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大鹏配景画2025.10.4迎中秋佳节(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

大鹏

<p class="ql-block">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亮节、拜月节、月娘节、团圆节、仲秋节、月夕等,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得此名,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p> <p class="ql-block">中秋节源自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在发展中融合了天子夕月、秋社、赏月以及月宫的传说等多种风俗事项。</p><p class="ql-block">中秋节起源于先秦,普及于汉代,定型于唐朝,正式定立于北宋,盛行于宋朝以后。</p> <p class="ql-block">2008年1月1日,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p><p class="ql-block">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追月、乞月照月、扎灯笼、玩花灯、猜灯谜、树中秋、舞火龙、烧塔、听香、吃月饼、嗦田螺、食甜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p> <p class="ql-block">中秋节在千百年传承中几经演化流转,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老的礼俗与众多神话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唐明皇游月宫等,为中秋节注入丰富内涵。文人墨客借此留下众多诗词文章,最终,“阖家团圆”的精神指向,成为现今中秋节的主要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2006年5月20日,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除中国外,中秋节还在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等地区流行。</p> <p class="ql-block">《我的画》</p> <p class="ql-block">祸福无门,唯人自召。</p> <p class="ql-block">《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讲:“知足之足,常足矣。”福深福浅,全在人心,不知足千金嫌少,知足陋室能安。命好命坏,都在自己,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人生其实是一场修行,最重要的是修自己的一颗心。命由我造,福自己求,知足行善,命才会越来越好,福才能越积越厚。</p> <p class="ql-block">《太上感应篇》说:“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善念的力量,不知不觉就可能给你带来巨大的福报。行善,是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欣喜;语善,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细腻;而心善,则是最不起眼,却最难能可贵的德行。人生在世,心要善良。善行总有力所不及的时候,善心却永远没有穷极。</p> <p class="ql-block">心外无法,福从心生《道德经·第四十九章》中讲:“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所谓修来的“福”,不过是行“善”的果,真正高明的人,都懂得利益别人。心心念念为他人着想,善人,我善待之,不善人,我亦能悲悯,这才是最高级的善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成仙之前,拜钟离权为师。钟离权对他说:“你功德善行尚未圆满,我教你点石成金之术,用来济世救人。待圆满三千功德、八百善行,我渡你成仙。”吕洞宾满心欢喜,却忍不住问道:“点石成金的金子,还会变回石头吗?”钟离权道:“三千年后,石头终归是石头。”吕洞宾说:“这法术弟子不敢学!”钟离权问为什么,吕洞宾说:“三千年后,拥有这黄金的人只剩下一堆石头,富者叹息,穷者更穷,岂不是害苦了三千年后的人吗?”钟离权不禁赞叹:“三千功德、八百善行,你一念之善,已修行圆满!”于是收他为徒,吕洞宾果然不负所望,成为了一代高仙。</p> <p class="ql-block">常言道,福田心耕,学会把心里那块田耕好,便是天下最有福的人。天行有常,命在自己道藏《性命圭旨》中讲:“我命在我,而不为大冶陶铸矣。”听天由命的人,只算苟且偷生;真正强大的人,才能掌控命运。我命在我不在天,即使造化为炉,也不能随意陶铸。</p> <p class="ql-block">《左传》记载,春秋时,宋国天师子韦夜观星象,发现不久将有大祸降临在国君身上。子韦如实禀告了国君,国君问他能否化解。子韦说:“我可以帮您把灾祸转嫁到丞相身上。”国君说:“国家运作,有赖丞相,不可以这样。”子韦说:“转嫁到百姓身上也行。”国君说:“保护百姓还来不及,怎能替我承受灾殃?”子韦说:“也可以嫁祸到今年的粮食收成上。</p> <p class="ql-block">”国君说:“民以食为天,我不能这样,灾祸就让我一人承担吧。”子韦听后,高兴地说:“上天有好生之德,您的德行合于天道,有您这句话,灾祸应该可以免除了。”果然,当夜再看天象,灾星已离开了宋国,而宋景公仁德的美名,却青史永留。</p> <p class="ql-block">《道德经·第七章》中讲:“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一个人不把自己的兴衰荣辱太当回事,反而会得到命运的青睐。有两种人,命数拘他不住,一种是大恶之人,即便开局拿了一手好牌,也迟早会被自己打得稀烂;另一种是大善之人,即使人生有千难万险,终将能够遇难成祥。仔细想想,人生的命运其实都是自己的选择,老天只不过因材施教罢了。别把宿命当借口,你若是个善人,老天自会成全。</p> <p class="ql-block">▽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无论是福是祸,都是自己感召,如果你希冀五福临门,自己要先做个有福之人。命运不是上天给的,而是自己修的,若你一路多艰,不妨勤修善业;若你一世无忧,也要守好晚节。人生一世,不过是活个自己,福,在心不在物;命,在人不在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