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的国庆假期,我选择了一场不同于寻常游山玩水的旅程——前往重庆的红色景点,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红色记忆。此行的核心,是探寻一个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初期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秘密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南方局。</p><p class="ql-block"> 南方局成立于1939年1月,其历史背景深深烙刻着抗日战争的烽火。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着国民政府从南京迁至武汉,再迁都重庆,这座山城成为了战时的“陪都”。为了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同时应对国民党内部日益滋长的反共倾向,中共中央决定在重庆设立南方局,作为其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和“前哨”。</p> <p class="ql-block"> 南方局的使命艰巨而特殊:既要在国共合作的框架内维护团结抗战的大局,又要抵御国民党顽固派的“摩擦、限制、颠覆”活动。可以说,南方局是在统一战线内部,于虎穴狼窝中开展斗争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南方局的历史,与一位伟人的名字紧密相连——周恩来。他是南方局的书记,也是这个坚强集体的灵魂。在周恩来同志的领导下,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博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于此运筹帷幄,书写了传奇。</p><p class="ql-block"> 我们今天可以通过两个最重要的地点来触摸这段历史:红岩村和曾家岩50号(周公馆)。</p> <p class="ql-block">博古、王明、周恩来</p> <p class="ql-block"> 红岩村——南方局的“大本营”:这里本是爱国人士饶国模女士的“大有农场”,在民族危亡之际,她无私地将土地提供给共产党使用。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在此办公。走进红岩村,那栋三层高的木质小楼便是历史的见证。会议室里仿佛还回荡着同志们压低声音的激烈讨论;周恩来的办公室兼卧室,陈设极其简朴,一张书桌、一张木床,正是在这方寸之间,他起草了无数重要电文,运筹于帷幄之中。红岩村,是南方局领导国统区共产党组织、开展文化统战工作、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针锋相对谈判与斗争的坚强堡垒。</p> <p class="ql-block"> 曾家岩50号——斗争前沿的“哨所”:与相对独立的红岩村不同,曾家岩50号(周公馆)则身处险境。它位于市区,对面就是国民党军统头子戴笠的宅邸,左右布满了特务据点。周恩来以个人名义租赁于此,作为开展统战工作和对外接触的公开场所。正是在这龙潭虎穴之中,他与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爱国文人、国际友人广泛交往,赢得了最广泛的同情与支持,展现了共产党人“同流而不合污,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与斗争智慧。</p> <p class="ql-block">这些内容可以作为参考</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两处旧址都已成为了纪念馆和陈列馆。馆内珍藏的大量历史照片、文献实物和复原场景,系统性地展示了南方局的辉煌历程。你可以看到周恩来穿过的旧大衣,阅读那些笔锋犀利、揭露真相的《新华日报》稿件,了解在南方局领导下,国统区民主运动风起云涌的壮阔画卷。</p><p class="ql-block"> “红岩精神”,正是由南方局的革命实践所孕育。它包含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的莲花品格、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以及艰苦卓绝的奋斗态度。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与坚定信念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在举国欢庆的今日,重温南方局的历史,意义非凡。它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今日的和平、统一与繁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那段在迷雾中坚守、于危局中开拓的岁月,如同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奋进。</p> <p class="ql-block">(特注: 本文照片由作者本人摄。AI助力)</p> <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最难以超越的“三姐妹”(地位、学识、年龄): 宋庆龄、宋美龄、宋蔼龄在重庆穿小巷。</p> <p class="ql-block">终于寻到可用的史料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