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罗马尼亚🇷🇴(1)-布加勒斯特

浩崙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里,近代的罗马尼亚是一个复杂,熟悉却又陌生的东欧国家。六,七十年代的地缘政治和几个电影让我们这些人记住了它。八十年代末的流血革命让世人震惊。可是我们这些在中国文革中长大的对它以前的历史几乎一无所知。它的历史包括古代的达契亚人、罗马帝国的统治、中世纪的王国斗争,与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之间的纠葛。有名的吸血鬼Dracula的故事,就是爱尔兰作家Bram Stocker根据16世纪罗马帝国衰败后的罗马尼亚瓦拉几亚时期一个统治者弗拉德三世的残忍而编写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曾经在这里为抵抗奥地利+俄罗斯的侵略而战斗并失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2025年秋天,我们来到这个国家,十来天的经历,几乎完全改变了对这个神奇国度的印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因为航班延误,到布加勒斯特机场时夜幕早已降落。细雨绵绵中,花了三个列伊(~$0.7😆)坐100路快速巴士,毫无悬念抵达酒店附近。在警察叔叔指引下,顺利入住酒店。 </b><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首都布加勒斯特是一座拥有复杂历史与多重身份的城市。它的故事可以从多个角度讲述:历史变迁、文化冲突、辉煌与衰败并存的建筑风貌,乃至人民的日常生活。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布加勒斯特迅速现代化,以法国巴黎为榜样修建林荫大道、剧院、宫殿与咖啡馆,因此被誉为“东方小巴黎”。精致的建筑、欧式的城市布局和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使这座城市一度走在东欧前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雨中的布加勒斯特老城,和其他欧洲城市何其相似。鹅卵石cobblestone 铺就的路面,边上的建筑风格,街头的教堂。经历过20世纪齐奥塞斯库的破坏性统治,如今风骚依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在布加勒斯特,随处可见教堂建筑。东正教是这个国家占主导的教会。这张照片中的建筑是布加勒斯特的克雷图雷斯库教堂(Biserica Crețulescu),它位于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市中心,紧邻前王宫(今国家艺术博物馆)和胜利大道(Calea Victoriei)。始建于1722年,风格融合了拜占庭、奥斯曼和文艺复兴元素的独特罗马尼亚风格,是布加勒斯特最重要和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在罗马尼亚历史中有重要地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布加勒斯特的小凯旋门最初建于1878年,庆祝罗马尼亚在俄罗斯-土耳其战争中获胜而取得独立。第一次世界大战罗马尼亚参加胜利方协约国,统一了几个地区,实现了真正的独立,改建成永久的凯旋门。其规模相当于巴黎凯旋门的一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入夜后的布加勒斯特街头,热闹非凡,人头攒动,乐声不绝。这个国家摒弃过去,充满自信,热爱自由,向往未来。</i></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i>二战后的地缘政治改变了这座城市。在齐奥塞斯库统治下,布加勒斯特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许多历史建筑被拆毁,为的是建造庞大的社会主义建筑群——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仅次于五角大楼的世界第二大行政建筑:人民宫。人民宫是布加勒斯特的一个象征,但也象征着齐奥塞斯库时期的独裁与疯狂。在1980年代,为了建设这座巨大的宫殿,布加勒斯特大约五分之一的老城区被拆毁,40,000多名居民被强制迁移,教堂、修道院与历史建筑被夷为平地。这座宫殿的奢华和体量与罗马尼亚当时民众的贫困形成了强烈对比。</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18px;">昔日的人民宫,今天的议会大厦。</b></p> <h3><b><font color="#167efb">参议院:</font></b></h3> <h3><b><font color="#9b9b9b">议会大厦会议厅之一:</font></b></h3> <h3><b><font color="#167efb">这是齐奥塞斯库为他老婆建造的,在人民宫对面,曾经是罗马尼亚科学院所在地,如今完全空置着。据说这对夫妇都只念到小学四年级,他却封他老婆为国家科技委员会主席。</font></b></h3>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989年12月21日,罗马尼亚爆发革命,齐奥塞斯库被推翻并在圣诞节被迅速处决。布加勒斯特成为全国人民怒火的焦点,也成为自由的起点。革命发生的地点,如大学广场(Piața Universității),如今仍是人们自由表达的象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布加勒斯特经历了动荡与混乱,也迎来了民主化与市场经济的艰难过渡。罗马尼亚在2007年加入欧盟。今天的布加勒斯特是一座充满对比的城市。市中心,废弃的五六十年代建筑和重修的巴洛克式教堂相邻;夜晚,老城区成为酒吧与夜生活的天堂。这座城市仍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它既想摆脱过去的阴影,也希望保留历史的记忆;既渴望与西方接轨,也保留着东方的神秘与传统。也许最能代表布加勒斯特故事的是它的人民。他们承受过战争、独裁、贫穷,也经历了自由、希望与失望。他们继续讲述着这座城市的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布加勒斯特中心革命广场和纪念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广场上的记忆墙刻着89年革命中献身的1058人的名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齐奥塞斯库的“宫殿”。</i></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这座位于布加勒斯特富人区的私人住宅,是齐奥塞斯库家庭从1970年代初起的住所,直到1989年政权垮台。这座“宫殿”从未向公众开放,直到2016年才对外开放,成为展示独裁者生活方式的展览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参观内部时是不允许拍照的。整个住宅占地面约14,000平方米,房屋面积约3,000平方米;房间数超过80个,包括卧室、办公室、娱乐室、接待厅、私人电影院;内部装修遍布黄金装饰、水晶吊灯、大理石、丝绸墙纸,家具大多为定制;室内配套:室内游泳池,配有金箔镶边;桑拿房、美容沙龙;冷藏室与私人酒窖;拥有热带植物的冬季花园;豪华浴室中使用进口瓷器。在宅邸里还养有伊朗赠送的孔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这张陈列在展馆里的照片说明显然有误,但是指出后,导游并不关心。他们关心的是照片传递的信息…</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曾令山河皆肃穆,今见宫阙换新花。</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i>一声枪响辞荣辱,血染冬雪照幽冶。</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Calea Victoriei ,胜利大道,布加勒斯特历史悠久繁华的中心大道,两边林立着著名建筑,教堂,酒店,等等。革命广场就在这条街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i>五彩缤纷的雨伞☔️街。</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网红餐馆Caru cu Bare。</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8px;">这是一家布加勒斯特非常有名、颇具传奇色彩的网红餐厅——Caru’ cu Bere(字面意思可译为“啤酒车”/“啤酒马车”)。Caru’ cu Bere 的起源可追溯至 1879 年,当时由来自特兰西瓦尼亚的商人 Ioan Căbășan 及其侄辈 Ion Mircea、Gheorghe Mircea、Nicolae Mircea 开设了一家啤酒馆。1897 年,Nicolae Mircea 在布加勒斯特老城区 Strada Stavropoleos 5 号购入现址建筑,并于 1899 年在此开设了餐厅/啤酒。建筑采用新哥特(Neo‑Gothic)风格,设计师是奥地利建筑师 Siegfried Kofczinsky及 A. Pesch。</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餐馆内部很有特色,采用的胡桃木,精心设计的旋梯,二楼,窗户,天花板都体现了极其高雅的艺术风格,成为布加勒斯特网红打卡地。我们原来打算在那里订座,可惜在布加勒斯特逗留期间已经全部满座而作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位于胜利大街上的罗马尼亚雅典娜宫(Romanian Athenaeum / Ateneul Român)不仅是一座令人惊叹的新古典主义音乐厅,更是罗马尼亚民族文化复兴的象征。它的故事融合了艺术、国家认同与人民力量,极具传奇色彩。在19世纪中叶,罗马尼亚刚从奥斯曼统治下逐步走向独立。文化成为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雅典娜宫的构想诞生于这个时代。</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建成时间:1888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建筑师:法国建筑师 Albert Galleron</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风格:新古典主义,带有文艺复兴与巴洛克元素</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18px;">标志性圆顶:正面有高耸的圆顶和六根巨柱,灵感来源于古希腊神庙</b></p><p class="ql-block"><br></p> <h2><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音乐与民族精神的殿堂-雅典娜宫是乔治·埃内斯库国际音乐节(Festivalul Internațional George Enescu)的主会场,这是东欧最重要的古典音乐盛事。埃内斯库是著名的罗马尼亚作曲家,音乐家。中国人熟知的梅纽因是他的学生。这个建筑也是罗马尼亚爱乐乐团的总部。</b></h2> <h2><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i>音乐厅内壁上有一幅长达75米的圆形壁画,描绘罗马尼亚历史上的重要时刻,从达契亚时期一直到大联合(1918年阿尔巴尤利亚统一)。</i></b></h2><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57, 181, 74);"><i>Cărturești Carusel,这家书店位于老城区 Lipscani 55 号,内部结构设计具有强烈的现代艺术视觉感。</i></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室内设计与空间感极佳:白墙、高柱、螺旋楼梯、挑高空间,高层书架环绕,光影通透,被媒体称为“全球最适合拍照的书店”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除了卖书,还兼具文化空间功能:顶层有咖啡/餐饮区,或可坐下来稍作休息。</b></p> 附:罗马尼亚简史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8px;">罗马尼亚的国家主体19世纪中叶由 瓦拉几亚 (罗马尼亚最初地区)+摩尔多瓦 两大公国组成,一战后又加入了 特兰西瓦尼亚 等地区,形成了今天的统一国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Transylvania(特兰西瓦尼亚)是最富有,充满神秘色彩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说。它位于罗马尼亚(中部)喀尔巴阡山脉环绕之中,拥有茂密森林、山谷和古老城镇。“Transylvania”来自拉丁语,意为“森林彼岸之地”。古代与罗马帝国时由达契亚人(Dacians)居住,是罗马帝国的一个重要边疆省份,公元106年由罗马帝国占领。也是罗马尼亚名称的来源。罗马统治在271年结束,留下了众多遗迹和拉丁文化影响。中世纪(10世纪 - 16世纪)成为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大量萨克森人(德国人)迁入,建造了许多哥特式城堡、教堂和城镇,比如布拉索夫(Brașov)、锡比乌(Sibiu),形成了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共存的社会(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德意志人)。16-18世纪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后来被哈布斯堡王朝吞并,成为奥地利帝国一部分。</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28, 128, 128);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特里亚农条约》(凡尔赛条约,1920年)将Transylvania划归战胜国之一的罗马尼亚。</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