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悉尼华人民族歌舞团】中秋联欢【3】

张沪

摄影/张沪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3日上午,悉尼华人民族歌舞团在帕拉马塔华人社区中心迎来了属于她们的团庆时刻,也为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添上了一抹浓烈的喜庆色彩。没有盛大的舞台灯光秀,却有最真挚的情感流淌——这场联欢,是献给故乡明月的一封情书,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团圆最温柔的守望。舞者们用脚步丈量思念的距离,用旋转托起对故土的祝福,每一个动作,都像是在说:纵隔山海,心仍同光。</p> <p class="ql-block">凌云站在舞台一侧,手持话筒,声音清亮地报出下一个节目。她身着一袭金纹旗袍,像从旧时光里走来的知音人,静静守护着这场文化的传承。舞台后方,粉色流苏随风轻晃,彩色装饰球在顶灯下闪烁,那块写着“悉尼华人民族歌舞团”的红字背景,仿佛一面旗帜,飘扬在异国他乡的天空下。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演出,而是一群人用热爱筑起的精神家园。</p> <p class="ql-block">藏族舞《雪域卓玛》响起时,整个会场安静了几秒。丽丽和Michelle身着红衣彩裙,缓缓步入舞台中央。她们的舞步沉稳而深情,手臂如经幡般舒展,仿佛将高原的风、雪山的光都带到了这片南半球的土地上。那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灵魂的靠近——她们跳的不是舞,是信仰,是远方,是母亲炉火旁的呢喃。灯光洒在她们头上的银饰和腰间的彩带,每一道反光,都像一句未说出口的“我想家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3,藏族舞《雪域卓玛》</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表演者:丽丽,Michelle</span></p> <p class="ql-block">她们在粉色流苏前转身,裙摆划出一道弧线,如同草原上盛开的格桑花。背景的“2025中秋联欢”字样清晰可见,却仿佛退到了幕后——此刻的主角,是那两抹跃动的红,是藏地苍茫与悉尼秋阳的奇妙交融。她们的手臂一次次高举,像是在向天空祈愿,又像是在拥抱万里之外的亲人。那一刻,我坐在台下,竟也感到胸口微微发烫。</p> <p class="ql-block">一曲终了,掌声久久未息。她们并未立刻退场,而是相视一笑,轻轻颔首。那笑容里没有疲惫,只有满足。我知道,这样的舞蹈,她们练过无数遍,不是为了掌声,而是为了不让这份文化在异乡失传。她们跳的每一拍,都是对根的确认。</p> <p class="ql-block">接下来的节目接连登场,但我的目光仍追随着那抹红色。它不再只是服饰的颜色,而是一种象征——是血脉的颜色,是节日的颜色,是在陌生城市里依然敢于热烈生活的勇气。这些舞者大多是普通的母亲、妻子、上班族,可当音乐响起,她们便成了文化的使者,用身体讲述着比语言更深远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舞台上的幕布依旧闪着柔光,粉色流苏在空调风中微微摆动,像极了中秋夜轻拂面颊的晚风。有人悄悄抬头看了看天花板,仿佛那里挂着一轮真实的月亮。而我知道,今晚的月,就藏在这些舞步里,藏在每一次抬手、回眸、旋转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站在角落按下快门,用的是最普通的三星手机。拍不出专业光影,却记住了最真实的温度。这些画面或许模糊,但情感清晰得如同昨夜梦境。我想,多年以后,当我们回看这场团庆,不会记得舞步是否完美,只会记得——那年中秋,我们在一起,跳过一支叫“故乡”的舞。</p> 欢迎观看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