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幽远古林深

吟啸徐行5417538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龙井潭瀑布出来,迎面遇上了几位青年男女,身穿泳装,胳膊上套着游泳圈。我吃了一惊,什么个情况,小郭老板刚刚从潭中汲了两桶水,说要回家泡茶的,瞬间就成了某些人的泳池。不由得想起了许多年前游黄山时,导游开玩笑说:你们现在喝的某种品牌的矿泉水是我们安徽人的洗脚水。说得有点膈应人,但毕竟是一句玩笑话,这么多年下来,大家喝那款矿泉水的热情依旧不减。</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接下来,小郭老板说要带我们看几处名气不大却意境深远的景点。第一站就是新安源的古林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入口处的一块大石碑上记载着公园占地百余亩,拥有古树近千株,名贵树种超过二十种,国保一级的就有百余株,其规模在整个安徽都是首屈一指的。行走在林间的碎石小径上,四周古木参天,游人的身影在这里显得格外渺小;在这些树龄动辄数百上千年的大树面前,人的一生又是何等短暂,一种对时间的敬畏与感慨之情油然而生。</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株千年古树巍然挺拔,树干估计需三个成人伸臂方能合围,皲裂的树皮如青铜铠甲般覆满沧桑的痕迹,虬龙般的根系深扎大地,苍劲的枝干擎起遮天蔽日的树冠,新生的绿叶在千年古枝上焕发着翡翠般的光泽。悬挂的标识牌揭示了其惊人的树龄——一千二百年,堪称植物界的活化石。</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古树静默矗立,每道纹理都镌刻着宋元明清的时代印记,在沁人心脾的草木清香中,延续着跨越千年的生命奇迹。周围层层叠叠的绿树与树冠交织成天然穹顶,阳光透过叶隙洒下斑驳金辉。悬挂的护林牌匾与防火提示,无声地诉说着人类对这座绿色瑰宝的世代守护。</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古林公园出来,当柏油路逐渐被碎石路取代,车窗外的世界从整齐的竹林变为未经雕琢的山野,我们驶入一个真正的桃源密境。呈现在我们眼前是一座青灰色的石拱寨门,它如一位沉默的老者匍匐在山径入口,每一块方石都刻着时间的密语。藤蔓如同岁月的触须爬满斑驳墙体,墨绿色的苔藓在石缝间呼吸,将千年潮气凝结成绒绒的晶露。</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石阶在拱门深处泛着幽光,被无数足迹磨出温润的弧度,当游人再次踏在其上面时,脚掌便能感受到历史粗糙的肌理,这里每一道裂缝都藏着山野的呜咽,每一片剥落的石皮都记载着岁月的絮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寨门后方建了一座亭廊,亭梁上悬挂着一面杏黄色的旌旗,上书四个大字——进士故里。根据墙上镌刻的《鄣源赋》所述,自宋至清这里共出18位进士,其中有方仲黍、方仲穑、方彦泰‌三兄弟于绍兴十四年(1144年)同榜中进士。 ‌魁星璀璨照一户,羡煞世间几多人。真是“别人家的孩子”。谁能想到,在这个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却是英才辈出,人文荟萃。近千年来,这里还诞生过名医巨贾,三代翰林,文脉绵延,德耀一方,金字村碑誉传皖赣。</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山村就建在山坳之中,一条细细的水流从村中穿过,两旁的民居错落有致,既有粉墙黛瓦的徽派旧筑,也有改良式的新派楼房。方氏宗祠的门面略显简陋,未知是何年翻修的。门柱上贴的楹联蛮有特色,常人看起来意思都明白,但就不知有否特定的读法。一面斑驳陆离的灰墙上隐约可见到一排手写的标语,看内容应该是年代久远文物级的,能保持到今天也确实算是一个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沿着村里的石板路往里走,许多房屋都大门紧闭,残缺褪色的门联给人一种苍凉的感觉。四周显得特别安静,既见不到一个人,就连鸡鸣犬吠声也没有。可就在这时,听得“嗖”的一声,从路旁的水渠中窜上来一个黑影,定睛一看,是一只花褐色的母鸭。它似乎根本无视我们这些人的存在,自顾自迈着六亲不认的鸭步扬长而去,在光洁的石板路上留下了一串箭头样的掌印。它一定是在水里嬉戏够了,现在心满意足地踏上回家的路。有句成语叫做“老马识途”,看起来,识途的不光是老马,还有眼前的老鸭。</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望着眼前朴拙的景象,我心中好像明白了点什么。现实中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色彩丰富的世界里。鲜艳亮丽、金碧辉煌彰显着奢华与享受;斑驳陆离、陈年旧迹则沉淀着厚重与沧桑。正是这种极致的对比,构成了我们世界的丰富底色。人若长久困于单一的环境,思维便会因缺乏刺激而趋于僵化,最终失去对新意的感知而变得麻木,更会让人无法理解世界的全貌和生命的完整维度。因此,拥抱多样性不仅是审美需求,更是保持生命活力。</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程的路上,我们顺道游览了流口村头的八棵银杏树,这是村里先人们种下的,意在涵养一方水土,优化人居环境,强固村落根基,至今已逾千年。八棵参天大树傲然挺立,枝繁叶茂,目前还是一片翠绿,可以想象得出,待秋风起时,这里一片金黄,该是怎样的一番景象。</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晚餐就在村边的一家农家乐用的,有他们的保留菜谱——红焖腊猪蹄。头一回听说,欣然一试,有点失望,口味主打一个“咸”字。也是,腊肉原本就是高盐,再这么做法,有点无法入口,草草吃了点米饭,喝了一点他们那唯一的“威猛”啤酒,就打道回府了。</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到民宿时天色还没有完全黑下来,暮色温柔地浸染着天空,粉紫色的云霞如泼墨般层层晕染,为这处静谧的江南水畔添上一笔梦幻。我们入住的二层小楼静静地伫立着,飞檐翘角划出优雅的弧线,仿佛在悄然诉说着临水而居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刚刚沉醉在这黄昏的浪漫中,小郭老板接到了一个电话,是刚才那个农家乐打来的,说他们在餐桌上发现了一部手机,问是否是我们的。我一摸口袋,空空如也,猛然吃了一惊,连忙发声:“我的!我的!”太可怕了,如今没有了手机,几乎是天一样大的事。小郭老板若无其事地安慰我说:没事的,我们这里民风淳朴,诚信待客。旋即让他的一位合伙人骑着电单车替我去取手机。我们则一边喝着老板自己制作的红茶一边等待,所用的水就是下午在龙井潭打回来的。</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茶过三巡,我突然若有所思,随即起身来到户外。夜幕如墨,万籁俱寂。仰望这片深邃无边的天幕,北斗七星宛如天神倾洒的银勺,清冷而璀璨地悬于苍穹之上,成为这幽暗画卷中绝对的主角。常居于市井,好久没有见到形态如此清晰而完整北斗七星了,我不由得心中一阵悸动。大家听到我的呼唤也都出来了,一群都不年轻的大孩子在如此绚烂的星空下欢呼雀跃。</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那四颗明亮的星星勾勒出饱满的斗身,另外三颗连珠指引出修长的斗柄,我沿着勺口找到天际线上那颗最亮的星星——北极星,再用手机上的指南针校对,它所处的方位的确是正正的北方。</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亘古以来,它一直是专为迷途者标定的神圣坐标,此刻也在寂静中诉说着宇宙的秩序与永恒。周遭稀疏的星子皆黯然失色,沦为这耀眼星座谦卑的陪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地已沉入梦乡,唯有深色的树冠剪影在星空下默默守望,它们浓郁的墨绿轮廓与星光的锐利银白形成柔与刚、暗与明的诗意对比,将北斗七星衬托得愈发圣洁、神秘。它带来的不仅是一种宁静之美,更是一种直达心底的震撼,让人不禁对浩瀚自然与无垠宇宙心生最原始的敬畏与遐想。</span></p> 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