宫廷艺术品味。 ‌</p><p class="ql-block">复制品保留了原作的人文主义风格与叙事性,但因工程浩大、工艺复杂,成为冬宫建筑群中极具代表性的艺术装置。其装饰风格融合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特色,反映了18世纪俄罗斯对欧洲艺术的高度借鉴。 ‌</p> <p class="ql-block">教皇庇护七世大厅</p><p class="ql-block">它以教皇庇护七世的名字命名,是为了纪念这位教皇与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19世纪初结成的联盟,共同对抗拿破仑。</p><p class="ql-block">展品圆形彩绘瓷盘,是这个大厅最标志性的陈列。这些瓷盘大多是16-18世纪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作品,其中很多来自乌尔比诺、德鲁塔等著名陶瓷中心。</p><p class="ql-block">大厅中央深色木桌上陈列的是在金色金字塔形玻璃罩下的古典时期小件文物,如古希腊罗马的赤陶花瓶、青铜器等,与墙上的文艺复兴陶瓷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厅内展出的两尊雕塑《赫克托尔》《吹号的墨丘利》</p> <p class="ql-block">  厅内展出的拉斐尔板上油画《圣母子和圣约瑟夫》</p> <p class="ql-block">走过这个通道进入展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的透光大厅。</p> <p class="ql-block">这个展厅是大意大利天窗厅(也被称为意大利透光大厅)。</p><p class="ql-block"> 该展厅以其壮丽的天窗设计闻名,自然光透过天窗洒满整个厅堂,极大地提升了艺术品的展示效果。这里收藏了大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作,如提香、乔尔乔内等大师的作品,是冬宫展示西欧艺术的重要空间之一。</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受难的圣彼得》</p> <p class="ql-block">未知画家的《圣阿加塔的殉难》</p> <p class="ql-block">镶嵌黄金的孔雀石碗</p> <p class="ql-block">画家圭尔奇诺《圣凯瑟琳的殉难》</p><p class="ql-block"> 圭尔奇诺是意大利巴洛克时期博洛尼亚画派的重要画家,这幅作品展现了他典型的戏剧化构图与精湛的光影处理技巧,描绘了圣凯瑟琳殉道的宗教题材场景,是冬宫巴洛克艺术收藏的精品之一。</p> <p class="ql-block">18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画派大师加纳莱托代表作《总督府的庆典》,这幅画特别之处是正看和斜看城墙的长度比例会发生变化。</p> <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威尼斯:里亚托桥与运河》</p><p class="ql-block">卡纳莱托典型威尼斯城市景观画,精准描绘里亚托桥周边商业繁荣景象,体现画家对建筑与光线的精湛表现。</p> <p class="ql-block">《托比阿斯治愈其父托比特》</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圣经·多俾亚传》中天使拉斐尔指导青年托比阿斯用鱼胆治愈父亲失明的经典场景,典型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绘画的寓言》</p><p class="ql-block">寓意画常见于17-18世纪,通过女性形象象征绘画艺术,手持圆规代表构思,雕塑象征创作对象。</p> <p class="ql-block">《伏尔甘的锻造场》</p><p class="ql-block">典型神话题材,描绘火神伏尔甘与独眼巨人锻造神器的场景,强健人体与动态构图展现巴洛克力量感。</p> <p class="ql-block">提香《诸神之宴》</p><p class="ql-block">文艺复兴杰作,以丰饶色彩与动态构图展现奥林匹斯众神欢宴场景,体现提香对神话题材的驾驭能力。</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哀悼基督》</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心的圣母玛利亚、托着耶稣身体的男子以及伏地的女性,共同营造出一种庄重而悲怆的氛围,是反宗教改革时期艺术中常见的、用以激发信徒虔诚之心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圣母升天》</p><p class="ql-block">画面中圣母的蓝色斗篷象征她作为天后的身份,环绕的小天使则增添了神圣和欢庆的气氛。这类作品常用于教堂祭坛,旨在激发信徒对天堂的向往和对圣母的崇敬。</p> <p class="ql-block">这也是一幅古希腊罗马神话题材绘画</p> <p class="ql-block">馆藏精品 《阿多尼斯之死》</p><p class="ql-block">作者: 济安·洛伦佐·贝尼尼</p><p class="ql-block">作品取材于古希腊神话。美少年阿多尼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的情人。他是一位狂热的猎人,尽管阿佛洛狄忒一再警告,他最终还是在狩猎时被一头野猪(通常被认为是战神阿瑞斯因嫉妒而化身)撞成重伤而死。雕塑捕捉的正是野猪咬住阿多尼斯,他痛苦挣扎、生命垂危的戏剧性瞬间。</p><p class="ql-block">阿多尼斯身体强烈后仰,形成一条优美的对角线,手臂高举,面部表情因剧痛而扭曲,生动地表现了濒死的痛苦与挣扎。</p><p class="ql-block">贝尼尼以其将坚硬的大理石雕刻出肌肤、毛发和布料柔软质感的神奇技艺而闻名。您可以看到阿多尼斯健美的躯体、飘动的卷发,以及他腰间那块仿佛正在随风扬起的布料,这些都展现了他鬼斧神工的雕刻技巧。</p> <p class="ql-block">金饰天青石美第奇型花瓶。</p><p class="ql-block"> 它以天青石为主要材质,整体呈现出典雅的美第奇型造型,这种造型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经典器型。瓶身装饰有大量华丽的金色纹饰,包括葡萄藤、花卉以及人物头像等元素,这些金饰工艺精湛,细节繁复,与天青石的深蓝色调形成鲜明对比,尽显奢华与精致。</p><p class="ql-block"> 该花瓶属于冬宫众多巨型石雕工艺品之一,充分体现了冬宫在石雕制品上“体量巨大、工艺精良”的特点,是冬宫展厅中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装饰摆件。</p> <p class="ql-block">约旦大厅</p><p class="ql-block">大厅完美展现了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的古典主义风格。赭红色的墙壁、浅粉色的科林斯大理石柱、金色的画框和装饰线条,以及精美的拼花地板,共同营造出一种极其恢宏、温暖且典雅的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德国十七世纪末画家海因里希·许佩尔费尔德的《亚当与夏娃在番茄树旁》</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描绘了《圣经·创世纪》中伊甸园的经典场景。画家展现了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偷食禁果之前的“原罪”时刻:画面中央,亚当与夏娃裸体站立,神态仍带着一丝纯真。夏娃的右手正伸向树上红色的果实(画作标题指明为“番茄树”,但在欧洲艺术传统中,此意象常与“知善恶树”的苹果相通)。整个场景处于幽深的自然风光中,浓郁的色彩和人物姿态充满了17世纪欧洲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风格。</p> <p class="ql-block">油画长廊,选拍了两幅。</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主要展示雕塑作品的彼得罗夫大厅。</p> <p class="ql-block">《一位贵族夫人的肖像》</p> <p class="ql-block">丘比特坐像</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塑捕捉了罗马小爱神丘比特顽皮而神秘的一刻。他手中的玫瑰是爱与美的象征,而“噤声”的手势则为雕塑增添了叙事性和趣味性,令人联想他是否刚刚完成了某个恶作剧或知晓了一个甜蜜的秘密。</p> <p class="ql-block">精湛的大理石喷泉盆</p> <p class="ql-block">雕塑充满了新古典主义的优雅与静谧之美。艺术家以精湛的技艺将大理石刻画出柔软的肌肤和流动的布料质感。人物低垂的眼帘和轻柔的动作,传达出一种内省、温柔的情绪,基座上雕刻的玫瑰更点明与“美”和“爱”相关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让-安托万·乌东的《伏尔泰坐像》</p><p class="ql-block">乌东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雕塑家,以擅长塑造人物肖像的写实与神韵著称。这件作品将伏尔泰的睿智、幽默与思想家的深邃气质刻画得淋漓尽致,是冬宫雕塑馆藏中极具代表性的杰作之一,也成为展现启蒙时代精神的艺术典范。</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幅出色的动物题材画作,精准捕捉了猎犬在狩猎时的经典瞬间。画面主体是一只白色带黑斑的指示犬,艺术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猎犬的肌肉线条和毛皮质感。背景是充满自然野趣的乡间景色,茂密的植被、点缀其间的红色与蓝色野花,以及远处葱郁的树木和暖色调的天空,共同营造出一个真实而生动的狩猎环境。这幅画是冬宫收藏中一件颇具特色的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法国帝国风格“滚筒写字桌”。其设计初衷是为了保护隐私文件并防尘。</p><p class="ql-block">装饰大量使用镀金青铜饰件。可以看到桌腿、抽屉面、边角以及上方装饰架都布满了金色的月桂花环、狮头、古典纹样等浮雕饰件,极尽奢华。</p><p class="ql-block">主体采用名贵的桃花心木,并使用了瘿木镶嵌工艺,利用木材天然的瘤状纹理拼贴出美丽的图案。</p><p class="ql-block">桌面是一个可滑动的弧形卷盖(现已闭合)。</p><p class="ql-block">写字台正面的两个抽屉装有带古典纹样的黄铜拉手。</p><p class="ql-block">桌子上方的装饰性钟表架,一个小巧的法国钟。钟体两侧是镀金的栏杆和球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桃花心木高级秘书柜。镀金浮雕饰板,镀金青铜饰件。中央是一尊金色的胜利女神尼凯雕像,象征着荣耀与胜利。</p> <p class="ql-block">法国著名画家休伯特·罗伯特《有方尖碑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高耸的方尖碑作为古埃及文明的象征,与周围的自然景观、人物活动相融合,营造出一种既具历史厚重感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塞夫勒风格装饰花瓶</p><p class="ql-block"> 它以细腻的瓷质为基底,主体采用清新的蓝色调,搭配华丽的金色装饰,工艺极为考究。瓶身绘有黑白风格的田园场景,人物与风景刻画细腻,充满生活气息。两侧装饰有黑色小天使造型的构件,与金色的卷曲纹饰、葡萄元素相得益彰,整体融合了古典主义的精致与浪漫主义的抒情,是18世纪欧洲瓷器工艺与装饰艺术结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金色大厅</p><p class="ql-block">冬宫博物馆中最具代表性的奢华空间之一,其装饰风格以黄金为主基调,全方位覆盖墙壁、屋柱及家具等细节,形成无死角的奢华视觉效果。 ‌</p> <p class="ql-block">金饰瓷器烛台豪华无比。</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林娜家族画像</p> <p class="ql-block">叶卡捷林娜二世</p> <p class="ql-block">童年的保罗一世(叶卡捷林娜二世之子)</p> <p class="ql-block">保罗一世的妻子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p> <p class="ql-block">又一幅叶卡捷林娜肖像</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一世与康斯坦丁大公(叶卡捷琳娜二世之孙)的童年肖像</p> <p class="ql-block">挂毯走廊</p> <p class="ql-block">这是图拉圆柱大厅。</p><p class="ql-block"> 中央的图拉圆柱,由一整块深色大理石打造,柱顶装饰有黑色雕像。这根圆柱是为纪念18世纪俄国在军事等领域的成就而设置,与大厅的圆形穹顶、精美木质拼花地板以及周围的艺术画作相得益彰,是冬宫展现古典建筑美学与历史纪念意义的典型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彼得大帝文物展厅</p> <p class="ql-block">这是冬宫的孔雀石大厅</p><p class="ql-block"> 该大厅以大量珍贵的孔雀石为主要装饰材料。中央的亭状建筑由多根孔雀石圆柱支撑,搭配金色的雕花装饰与穹顶,尽显奢华精致。它曾是尼古拉一世之妻亚历山大皇后的主要接待大厅,也是冬宫展现俄国对孔雀石工艺运用的典范空间,以其独特的绿色调与华丽装饰成为冬宫极具辨识度的展厅之一。</p> <p class="ql-block">沙皇亚历山大一世</p> <p class="ql-block">这是米哈伊尔·伊拉里奥诺维奇·库图佐夫。</p><p class="ql-block"> 俄国著名的军事统帅,这幅画展现了他在战场指挥时的形象。库图佐夫在1812年击败拿破仑的入侵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是俄国军事史上的传奇人物,这幅肖像彰显了他的军事功勋与威严气质。</p> <p class="ql-block">这是金孔雀厅,冬宫博物馆内以黄金装饰闻名的展厅。该厅以黄金装饰为主,墙壁、门楣、家具等细节均采用镀金工艺,形成全方位的奢华视觉效果。 ‌展厅最吸引人的是报时孔雀钟。由英国钟表大师詹姆斯·考克斯团队于18世纪70年代专为中国清朝乾隆宫廷制作,后因原设计的蛇形装饰不符合中国文化审美(乾隆帝未采纳),经改造为西方风格动物装饰,由俄国亲王格里戈里·波将金购入,1781年运至圣彼得堡献给叶卡捷琳娜二世,成为冬宫永久收藏‌。</p><p class="ql-block">‌该钟主体为镀金黄铜,高度超过三米,以橡树为基座,顶端装饰孔雀、猫头鹰和公鸡三种动物‌。</p><p class="ql-block">‌机械功能为整点报时动态场景‌:音乐盒演奏乐曲时,猫头鹰头部360度旋转,孔雀开屏并完成180度回转,公鸡同步打鸣‌。蘑菇形钟盘外圈设罗马数字刻度,蜻蜓造型秒针联动转动‌。时钟底座镶满宝石。</p><p class="ql-block">金孔雀时钟为冬宫博物馆三大镇馆之宝之一。由英国工匠詹姆斯·库克斯设计,通过机械结构实现开屏效果。,正点时孔雀展翅开屏,背后机制包含小猫头鹰驱动的复杂机械系统。 ‌</p><p class="ql-block">金孔雀厅的机械表演通常在每周五晚7点进行,需提前预约参观。 ‌虽然看不到实时表演,但边上有重复播放的视频,可以全程录下来。实在是团队参观时间控制没法转录,只能借助百度的同版录像放在本篇一观,致谢百度作者。</p> <p class="ql-block">这是冬宫的“宝石镶嵌黑色大理石桌面”。它以黑色大理石为基底,镶嵌了青金石、玛瑙、碧玉、孔雀石等数十种彩色宝石,通过精妙的拼合工艺呈现出复杂的图案。中心是金色的神话场景,周围环绕着花卉、乐器、人物肖像等装饰元素,每一处细节都由宝石精准拼接而成,工艺极为精湛。</p><p class="ql-block"> 这种工艺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因材料昂贵、制作耗时,仅为宫廷贵族所用。冬宫的这张宝石桌是该工艺的巅峰之作之一,现作为镇馆级展品,展现了18世纪欧洲硬石镶嵌艺术的最高水准,也是冬宫奢华馆藏与精湛工艺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参观结束,向出口处走去时经过朱庇特大厅。</p><p class="ql-block"> 该大厅以展示古罗马艺术(公元1-4世纪)为主,地面由黑、白、灰、棕、黄五种石材拼贴成几何图案,墙面铺贴浅绿色大理石,拱形天花板饰有蓝底白色花纹的浅浮雕。厅内陈列着至高神宙斯(朱庇特)等古罗马神话雕塑,整体空间和谐且富有古典韵味,是冬宫古希腊罗马艺术展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遗憾的是我们的参观安排里没有这个展厅,路过,在厅门外往里看了一眼,拍下这幅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