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哈巴民俗村

十月红枫🍁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位于中国版图上的雄鸡尾羽,被誉为"西北第一村”。它藏匿在新疆西北部深处,风光旖旎,特色浓郁。有游客曾形容,“如果说喀纳斯湖是古朴的世外桃源,那白哈巴则是原始自然环境中的童话世界”。‌‌</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属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的行政村,是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界河旁的边陲小镇。北距俄罗斯边界直线距离59公里,西距哈萨克斯坦边界直线距离3公里,东距蒙古国边界直线间距76公里,总面积1009平方公里。约千余人口,主要为蒙古族图瓦人和哈萨克族牧民。</p> <p class="ql-block">  从喀纳斯湖景区前往白哈巴的途中,一路风光秀丽……</p> <p class="ql-block">  具有民族风情的哈巴河边防检查站,肃穆又亲民,通关检查秩序井然。</p> <p class="ql-block">  在边检站通关前,无意中邂逅了一个有趣的场景。从车窗前随手拍下了这戏剧般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领头羊带错方向的尴尬、牧羊人的辛劳、进出关人车的和睦,构成了一幅边陲民风至善和谐的风情画。</p> <p class="ql-block">  车行在通关后的山路上,窗边凉风习习,山间风景不断闪过……</p> <p class="ql-block">  路旁醒目标牌显示,车辆已驶入了白哈巴国家森林公园景区。这里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始终保持着原始风貌而被誉为"人间净土”,其神奇风光堪称是“喀纳斯的后花园”,已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p> <p class="ql-block">  自驾行驶途中,经过著名的中哈边界白哈巴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位于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的大峡谷,是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界河峡谷,以壮丽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地理位置著称,被誉为“一半瑰丽,一半荒凉”的边境奇观。‌‌</p> <p class="ql-block">  大峡谷以阿克哈巴河(又称白哈巴河)为中哈界河,位于白哈巴村东南侧,总面积约100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79米,西距哈萨克斯坦仅3公里,是“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的核心景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峡谷内松柏挺拔,河水清澈,搭配蓝天白云,色彩浓郁如印象派油画,兼具壮阔与静谧之美,是无数游客镜头下的打卡圣地。</p> <p class="ql-block">  高山森林如绿色之波,浩渺而深邃。山涧牧场辽阔宽广,悠为仙境。</p> <p class="ql-block">  走进白哈巴村,最引人注目的是村委会附近街居旁的那块“中国西北第一村——白哈巴村”巨石标记。漆红的大字,在青石的印衬下显得格外纯朴大气,似隐示着这里独特的气质魂魄!</p> <p class="ql-block">  从景区资料获知,“白哈巴”源自哈萨克语,意为“奔腾的河流”‌,指哈巴河县铁热克提乡的白哈巴河,该村因河得名。‌‌哈萨克语中“阿克”意为白色,“哈巴”意为湍急或奔腾,合称描述河中白色的湍急水流。‌‌</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景区有着很强的神秘色彩,它不只是单纯的净土,更有着丰富的美景为之增添了天堂般世外仙境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  森林茂密的半坡上,牛儿静卧于绿茵茵的草坪,安祥自在,一派牧野风光。</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是蒙古族图瓦人聚居地之一,保存着传统古村落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民俗风情浓郁。</p> <p class="ql-block">  在哈纳斯景区有着中国仅存的3个蒙古族图瓦人村落,分别是禾木村、哈纳斯村、白哈巴村,共居住生活着两千多名蒙古族图瓦人,世代以放牧、狩猎为生,居深山密林,勇敢强悍,善骑术,善滑雪,能歌善舞,沿袭传统的生活方式。</p> <p class="ql-block">  图瓦人保存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惯和语言,图瓦语是中国现存的稀有语种。图瓦人的节庆主要是春节、敖包节、邹鲁节。</p> <p class="ql-block">  图瓦人村落的木屋风格别致,称“木楞屋”,四壁皆为原木构筑,房屋下部呈正方形,上部呈等腰三角形,顶尖坡陡,整体结构非常稳固,房屋墙体原木之间缝隙以苔藓填充。</p> <p class="ql-block">  原木垒砌的木屋散布村中,小桥流水,炊烟袅袅,奶酒飘香,古朴的小村景致像喀纳斯湖一样充满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  清澈的溪水从村中穿流而过,仿佛是村庄的脉搏,<span style="font-size:18px;">日夜流淌着古老的牧歌,把岁月磨成了沧桑之石,又把新生捧给岸边的每一种生命。‌</span></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处阿尔泰山脉以西,海拔1279.47米,属于丘陵山地地形呈北高南底的走势。气候属于严寒区域,没有明显的夏季,春秋相连,无霜期短,冬季漫长寒冷。八月上中旬来这里的民宿小住,让我们享有了盛夏的清凉和惬意。</p> <p class="ql-block">  泥土与花草的清新气息,弥漫盛夏白哈巴的民宿,令人心旷神怡,沉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  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寂静的小村庄体验民俗风情。</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慢渡民宿,隐世之地,远离喧嚣,只有鸟语花香和山间轻风相伴。</p> <p class="ql-block">  在飘着松脂清香的民居里,与这里的人们分享民俗风情,白哈巴成为心灵沉静与温馨的港湾。</p> <p class="ql-block">  临近傍晚,当阳光被云层渐渐隐去,山间的牧牛带着一天觅食的满足,慢悠悠地踱进炊烟袅袅的村庄。</p> <p class="ql-block">  黄昏时分,牧民也骑着马儿归来,余晖映照着小村宁静的田园生活。</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这个小山村的傍晚,感受着山野和牧舍间的宁静与恬淡,仿佛置身于诗意的画卷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边境线上,美得令人更感到这边陲小村的神秘,也更感到祖国边境线的神圣。</p> <p class="ql-block">  站在村口眺望,峡谷对面邻国山峦的轮廓在晚霞中隐隐展现,这种近距离观看的独特感,令人犹为印象深刻。</p> <p class="ql-block">  峡谷这边,晚霞映照着一缕缕炊烟袅袅升腾,为这牧区小村庄添上了几分诗意般浪漫。</p> <p class="ql-block">  晚霞中,白哈巴小村华灯初上,<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客们倘佯在灯光下的民俗小店,颇有</span>一种市井的温馨。</p> <p class="ql-block">  灯火阑珊,是入夜的诗篇,也是这个小村落人们心中,一抹温暖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  新的一天,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洒满白哈巴,苏醒的宁静与美好,又在牛鸣声和马蹄轻踏声中启始……</p> <p class="ql-block">  民宿中的五星红旗,在晨风中缓缓飘动,在这边疆小镇有着同样的潇洒和神圣。</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不仅有“西北第一村”的称谓,还有着“西北第一哨”的边防哨楼。戍边官兵们承担着维护边境安全、宣传边防政策、协助牧民转场等任务。驻防官兵每周一和节假日都会与村民、游客共同举行升国旗仪式,军民有着强烈的爱国戍边情怀。</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着“西北第一村村邮站”,是当地邮政服务和文化体验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满木屋时,白哈巴的宁静里,藏着生活的真谛。</p> <p class="ql-block">  在这群山环抱的村寨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暂时远离喧嚣,回归心灵的净土。</p> <p class="ql-block">  西域高原上,有着退伍老兵的情怀与特色……</p> <p class="ql-block">  清晨,牛儿踏过路道声响的节奏,和远处传来的牧笛声交织,是城市里永远听不到的“自然交响乐”。</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独特的景观和风情,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八个小镇之一”,入选了“中国传统村落”名目,还被评选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p> <p class="ql-block">  “山雨欲来风满楼”。围炉煮茶,阁楼听雨,有着一种超然的情趣。风雨洗涤,让山村的草木生灵更加生动纯洁。</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村的民宿,每一幢都有自身装饰和名称的特色,为这古朴的村落平添了些时代元素,但其古朴民俗的风情并不褪色。</p> <p class="ql-block">  白哈巴,这片未被世俗沾染的净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每一位到访者。在这里的每一步,都踏在纯朴的土地上。回程中,每一次深情的回望,都是对这边陲小镇美好的祝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