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关于君子与小人,邵雍在《渔樵问对·善恶篇》中,作了比《渔樵问对·君子小人篇》更为透彻的阐释。他指出: “由是知君子小人之道,有自来矣。君子见善则喜之,见不善则远之;小人见善则疾之,见不善则喜之,善恶各从其类也。” (译文: 由此可知,君子之道和小人之道的存在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君子看到善良的行为就会高兴,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就会远离; 而小人看到善良的行为就会憎恶,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却会欢喜,善恶是各自按类别而聚集的。”</p><p class="ql-block"> 他还具体论述了君子与小人的主要行为特征,以及与世道好坏的关系: “君子好生,小人好杀。好生则世治,好杀则事乱。君子好义,小人好利。治世则好义,乱世则好利。其理一也。” (译文: 君子爱惜生命,小人爱好杀戮。爱惜生命则社会安定,爱好杀戮则社会动荡。君子爱好正义,小人爱好利益。太平之时,人们钟爱正义;乱世之时,人们追逐利益,这个道理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在他看来,君子与小人的多寡,与家与国的兴衰密切相关。在这一点上,家和国都是一样的道理: “其兴也,君子常多而小人常鲜;其亡也,小人常多而君子常鲜。”(译文: 兴盛时,君子常常很多,而小人常常很少;衰败时,小人常常很多,而君子常常很少。”</p><p class="ql-block"> 我对他的意见是颇为赞同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