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得广厦千万间(新加坡游记3)

道誠

<p class="ql-block">安得广厦千万间</p><p class="ql-block">孙女带我走进她租住的小区,指着周边错落有致的建筑群说:"爷爷,这里住的都是'有恒产者有恒心'的新加坡人。"</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新加坡,组屋区在晨曦中缓缓苏醒。楼下咖啡店飘来咖椰吐司的香气,晨练的老人慢悠悠打着太极。在这个人口密度极高的岛国,超过80%的居民居住在政府组屋中,实现了令人惊叹的"居者有其屋"。而对于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新加坡也提供了多样化的住宿选择,编织出一幅多元包容的居住图景。</p> <p class="ql-block">01 组屋制度:新加坡的居住奇迹</p><p class="ql-block">漫步在孙女租住房邻近的榜鹅组屋区,我仿佛走进了一个精心规划的世外桃源。这里的建筑错落有致,色彩明快,每栋楼之间都留有足够的空间让阳光洒入。空中走廊将各座组屋相连,走廊上种满了热带植物,让人恍若置身空中花园。</p> <p class="ql-block">"这是新加坡的居住奇迹。"孙女向我介绍,组屋制度始于1960年,当时成立建屋发展局是为了解决严重的屋荒问题。六十多年来,这一制度已发展成为全球公共住房的典范。如今,人口不足600万的新加坡组屋数量已超过130万套,房屋自有率高达近九成,这在全球都是罕见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今年,新加坡政府对组屋政策进行了重要调整。据一位在建屋局工作的年轻官员告诉我们,现在的新组屋按地段分为标准、优选和黄金三类。"黄金地段组屋位于核心区,补贴最多但限制也最严格,这是为了确保组屋的真正居住属性。"</p> <p class="ql-block">02 留学生的住宿迷宫</p><p class="ql-block">陪孙女去学校时,我遇见了她的同学们——来自中国的晓琳住在学校宿舍,印度的拉吉租住在私人公寓,而马来西亚的美玲则选择与本地人合租组屋。她们的住宿选择,恰似新加坡留学生住宿的一幅微缩图景。</p> <p class="ql-block">晓琳带我们参观了她的宿舍房间。虽然不大,但设施齐全,最难得的是楼下就是图书馆和食堂。"每个月500新元,还能参与宿舍的各种活动,这是性价比最高的选择。"不过她也抱怨宿舍名额紧张,"能申请到真是幸运极了。"</p> <p class="ql-block">拉吉的公寓让我印象深刻。位于市中心的高层公寓配有游泳池和健身房,视野极佳,可以俯瞰整个滨海湾。"月租2800新元,确实不便宜,但值得。"拉吉笑着说,"在这里准备考试,心情都会好很多。"</p> <p class="ql-block">最有趣的是美玲的组屋合租经历。她住在金文泰一套三房式组屋里,与一对本地夫妇合租。"月租1500新元,我可以使用厨房,体验真正的本地生活。"美玲兴致勃勃地讲述着她的邻居们如何在节日里送来糕点,"这是了解新加坡文化的最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03 安居之路:政策与实践</p><p class="ql-block">某个周末,孙女带我去参观建屋局的展示中心。这里像是一个梦想的集散地,许多年轻夫妇正在仔细研究各个新组屋项目的模型和位置。</p> <p class="ql-block">一位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最新的优惠政策。新的家庭互助计划让希望同住的父母和子女在申购组屋时获得优先权;年满35岁的单身人士现在可以申购全国任何地段的二房式单位;公积金额外安居津贴的顶限提高至12万新元,帮助更多低收入家庭实现安居梦。</p> <p class="ql-block">"政府的目标是让每个新加坡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家。"工作人员指着墙上的标语说。展示中心里,我看到许多准业主们脸上洋溢着期待的笑容,他们正在为未来的家做着精心规划。</p> <p class="ql-block">04 居住体验:多元文化的交融</p><p class="ql-block">住在组屋区的日子里,我深深感受到这里不仅是住宅区,更是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p> <p class="ql-block">清晨,马来邻居在公共走廊上铺开地毯做晨祷;中午,印度家庭飘出咖喱的香气;傍晚,华人老伯在楼下棋局上厮杀。各种语言、各种服饰、各种习俗在这里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孙女告诉我,她的留学生朋友们最喜欢组屋区的这种氛围。一些学生公寓还特意推行"混国籍住宿制度",让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我有个日本同学就是因为住在组屋区,学会了做海南鸡饭。"孙女笑着说。</p> <p class="ql-block">在组屋区的公共空间,我看到孩子们在游乐场嬉戏,老人在健身角锻炼,主妇们在社区菜园劳作。这种紧密的社区联系,让高楼林立的组屋区充满了人情味。</p> <p class="ql-block">暮色四合时,我站在孙女租屋的阳台上,看着周边的万家灯火渐次亮起。每一扇窗户后面,都是一个安身立命的家。</p> <p class="ql-block">孙女指着远处说:"我们班上那个来自北欧的交换生,原本只打算待一个学年,因为太喜欢这里的居住环境,决定再延长一年。"</p> <p class="ql-block">新加坡用她的智慧证明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已不仅仅是诗人的梦想,更是可以实现的现实。从本地居民到外来学子,这座城邦以包容与务实的态度,为每个追寻梦想的人点亮一盏归家安居的灯。在这片土地上,居者有其屋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温暖的生活方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