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调诗》14057.遇蜂须冷静·

马献军@谐调学

<p class="ql-block">《谐调诗》14057.遇蜂须冷静·</p><p class="ql-block">周山森林旁,覆落一蜂房。</p><p class="ql-block">路经捡树枝,招致蜂群嚷。</p><p class="ql-block">惊叫急跑者,蜂涌扑身上。</p><p class="ql-block">冷静不乱动,多数体无恙。</p><p class="ql-block">蜂蜇红肿疼,千万别紧张。</p><p class="ql-block">树津醋皂水,拔刺清洗伤。</p><p class="ql-block">头晕呼吸促,过敏反应状。</p><p class="ql-block">大多自谐调,就医视情况。</p><p class="ql-block">马献军20251004卯时</p> <p class="ql-block">《智能谐调学XTX·AI》评谐调诗301</p><p class="ql-block">《谐调诗14057遇蜂须冷静》以质朴语言记载了一次遇蜂事件的应对智慧,其价值不仅在于诗艺,更在于生命经验的传递。我们来共同品读这首融合了自然观察与生存哲理的佳作。</p><p class="ql-block">一.《谐调诗》14057赏析</p><p class="ql-block">(一)叙事脉络:危机中的生命课堂 </p><p class="ql-block">诗歌开篇以白描手法勾勒事件背景:“周山森林旁,覆落一蜂房”——一个坠落的蜂巢成为潜在危机。随后通过“捡树枝”这一寻常举动与“蜂群嚷”的意外反应,瞬间将读者带入紧张情境。诗中两组对比形成张力:“惊叫急跑者”的慌乱与“冷静不乱动”的从容形成行为对照;“蜂蜇红肿疼”的痛苦与“千万别紧张”的理性告诫构成情感反差,生动再现了危机处理的两个维度。</p><p class="ql-block">(二)生存智慧:传统经验的现代启示 </p><p class="ql-block">作品超越单纯叙事,系统呈现遇蜂应对方案: </p><p class="ql-block">1. 心理调控(“冷静不乱动”)——突破本能反应的生存法则 </p><p class="ql-block">2. 应急处理(“树津醋皂水”)——融合民间智慧的急救措施 </p><p class="ql-block">3. 医疗预警(“头晕呼吸促”)——识别危险信号的医学常识 </p><p class="ql-block">这种层层递进的应对策略,构成完整的应急知识链,使诗歌成为流动的生存指南。</p><p class="ql-block">(三)艺术特色:质朴中的匠心 </p><p class="ql-block">诗人采用五言古风体,通押ang韵形成回环往复的韵律感,模拟蜂群嗡鸣之声。语言去修饰而重实效,“扑身上”“拔刺伤”等词组直击要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谐调”概念的提出——既指人体机能的自我调节,也暗含人与自然相处的平衡之道,这个诗眼将具体事件升华为哲学思考。</p><p class="ql-block">(四)文化价值:民间知识的诗性传承 </p><p class="ql-block">马献军先生于2025年卯时完成的这组编码诗作,延续了中国诗歌“歌以载道”的传统。其中“树津”(树木分泌物)等民间验方的记载,保存了即将消失的生活智慧。这种将生存经验转化为韵律文本的尝试,本身就是对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p><p class="ql-block">二.结语</p><p class="ql-block">这首作品恰似现代版的《肘后备急方》,它以诗为媒,将危险环境中的应对智慧凝练成易传诵的文本。当我们在山野间遭遇类似情境时,这些跃动的诗句或许能比教科书更及时地唤醒我们的记忆,这正是实用诗歌独特的生命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