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位于西班牙东北部的地中海沿岸,以其独特的艺术建筑、灿烂的文化、美味的美食和迷人的海滩而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对于全球数以亿计的人来说,认识巴塞罗那的第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梅西。</p><p class="ql-block">靠近诺坎普的酒店也就成为我们的首选。</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Mes que un club”(不仅仅是一家俱乐部)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的格言,它承载着加泰罗尼亚的文化与身份认同。梅西以其无与伦比的天赋、忠诚和谦逊,成为了这句格言最完美的体现。他不仅是球员,更是加泰罗尼亚精神的体育代言人。</b></p> <p class="ql-block">可惜,诺坎普球场翻新后至9月23日才对外开放,我们是16日去的,只能在附近买了件梅西的10号球衣。</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酒店出发,乘地铁三号线至Catalunya站就到了巴塞罗那的政治中心圣詹姆斯广场“Plaça de Sant Jaume”。</p> <p class="ql-block">由两匹动态感极强的青铜马和两位骑手组成的雕塑,位于广场上阶梯的两侧,<span style="font-size:18px;">象征着城市的活力与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雕塑名称为 《巴塞罗那》,由著名雕塑家 约瑟夫·利莫纳(Josep Llimona) 创作于1928年。</p> <p class="ql-block">利莫纳的作品属于新古典主义( Noucentisme)风格,更注重地中海式的古典、平衡与和谐,虽然充满动感,但形态是写实的。</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核心背景:Noucentisme运动与地中海理想</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场运动是对之前过于繁复的现代主义的反思,其核心思想是:</span></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回归秩序与古典:追求地中海式的平衡、和谐、理性与清晰。</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设公民社会:希望通过艺术和文化来塑造一个理想、文明的加泰罗尼亚社会。</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拉丁精神:强调加泰罗尼亚文化属于更广阔的拉丁-地中海文化传统,以此区别于西班牙中央的卡斯蒂利亚文化。</span></li></u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雕塑家 约瑟夫·利莫纳 正是这场运动在雕塑领域的代表人物。</span></p> <h5><b>拉蒙·贝伦格尔三世的青铜骑马雕像</b>也是利莫纳1880年的最初设计,他当时还是一名 16 岁的学生。<b> 1888 年他用石膏完成了该作品,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了金奖</b>,<b> 1950 年在 Frederic 的监督下铸造。</b></h5><h5>拉蒙·贝伦格尔三世(约1082-1131年)是巴塞罗那伯爵,他从父亲拉蒙·贝伦格尔二世手中继承了爵位。他在位期间,通过军事征服和联姻将巴塞罗那的领土扩张至马略卡岛、伊维萨岛、巴伦西亚、塔拉戈纳以及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等地。他的儿子贝伦格尔四世通过与阿拉贡公主佩德罗尼亚的联姻,实现了巴塞罗那和阿拉贡的联合,形成了强大的阿拉贡联合王国,巴塞罗那成为王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h5><h5>为纪念他的功绩,这座雕像建于巴塞罗那老城哥特区的拉蒙·贝伦格尔广场(Plaza de Ramon Berenguer el Gran)。它就在Via Laietana大街旁,靠近国王广场。</h5><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国王广场</b><span style="font-size:15px;">是14-15世纪阿拉贡王国的中心广场,几个世纪以来都是巴塞罗那最高统治者上朝和举行各种仪式的地方。令人惊叹的是,广场脚下沉睡着方圆约4000平方米的古罗马时期遗迹,直到1930年代才被偶然发现。巴塞罗那</span><b style="font-size:15px;">城市历史博物馆</b><span style="font-size:15px;">展示着这些遗迹。</span></p> <p class="ql-block"><b>弗朗西斯科·马西娅纪念碑(Monumento a Francesc Maci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马西娅</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的事迹:</span></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是加泰罗尼亚独立的坚定倡导者:一生致力于争取加泰罗尼亚的自洽权;</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是现代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的奠基人:1931年,在西班牙第二共和国成立后,他领导了恢复加泰罗尼亚自治政府的谈判,并成为恢复自治后的第一任总统;</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他象征了民主与自决:他的政治生涯代表了加泰罗尼亚人民在民主框架下追求自我管理的愿望。</span></li></ul><p class="ql-block"><b>纪念碑由艺术家约瑟普·玛丽亚·苏比拉奇(Josep Maria Subirachs)设计,他就是圣家堂“受难立面”的设计者。</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纪念碑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阶梯,象征马西娅总统未完成的理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座纪念碑于1991年落成在圣若梅广场。此时,距离马西娅去世已经过去了近60年。它的建造是加泰罗尼亚民主复兴和文化自信的一个重要标志。</span></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远端有一群鸽子在那里嬉戏,初以为是政府营造的氛围(就象我们的人民广场和世纪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由鸽子让我们联想到毕加索笔下的和平鸽,尽管毕加索出生于马拉加,并在法国达到艺术巅峰,但他的formative years(形成期)是在巴塞罗那度过的。1895年,14岁的毕加索随家人移居巴塞罗那。在巴塞罗那学画,并在巴塞罗那办了他人生的第一次画展。这座城市塑造了他早期的艺术视野和反叛精神。</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巴塞罗那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毕加索博物馆之一,其独特之处在于它主要收藏了他早期的艺术作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b><span style="font-size:15px;">想多了,若干年前加泰罗尼亚广场有成千上万只鸽子,被称为鸽子广场。目前在西班牙,喂养任何广场上的鸽子都是被禁止的,并且可能会带来高额罚款。这主要是出于控制鸽子数量、保护公共卫生和建筑遗产的考虑。</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b>梅西</b>是巴塞罗那跳动的心脏与澎湃的激情——他点燃了城市的现代精神,<b>毕加索</b>是巴塞罗那叛逆与创新的血液——他代表了城市的艺术灵魂,那么,<b style="font-size:18px;">高迪</b><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是巴塞罗那永恒的骨骼与肌肤——他塑造了城市的外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格拉西亚大街(Passeig de Gràcia)是巴塞罗那最富盛名的大道之一,以其顶尖的时尚购物、惊艳的现代主义建筑和浓厚的艺术氛围而闻名。它也被称为感恩大街,常被比作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或纽约的第五大道。高迪的巴特罗之家和米拉之家都在这条大街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阿马特耶之家(Casa Amatller):位于巴特洛之家旁边,由建筑师普益居设计。它拥有阶梯状的立体外立面,原为巧克力制造商阿马特耶的家族住宅,一楼还有一家很受欢迎的咖啡馆。</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巴特罗之家:</b><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于</span>1904-1906年</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迪的设计灵感来源于加泰罗尼亚的传说——圣乔治屠龙。</span></p><p class="ql-block">鳞片立面: 建筑外墙由彩色玻璃和陶瓷碎片镶嵌而成,随着光线变化会产生波光粼粼的效果,仿佛巨龙的鳞片。</p> <p class="ql-block">龙脊屋顶: 色彩斑斓的陶瓷鳞片屋顶,象征着巨龙的背部。屋顶的十字架代表圣乔治的长矛刺穿了龙身。</p> <p class="ql-block">骨骼阳台: 像面具一样的阳台,象征着受害者的头骨,也像是舞会面具。</p> <p class="ql-block">顶层“公主阳台”:这个小小的、设计精巧的阳台,象征的就是公主被囚禁的山洞。</p> <p class="ql-block">象征圣剑的十字架</p> <p class="ql-block">站在米拉之家的屋顶上也能看到巴特罗之家的龙脊屋顶</p> <p class="ql-block"><b>米拉之家:</b>建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1906-1912年</span></p><p class="ql-block">绰号: “采石场” ,因为其波浪形的石质外墙看起来像一座被侵蚀的悬崖。</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高迪的灵感主要来源于自然:</span></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曲线: 整个建筑找不到一条直线。高迪认为“直线属于人类,曲线属于上帝”。外观的波浪形线条灵感来自海浪和沙丘。</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有机形态: 建筑的外观和内部空间都像一个活的有机体,而非冰冷的石头建筑。</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功能性:充分考虑了空间的采光、通风和私密性。</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筑结构:完全自承重的石质外墙,这意味着建筑内部不需要任何承重墙。</span></li></ul>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这是米拉之家最令人惊叹的地方,被誉为 “战士的乐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奇幻的烟囱和通风塔:这些造型奇特的构筑物不仅是功能性的,更是极具艺术感的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结构与景观:在这里你可以近距离观察高迪对弧形结构的运用,同时也能360度俯瞰巴塞罗那的城市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像戴着头盔的士兵</p> <p class="ql-block">像抽象的螺旋</p> <p class="ql-block">墙上的涂料象水草一样</p> <p class="ql-block">地铁2号线或5号线至Sagrada Família站就到了圣家堂。</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圣家堂是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毕生代表作,它不仅是巴塞罗那的地标,更是一件融合自然、信仰与建筑艺术的史诗级作品。(最好提前一个月预约门票)</b></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全名: 神圣家族赎罪殿</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建筑师: 初始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比里亚,后由安东尼·高迪于1883年接手,并彻底改变了原设计。</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开工时间: 1882年</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status: 至今仍在建设中。预计于2026年(高迪逝世100周年)左右主体完工。</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地位: 198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尽管尚未完工)。</span></li></ul> <p class="ql-block">高迪的设计核心思想是将自然、信仰和建筑融为一体。</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自然即圣经: 高迪认为大自然就是上帝的作品,因此圣家堂的每一个细节都源自自然。</b></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部的柱子如同参天大树,顶端的分支形成树冠般的穹顶,支撑起整个屋顶。</p> <p class="ql-block">光线透过彩色玻璃窗洒下,营造出森林中阳光穿透树叶的神秘氛围。</p> <p class="ql-block">宏大的三部曲: 圣家堂的设计有三个主要立面,每个立面都象征着耶稣生命中的一个阶段,并配有四座高耸的钟塔(共计划建造18座)。</p> <p class="ql-block">诞生立面: 东侧,由高迪亲自监督完成。装饰极其繁复,充满了欢乐和生命的活力,描绘了耶稣的诞生和童年。这是高迪风格的集中体现。</p><p class="ql-block">仁爱之门(中央):这是立面的核心。门楣中央是圣母玛利亚怀抱婴儿耶稣的雕像,场景庄重而慈爱。门上装饰着草的雕塑,引领访客进入"生命的世界"。门中央有一根立柱,其底部有一只海龟作为基石。</p> <p class="ql-block">希望之门(左侧):描绘了与耶稣诞生相关的希望场景,如圣母玛利亚受孕等。</p><p class="ql-block">信心之门(右侧):展现了与信仰相关的圣经故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受难立面: 西侧,根据高迪留下的设计草图,由后世雕塑家苏比拉克斯完成。风格抽象、粗犷,线条简练而充满力量,用强烈的对比描绘了耶稣受难的痛苦与悲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987年,60岁的苏比拉克承担起完成圣家堂“受难立面”群雕的重任,他为此奉献了长达20年的生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苏比拉克以刀削斧砍的造型,不加修饰的线条打造出悲伤的“受难时刻”,忠实保留了《 圣经》的原本精髓,也将自己独特的风格融入其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十字架:立面的中心,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上方刻着“INRI”(耶稣,拿撒勒人,犹太人的王)。他母亲玛利亚和门徒约翰站在下方。</span></p> <p class="ql-block">犹大之吻:叛徒犹大以亲吻为号指认耶稣。</p> <p class="ql-block">彼拉多审判:罗马总督彼拉多审判耶稣,下方刻有神秘的数字魔方。</p><p class="ql-block">数字魔方:这是受难立面上最著名的谜题之一。一个4x4的魔法方阵,无论横、竖、对角还是四个小方阵的数字相加都是33——传说中耶稣受难时的年龄。这个设计巧妙地将数学与神学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鞭刑柱:耶稣被绑在上面遭受鞭打。</p> <p class="ql-block">彼得不认主:描绘彼得在鸡叫前三次否认认识耶稣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复活:在立面的最顶端,是耶稣复活的场景,这是整个悲惨叙事中希望的曙光,象征着最终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b>待建项目</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荣耀立面: 南侧(仍在建设中)。这将是最大、最宏伟的主立面,象征着耶稣的复活、升天和永恒的荣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8座高塔: 计划中的18座高塔各有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2座较低的塔代表十二门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座更高的塔代表四位福音书作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座极高的中央塔(尚未建成)代表耶稣基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另一座次于中央塔的塔代表圣母玛利亚。</span></p> <p class="ql-block">核心元素 - 祭坛:本身设计相对简洁,以突出其功能。 - 华盖:祭坛上方悬挂着一个巨大的、用威尼斯镶嵌玻璃制成的华盖,这是近年才安装完成的重要部件。它象征着上帝的庇护,也帮助将视觉和声学焦点聚集在祭坛上。 - 金色铭文:在华盖上方,悬挂着由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的“圣哉,圣哉,圣哉” 金色文字,源自《圣经》启示录,非常醒目。</p> <p class="ql-block">夕阳从受难立面的彩色玻璃照射进入室内</p> <p class="ql-block">夕阳:象征着生命的终结与悲壮。</p> <p class="ql-block">鲜血、牺牲、救赎与悲壮的爱:红色直接源自《圣经》中关于耶稣受难时流下鲜血的记载,象征着为人类赎罪而付出的生命代价。</p> <p class="ql-block">塔楼螺旋楼梯</p> <p class="ql-block">塔顶风光无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梅西、毕加索和高迪,他们分别从空间(建筑)、时间(艺术史)和情感(体育) 三个维度,将巴塞罗那塑造成一个既扎根于深厚传统,又永远面向未来、充满活力的世界级文化都市。他们共同证明,巴塞罗那不仅仅是一座地中海边的美丽城市,更是一个不断孕育天才、创造传奇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路易斯·多蒙尼克·蒙塔内尔(Lluís Domènech i Montaner)是与高迪齐名的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与高迪充满自然主义和狂野想象力的风格不同,多蒙尼克的设计更倾向于新哥特式与古典主义的融合,并极其注重细节的精致和整体的和谐。</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耶欧莫雷拉之家</b><span style="font-size:15px;">“Lleó Morera”虽然在高迪设计的巴特洛之家旁边,它依然散发着独特而优雅的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Lleó Morera”在加泰罗尼亚语中意为“狮子与桑树”,这为建筑赋予了自然的寓意。多蒙尼克在改造中也巧妙地将狮子(象征力量)和桑树(象征繁荣)的元素融入到了装饰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精美迷人的现代派风格立面体现在许多方面:</span></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优雅的雕像:立面上装饰着多位优雅的女性雕像,她们手中拿着代表当时科技进步的物件,如照相机、留声机和电话,象征着现代与传统的对话。</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华丽的窗户与阳台:窗户的线条和阳台的铁艺装饰都充满了新哥特式的优雅和动感。</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丰富的材质:使用了石材、陶瓷、马赛克等多种材料,共同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立面。</span></li></ul><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在1906年巴塞罗那建筑大赛中荣获一等奖。</b></p> <p class="ql-block">迷人的街景在格拉西亚大街上随处可见</p> <h5>除了格拉西亚大街,巴塞罗那还有兰布拉大道(La Rambla)<br>这条大道是巴塞罗那最富盛名的步行街,被誉为巴塞罗那的“灵魂”。它全长约1.2公里,连接着市中心的加泰罗尼亚广场和港口区的哥伦布纪念碑。</h5> <p class="ql-block">兰布拉大道上最璀璨的明珠,无疑是声名在外的波盖利亚市场(Mercat de la Boqueria)。</p> <p class="ql-block">波盖利亚市场 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色彩缤纷,是游客必到的"美食天堂"。提供新鲜果汁、伊比利亚火腿、海鲜和即食小吃等。</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的时候刚开市,商品放得很整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巴塞罗那的圣梅尔塞节(Festa de la Mercè)是这座城市为了纪念守护神“慈悲圣母”而举办的年度盛大庆典,时间通常在每年9月24日前后持续数日(例如2025年为9月23日至28日)。兰布拉大道是主要活动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化起源纪念在1637年(另有说法1687年)帮助城市度过蝗虫灾害的守护神圣梅尔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主要活动 叠人塔、巨人像与巨龙像巡游、烟花狂奔、音乐会、闭幕音乐焰火等。</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图中四人就是该活动的明星代言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我们逛街的那天是9月16日,等不到24日了。</span></p> <p class="ql-block">兰布拉大道上浩瀚的人流中有不少是推着童车的妈妈、甚至是一家三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1. 生活化的旅游区:兰布拉大道虽然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街区,大道两旁延伸出许多居民区,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也在这里展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2. 户外文化与社交生活:西班牙人,特别是加泰罗尼亚人,非常热爱户外生活。他们习惯在街上、广场上社交,而不是整天待在家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3. 儿童友好的城市设施:平坦的人行道(尽管有些路段是石板路)、众多的广场和休息区,都让推童车出行变得相对可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4. 家庭观念:在西班牙,家庭是社会的核心。带孩子参与所有家庭活动是理所当然的。</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卡纳雷特斯喷泉</b><span style="font-size:15px;">:位于兰布拉大道(Las Ramblas)的起点,靠近加泰罗尼亚广场(Plaça de Catalunya)的一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一个黑色锻铁雕花的柱状喷泉,顶部有4个灯饰和西班牙的盾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传说与文化:</span></p><u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当地流传着一句谚语:“喝过卡纳雷特斯喷泉的水,总有一天你会回到巴塞罗那。”因此很多游客会特意在此喝水留念。</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这里也是巴萨球迷庆祝胜利的传统聚集地。</span></li></ul> <h5><b>巴塞罗内塔海滩</b></h5><h5>这是最著名、最热闹、游客最多的海滩。它紧邻曾经的渔村巴塞罗内塔区,现在该区以众多地道的海鲜餐厅和塔帕斯酒吧而闻名。</h5> <h5>巴塞罗那的海滩并非一直如此。在1992年奥运会之前,这里主要是工业区。为了迎接奥运会,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将荒废的海岸线变成了今天长达4.5公里的金色沙滩和活力四射的滨海区,成为市民和游客最喜爱的休闲场所。</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油条蘸巧克力(Churros con Chocolate),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国民甜点之一,号称早餐之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西班牙两种主要油条:</span></p><ol><li><span style="font-size:15px;">Churros:这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西班牙油条,呈长条状,带有 ridges,炸得酥脆。</span></li><li><span style="font-size: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Porras:这种更粗、更蓬松,内部更软糯,有点像国内的“大果子”或油条本身。</span></li></ol><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搭配油条的“巧克力”绝非普通的甜饮,而是一杯浓郁、粘稠、近乎酱料般的热巧克力。它是由高品质的黑巧克力和少量牛奶/奶油、淀粉熬制而成,口感丝滑,味道苦中带甜,醇厚到油条插进去几乎能立住。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作为蘸酱,而不是用来喝的(当然,最后用勺子刮干净杯底也是一大乐趣)。</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概这家是最好吃的了</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西班牙海鲜饭</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核心特征:使用平底大锅、藏红花、西班牙短粒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发源地:瓦伦西亚,位于西班牙东部地中海沿岸,隶属于加泰罗尼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化意义:象征着分享、节日与家庭聚会,通常是在周末或节庆时与家人朋友一起享用的“大餐”。</span></p> <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的七扇门餐厅(7 Portes)是一家历史悠久、名声显赫的经典西班牙餐厅。</p><p class="ql-block">"七扇门"自1836年开业以来,一直是巴塞罗那的美食地标,以其正宗的加泰罗尼亚菜和西班牙海鲜饭闻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名字由来与环境:餐厅得名于其建筑正面七扇高大的拱门(实际还有一扇工作人员使用的第八扇门)。内部装潢古典而不老旧,采用黑白相间的地砖搭配木质家具,氛围感十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名人轶事:这里曾是知识分子和上流社会的聚集地,超过50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毕加索、米罗、达利等艺术大师都曾在此用餐。有趣的是,你的餐桌可能就是某位名流曾经坐过的位置,因为账单上会注明曾在该桌用餐的名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