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昵称:梁野山人</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97203068</p> <p class="ql-block">国庆当天,年近古稀的老汉我,从龙岩城驱车上百公里,自驾游"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连城县宣和镇培田村。畅游中,我意外发现“吴家大院”左旁厢房,一处名为"三有书房"的空间静静诉说着古村落的文脉传承。这座由中国农村信用社创办的书屋,巧妙地将800年古村的历史底蕴与现代文化需求融为一体,成为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培田古村落文化生态中一抹亮丽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跨过大厅左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于正堂的"三有书房"匾额,题字笔力遒劲,气势恢宏。匾额下方的长联"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既是对书屋宗旨的凝练概括,也暗示着培田古村数百年来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的传统。环顾四周,书架上整齐排列着各类书籍,既有农业技术、乡村发展等实用读物,也不乏文学、历史等滋养心灵的作品,可满足村民和游人多样化的阅读需求。</p> <p class="ql-block">书屋的设计处处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古朴的木质结构与现代的书架陈设相得益彰,传统的红灯笼与现代的电视屏幕和谐共存。特别是右侧立柱上悬挂的"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对联,不仅是对书屋服务宗旨的明确宣示,也巧妙地呼应了培田古村"耕读传家"的文化传统。书架上摆放的《闽西客家文化》等书籍,更凸显了书屋对地域文化的重视。</p> <p class="ql-block">左侧立柱的下联"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精准诠释了"三有书屋"读书育人的核心内涵:情怀是扎根乡土的情感底色,如书屋对乡村文化的珍视;责任是服务"三农"的行动自觉,对应"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使命;担当是攻坚克难的精神品格,体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三者共同构成基层人才的价值坐标,既传承"耕读传家"的文化基因,又彰显新时代"三农"工作的使命担当。</p> <p class="ql-block">三有书房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阅读空间,更在于它成为了培田古村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在这里,游客和村民们可以了解现代农业技术,学习乡村治理经验,也可以通过书籍深入了解培田古村的历史文化。书屋还有举办读书会、文化讲座等活动,为古村注入新的活力,吸引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其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在培田这样一个拥有8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中,三有书房的存在具有特殊意义。它不仅延续了古村重视教育的传统,更通过现代的方式赋予了这一传统新的内涵。当夕阳的余晖透过雕花木窗洒在书页上,仿佛能看到古与今的对话,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三有书房,正是培田古村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的一个缩影,它让我们看到,在保护与传承中创新,才能让古村落的文脉永续流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