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岭怀想

红星闪耀

<p class="ql-block"><b>美篇号:340289334</b></p><p class="ql-block"><b>昵称:红星闪耀</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延安繁华喧闹的街市,一脚踏进杨家岭,世界仿佛骤然安静了下来。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厚重而质朴的气息,这片占地两万平方米的旧址,像一位沉默的史官,安然坐落于黄土高原的怀抱中。</b></p> <p class="ql-block"><b>  我的脚步最先停留在那一排依山开凿的窑洞前。毛泽东同志的旧居极为简朴,一张木板床、一张写字桌、几把旧椅子,几乎就是全部。我久久凝视着那张靠窗的书桌,仿佛能看到昏黄的油灯下,那个深夜里奋笔疾书的身影。就是在这里,《新民主主义论》的光辉思想驱散了迷雾,《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诤言如警钟长鸣。窑洞前的小石桌,记录下“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那张著名的照片,将历史的瞬间定格为永恒。旁边的周恩来、朱德同志的旧居同样朴素,让人深切感受到那一代领导人艰苦卓绝、一心为公的崇高风范。</b></p> <p class="ql-block"><b>  沿着土坡前行,中共中央办公厅旧址所在的“飞机楼”造型别致,统战部、组织部等机关旧址错落分布。它们无声地诉说着,这里曾是领导全国抗战和革命运动的“神经中枢”。最后,我走进了那座标志性的建筑——中央大礼堂。内部陈设依然保持着1945年“七大”召开时的模样。主席台上的红旗、党徽,台下的木质长椅,一切都显得庄严肃穆。我仿佛能听到会场里回响着《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声,能感受到那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所凝聚起的磅礴力量。也是在这里,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开启了革命文艺的新纪元。</b></p> <p class="ql-block"><b>  漫步在杨家岭的黄土地上,这里的每一孔窑洞都曾闪耀着思想的光芒,每一寸土地都曾浸润着奋斗的汗水。它不只是一个地理坐标,更是一座精神的富矿。那6600平方米的建筑,承载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艰苦卓绝而又辉煌壮丽的岁月。从这里出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命运。</b></p> <p class="ql-block"><b>  离开时,夕阳为杨家岭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回望这片静谧的旧址,我感受到的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力量。它提醒着我们,伟大的事业始于朴素的追求,光辉的思想孕育于实践的土壤。这片土地所蕴藏的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历经岁月洗礼,依然是我们前行路上不灭的灯塔。</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