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雅老师的如花岁月

唐风

<p class="ql-block">那片紫色与粉色交织的花海,总让我想起幽雅老师年轻时的模样。她站在讲台前,声音轻柔却坚定,像春风拂过花枝,唤醒沉睡的芽。那时校园角落的花圃还小,可她总能在繁重的课业间隙,带着我们去看一朵花如何慢慢绽放。她说,教育不是灌输,是等待——就像这些花,从不争抢季节,却总在属于自己的时光里开得最盛。</p> <p class="ql-block">记得一个清晨,我路过她办公室,她正侧身对着窗,发髻低挽,耳坠在晨光里轻轻晃。那一刻,她不像老师,倒像一首未写完的诗,安静地停在时光的某一页。窗外天色微明,她低头批改作业的侧影,仿佛与远处渐亮的天光融成一体。那种温柔,不是刻意营造的氛围,而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从容。</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们毕业多年再聚,她带我们去了郊外一片野花盛开的山坡。粉的、紫的,一丛丛漫山遍野地铺开,有的盛放,有的含苞,像极了我们这一群人,各自走在不同的人生路上,却都带着她当年种下的那份静气。她走在前头,脚步不急不缓,笑着说:“你们看,没有哪朵花是被催着开的,可它们从没错过春天。”</p> <p class="ql-block">有一年秋天,她坐在铺满落叶的长椅上,手里捏着一片黄叶,阳光穿过树梢洒在她肩头。我们坐在她身旁,听她讲起自己初登讲台时的紧张,讲起某个叛逆学生如何在她的坚持下重新拾起书本。那片叶子最终被她轻轻放回地上,她说:“落叶不是结束,是另一种生长的开始。”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她的优雅,从来不是外表的精致,而是历经岁月仍能温柔以待世界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她喜欢穿素色衣服,白毛衣、浅裙,像一朵不争艳的花。可只要她站在那里,周身就自然生出一种让人安定的力量。有次校园花丛边,几个学生吵吵闹闹地拍照,一见到她走来,竟不约而同地安静下来,只听见风吹过花瓣的沙沙声。她笑了笑,没说话,只是轻轻拂了拂肩上的落叶,便走远了。</p> <p class="ql-block">她的课堂也如花事,不疾不徐。讲古文时,她常把诗句比作花蕊,一层层展开,让我们自己去嗅那香气。一次讲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她没急着解字,而是让我们闭眼想象花开的声音。有人说像雨落,有人说像心跳,她只点头:“对,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朵不同的花。”那一刻,教室里安静得能听见成长的声响。</p> <p class="ql-block">她的毛衣总是织得柔软,像她的性格。头发垂在肩上,不多修饰,却自有一种温润的光泽。她从不刻意追求年轻,也不回避皱纹——那都是岁月盖下的章,是讲台上无数个清晨与黄昏的见证。有次我问她:“您怎么总这么平静?”她笑:“因为我见过太多花开,也见过太多花落。知道一切都有它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最难忘那次她提着花篮走在田埂上,头巾随风轻扬,篮里盛着粉的、紫的、白的野花。她说这是给教室窗台准备的,每朵都是学生课间随手摘的,她收下,插进玻璃瓶,摆在讲台一角。“花会谢,可那一整天,它们都在发光。”那篮花,成了我们心中最生动的教具。</p> <p class="ql-block">她从不张扬,却像那片密密匝匝的紫花,无声覆盖了我们青春的记忆。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不是靠训诫,而是靠一种静默的示范:如何在喧嚣中保持内心清明,如何在平凡里活出诗意。</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也站上讲台,每当疲惫时,总会想起那片层层叠叠的紫色花海。它们不靠艳丽取胜,却以密集而持续的绽放,织成一片让人驻足的风景。幽雅老师就是这样的人,她不曾惊天动地,却用日复一日的温柔与坚持,把“教师”二字,开成了我们心中永不凋谢的花。</p>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路过老校舍,看见她坐在藤椅上,玫瑰花丛在她身后盛放,传统建筑的屋檐静静投下影子。她没戴手表,也不看手机,只是望着远处,像在等什么,又像什么都不等。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所谓如花岁月,不是永远年轻,而是无论年岁几何,都能与时光和解,与美同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