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里山水间

青山

<p class="ql-block">  乙巳初秋八天的浙江行摄,像翻开一本浸满烟霞的书——</p><p class="ql-block"> 在舟山普陀,看海浪吻过礁石,听梵钟撞碎晨雾,南海洛伽山的慈悲,都藏在潮音里;到溪口蒋氏故居,青石板磨亮岁月,小洋楼静立时光,蒋家故事与剡溪流水,共织半卷民国烟火;横店影视基地的片场,红灯笼摇醒旧梦,威亚掠过长空,古今在这里叠印,连风都带着戏文里的铿锵;西湖边的长椅上,看苏堤柳蘸微雨,三潭月碎成金,雷峰塔影沉进茶盏,原来“人间天堂”是幅流动的水墨;雁荡山的夜,等灵峰的峰峦化作巨兽,看观音峰披云而出,亿万年地质的浪漫,比传说更震撼人心……</p><p class="ql-block"> 镜头收进的不仅是山海湖川,更是浙江骨子里的灵秀与厚重——它把佛国的禅意、故园的温情、光影的奇幻、古典的诗意、山水的雄奇,都酿成了秋风里的桂香,等有心人来赴一场视觉与心灵的对谈。这些散落的印象碎片,终将汇聚成一条蜿蜒的星河,照亮我们对浙片土地的永恒眷恋。</p> <p class="ql-block">  舟山跨海大桥是浙江省连接舟山群岛与宁波大陆的重要交通工程,由岑港、响礁门、桃夭门等5座大桥及接线公路组成,总长度约50公里(其中跨海段约28公里)。在夕阳暖暖的色调中,我们乘坐大巴跨越这座大桥,一直到红霞满天。</p> <p class="ql-block">  这幅图片是在行进的大巴上抓拍的,画面中显示的是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它是我国首个“离岛型”石化基地,也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五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占地连绵十多里,拥有众多高耸的炼化装置,黄昏时在晚霞映衬下形成独特的工业景观。</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背景是绚丽的黄昏晚霞,石化基地的轮廓呈现出动态模糊的效果,线条纷繁复杂,如同电子轨迹或数据流动的视觉化呈现。事实上这是一张废片,在高速行驶的大巴上连续抓拍的过程中,摁动快门时车辆剧烈颠簸造成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两个组图展示的是宁波海港的局部景观。</p> <p class="ql-block">七绝《信众礼观音》</p><p class="ql-block">莲步轻趋叩宝台,杨枝甘露润尘怀。</p><p class="ql-block">千声梵呗融香火,一片诚心向佛来。</p><p class="ql-block"> 在舟山普陀的晨钟暮鼓间,海天佛国的禅意随潮声浸入镜头,缭绕的香火与磐石古刹共筑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  组图为普陀山百步沙景观,图上是用慢门拍摄的海浪。</p> <p class="ql-block">  上下图在百步沙采用多曝方法拍摄的画意作品,以油画般的质感重构了海岩景观的艺术表达。岩石的肌理在技法加持下,呈现出厚重的笔触质感,海岸岩石的沧桑与粗犷具象为油彩堆㬪的绘画语言。多曝的运用打破了摄影的纪实边界,赋予画面绘画的写意性,把自然景观升华为艺术创作。</p> <p class="ql-block">  以上四幅组图均为海天佛国普陀寺的记忆碎片,在禅意的环境中具有不同表达的信众,共同构成了佛国特有的语境。</p> <p class="ql-block">  这张普陀寺的细节图片清晰呈现了屋脊上的神兽造型,排列规整的瓦当,优美而富有层次的屋檐曲线。此外,弥漫的烟雾为画面增添了朦胧的禅意,背景中的红灯与古朴的建筑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建筑细节的捕捉,此片传递出深厚的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  这张普陀寺的图片展现了多重看点:除尽显古朴韵味的建筑美之外,游客聚集在刻有“来了就好”的石碑旁,或拍照或观赏,生动呈现了寺院的人气与烟火气。画面中树木枝繁叶茂光影斑驳,让古朴的建筑多了几分灵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七绝《题横店影视基地》</p><p class="ql-block">横店云开万象生,镜收今古各峥嵘。</p><p class="ql-block">千般故事灯前起,最是人间造梦工。</p><p class="ql-block"> 横店影视基地宛如时空折叠的魔方,秦王宫的巍峨城墙下,戏中人穿梭千年;明清宫苑的红墙金瓦间,每一片琉璃都折射着光影艺术的狂欢。</p> <p class="ql-block">  这里曾是无数人梦寐以求的权力中心,帝王在此决断国是,见证王朝兴衰。如今,它褪去了皇权的威严,以文化遗产(复制品)的身份,让世人得以窥见古代王朝的政治与艺术图景。每一次凝望蟠龙宝座,都是对那段历史的无声对话,承载着人们对权力、艺术与历史的多重想象。</p> <p class="ql-block">  这组图片通过巧妙的构图与对比,展现了历史场景中的现代生活气息,兼具趣味性与视觉张力。上图以“圣上口谕”的诙谐标语将施工提示转化为一种文化调侃,既清晰传达了信息,又以轻松方式消解了历史场景的肃穆感。下图则通过对称构图中的红色宫门和两位身着橙色工装的妇女坐姿强化了画面的稳定感与仪式感,展现了历史场景中普通人的真实状态。</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展现的是横店影视基地梦外滩景区一处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入口。其玻璃穹顶结构精致,以几何网格形式呈现,现代感十足,穹顶之下建筑立面融合复古元素,既彰显出建筑的恢宏气势,又营造出独特的时空交错氛围。</p> <p class="ql-block">  横店影视基地梦外滩景区通过复刻老上海外滩的建筑风貌与历史场景,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城市风情,既为影视拍摄提供了逼真场景,也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体验。</p> <p class="ql-block">  杭州西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景区,日均客流量可达数十万人次,但核心景区周边交通却能保持高效运转,“大客流、少拥堵”的背后,是一套融合精细化管理、科技赋能、多模式协同的现代交通管理体系,最终达成了“大客流下高效运转”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  这幅西湖苏堤的图片以小见大,从景观层次、人文气息和意境传递诸方面巧妙捕捉林荫步道的诗意与烟火气,用细节串联起自然生态、人文活力与历史意境,让苏堤的“美”从符号化的“名胜标签”,变成可感知、可代入的生活切片。</p> <p class="ql-block">  框架式构图,大红的“福”字剪纸,这张图片生动地捕捉了清河坊街区的日常切片,将历史街区的文化氛围、商业店铺的经营场景与市井生活的细节融为一体,充满了生活质感与文化温度。</p> <p class="ql-block">  这幅图片展现了一幅温馨的场景: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在绿意盎然的环境中行走,右侧墙壁上贴着“福”字。“福”字不仅代表了传统意义上的幸福和吉祥,还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 <p class="ql-block">  用摄影的真实传递油画的意境,以上五幅为一组的多重曝光暗化风格画意摄影,聚焦植物(竹林、树干、荷叶)和仿古建筑,通过技术手法将自然肌理转化为类油画的笔触与色彩,既保留了山水的自然本真,传递了江南园林的岁月静好,又注入了古典绘画的人文质感。</p> <p class="ql-block">  溪口蒋氏故居做为全国重点历史文物,青砖黛瓦镌刻着民国风云,文昌阁的飞檐挑开历史烟云,剡溪水倒映着岁月沉浮的倒影,成为历史文物中独特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  这张图片呈现的是带有“溪口1945”标识的建筑与街头时钟景观。“溪口1945”关联着特定历史背景(194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年份,溪口作为浙江的标志性地域,承载着历史记忆与地域文化);画面中复古风格的建筑、多面时钟装置,在晴朗蓝天的映衬下,展现出历史韵味与城市风貌融合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下图为进入溪口的门户武嶺的正门,上图为正门的背面,这个门户为一座精致的二层仿古门楼。正门和背面均有“武嶺”的题字,正门是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背面是蒋介石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  图中溪口蒋氏故居景区独特的场景,说明扮演蒋委员长的演员和游客合影的生意不错。蒋介石是近代中国历史的重要人物,他在抗日战争中所起到的作用有目共睹,溪口的居民和游客以客观的视角看待历史人物的态度值得称道。</p> <p class="ql-block">  素有“东南第一山”之誉的雁荡山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文化底蕴丰厚,有500多处景点。 其大尺度的奇特景观形象,历史上给诗人、画家、文人学士以强烈的美感和灵感,于此赋诗作画,留下大批作品。</p> <p class="ql-block">  雁荡山大龙湫景区展现了典型的浙东山水风貌:陡峭的崖壁纹理丰富,植被点缀其间,自然肌理感突出;山崖下游客活动与宏大山体形成对比,凸显了自然景观的雄伟与人文活动的鲜活。可能因季节或降水因素影响,瀑布未能呈现“飞流直下”的壮观景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龙湫”作为核心景观的视觉冲击力。</p> <p class="ql-block">  以上五幅为一组的画意风格的山体摄影作品是通过多重曝光技术拍摄的,画面呈现出类似油画多次涂抹的独特质感,山体的纹理与细节被巧妙地叠加和强化,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摄影对真实场景的单一记录,赋予作品更强的主观表现力。从构图上看,山体的雄浑与植被的灵动相得益彰,营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p> <p class="ql-block">  温罄提示:欣赏更多美片,请百度摄影家王新民官方网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