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中国桥梁从这里腾飞

古原IMAGE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图 文:古原IMAGE</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篇号: 2781136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桥梁从这里腾飞走向世界,中铁大桥局功不可没,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铁大桥局,其前身是铁道部直属大桥工程局,于1953年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而诞生。是国内一家集桥梁科研、大桥设计、工程建造、装备研发和运营维护于一体的国有企业。70多年来,它肩负着引领中国桥梁事业发展的重任,推动中国桥梁建造技术步入世界领先水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桥工程局办公大楼(历史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铁大桥局在国内外设计建造了4000余座大型桥梁,总里程达4000多公里,参建了国内88%的长江大桥、78%的跨海大桥、25%的黄河大桥、97%的公铁两用桥,超千米跨度桥梁参建率达80%,彰显其在桥梁建造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中铁大桥局办公大楼(现代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桥局不仅是中国桥梁建设的领军企业,更是众多桥梁工程师的摇篮。在长达60余年的岁月里,这里孕育了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工程院院士3名。如今,员工总数超过13000名,其中不乏院士、设计大师等业界顶尖人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铁大桥局的历史可追溯至1953年4月,当时为建设武汉长江大桥,经中央政务院批准成立铁道部直属大桥工程局。彭敏被任命为首任局长,而时为武汉市委书记的王任重则兼任局党委书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5年,成立了武汉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邀集全国各地著名桥梁专家、教授汇集于汉阳龟山脚下的莲花湖畔共商建桥方略。同时,苏联应我国政府邀请,派出了以西林为首的28位苏联专家组到武汉帮助中国建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项由中央政府批示的建桥工程,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它的不平凡。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设想可追溯到晚清、民国时期。当时,詹天佑、茅以升等知名专家学者就有过修建长江大桥的梦想,甚至参与过规划、测量、钻探等活动。孙中山先生在《治国方略》中也提出过造桥的设想和规划,但因经济、政治、社会等原因,长江大桥的修建一直都未能付诸实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桥工程局成立后,铁道部从全国各地调集专业技术骨干支援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至今还依稀记得,我父亲是1953年底从衡阳铁路管理局调入大桥工程局汉阳铁路医院工作的。当时,我们家在汉阳建桥新村分到一套两室一厅、带厨房和卫生间的住房,其地址就在龟山脚下。前后这三栋楼房,几乎全是工程师、医生、处级干部家庭的住房。房内除配有全新的双人床、衣柜、厨柜、桌椅板凳外,还另配了书柜、藤制沙发和茶几等家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大桥工地热火朝天、人声鼎沸、彻夜不眠。到处是推土机、起重机、载重卡车、以及江面往返拖轮的轰鸣声,此外还有翻斗车在工地来回穿梭的笑语声。工地广播喇叭响个不停,“社会主义好”、“咱们工人有力量” 等歌曲此起彼伏。此外,就连建桥新村也有翻斗车在窄轨铁路上来回运送土方,好不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时,我和小伙伴们有时会到大桥工地、龟山上去玩,也常到大桥俱乐部看电影、在灯光球场看大桥局篮球代表队的比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所以,我对大桥工地、建桥新村以及龟山这一带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砖一瓦都十分熟悉,有着深厚的感情。并亲眼见证了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历史记忆至今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6年10月14日,印尼总统苏加诺参观武汉长江大桥工地,这次访问是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大桥工程局局长彭敏及总工程师汪菊潜陪同。 ‌当时,我有幸和低一年级的女同学徐伟玲作为少先队员,代表大桥局子弟向苏加诺总统献花(见下图橘黄框,苏加诺总统右边的男孩就是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长江大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首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工程,吸引了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参观。苏加诺的访问反映了武汉长江大桥作为国家名片的外交价值。大桥不仅连接南北的交通,还成为发展中国家团结的象征,增强了中国与印尼等国的友好关系。同期,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也多次视察大桥工程,突显其战略地位的重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印尼总统苏加诺1956年来武汉访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加诺参观武汉长江大桥工地,接受少先队员献花(橘黄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桥梁工人用两年零一个月的时间提前建成了武汉长江大桥。整个武汉沸腾了,武汉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关注的焦点,大家纷纷来到桥上欢庆。国人在这一天圆了近半个世纪的梦想,结束了轮渡过江的历史,从此“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通车的盛况,历历在目。10月15日上午10点10分大桥落成,通车典礼在汉阳铁路路面开始,鞭炮声,乐曲声和欢呼声震撼大江两岸。中央及省市领导讲话,一列火车从龟山脚下开进大桥下层,轰隆作响。它标志着阻隔了几十年的京汉、粤汉铁路实现对接,九省通衢。正午12点大桥公路桥剪彩,成群的和平鸽,五彩缤纷的气球飞向天空,中国制造的解放牌汽车,四辆并行前行。耍龙灯,舞狮子组成的文艺队伍,以及上万人的欢庆队伍有节奏地从武昌流向汉阳。许多家长把刚出生孩子的名字取作“建桥”“汉桥”......,以示纪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铁中初一的同学,也兴高采烈地乘坐首列火车穿越武汉长江大桥,令人终身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盛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后,横跨长江、汉水的桥梁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成为武汉一道靓丽的风景。据统计,武汉现有大大小小的桥梁700余座,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桥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其中长江上就有11座桥,包括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二七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白沙洲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青山长江大桥、沌口长江大桥、军山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从最早连接长江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到近两年通车的杨泗港长江大桥,它们见证了武汉的发展,伴随着共和国一起壮大和成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长江大桥为"万里长江第一桥",不仅是交通枢纽,更是一座承载历史的建筑丰碑。大桥始建于1955年,于1957年建成通车。公铁两用桥,上层为双向四车道公路桥,下层为双轨铁路桥。主桥全长1155.5米,桥头堡融合中国传统剪纸雕花元素,典雅庄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大桥更显雄伟,如梦似幻。桥影倒映江面,波光粼粼;如巨龙横卧,见证了岁月的流转,诉说着武汉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长江二桥‌是连接汉口与武昌的公路桥,于1995年通车。全长3971米,为双向六车道斜拉桥,是武汉内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投资14.5亿人民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鹦鹉洲长江大桥是一座跨越汉阳和武昌的橘红色大桥,采用三塔四跨悬索桥的设计方案,全长3420米,2014年建成通车。主缆起伏于江面,有一种独特的韵律之美。三座塔桥耸立,象征了武汉三镇。鹦鹉洲长江大桥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游,距离约3千米。一座古朴,一座时尚,两座桥在江上相映成趣,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很多武汉取景的电影电视剧中都有它的身影,渐渐地它也成了武汉时尚的名片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杨泗港长江大桥横跨汉阳和武昌,全长4134米,2019年建成通车。它是长江上首座双层公路大桥,也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双层公路悬索桥,它在江面的跨度有 1700米,比武汉长江大桥全长还长 30 米。澄亮的金黄色是它的主色调,当晴朗的好天气遇上金黄色的桥体真的让人赏心悦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七长江大桥是为纪念1923年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而命名的。它是武汉二环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横跨汉口和武昌两岸,2011年建成通车。全长6.5公里,其中主桥长1732米,总投资72.8亿元。它为世界上最大跨度的三塔斜拉桥,桥塔造型秀美和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兴洲长江大桥连接武昌青山和汉口,总长4667米,2009年建成通车。尽管没有前面几座大桥有名,但它当时拥有着很多世界第一的记录:它是世界上主跨度最大、荷载量最重的公铁两用的斜拉桥,而且它的宽度可以容得下四列火车同时经过,堪称世界首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白沙洲长江大桥是一座双塔双索斜拉桥,横跨长江连接洪山与汉阳,于2000年正式通车,全长3589米,桥宽26.5米,设双向六车道,是武汉三环线关键枢纽,承担国道过江分流功能,‌作为武汉市第三座长江大桥,其最大跨度618米,建成时为世界第三大跨度斜拉桥‌。大桥位于武汉长江大桥上游8.6公里处,总投资11亿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晴川桥连接了繁华热闹的汉口与绿树葱茏的汉阳,总长约989米,2000 年正式通车。它横跨汉江之上,朱红的桥体和拱状的桥身犹如天上的一道彩虹,人们也亲切地称呼它为"彩虹桥"。当你驶过晴川桥时,可以看到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两条水系颜色泾渭分明,变幻莫测。每到夜晚,整座桥随着灯光的变换而律动,宛如闪耀在夜空中的一道彩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古田桥,原名江汉六桥,是连接汉阳与硚口的过江通道,是武汉西部主干道的组成部分。2015年通车,总长3050米,主桥长2953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桥体以淡普鲁士蓝色为主色调,拱门顶部镶嵌武汉市花梅花镂空造型,兼具功能性与艺术性,被誉为“汉江最美大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注: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百度,在此一并致谢!</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