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下午参观完埃奇米阿津主教堂后,我们就从亚美尼亚Bagratashen口岸出关再次进入格鲁吉亚。</p> <p class="ql-block">Bagratashen口岸</p><p class="ql-block">从口岸出关后,一个半小时后到了格鲁吉亚的瓦尔齐亚(遗址洞穴城)。</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瓦尔齐亚遗址位于格鲁吉亚南部阿哈尔齐赫西南约30公里处的一处悬崖洞窟群。由地下修道院、堡垒和居住洞穴组成。是12世纪洞穴城市的巅峰之作,集军事防御、宗教圣城与生态智慧于一体,现存约500个洞穴群,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备选名单。</p> <p class="ql-block">它始建于12世纪格鲁吉亚黄金时代,由塔玛尔女王下令建造,最初作为军事防御和避难所,鼎盛时期拥有3000多个洞穴、可容纳4万人,但1283年遭地震摧毁三分之二以上,现存约500个洞穴,部分仍由僧人居住,其余已开放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瓦尔泽亚洞穴是格鲁吉亚规模最大、最具参观价值的洞穴遗址,沿悬崖延伸约500米,最高达19层,包含修道院、教堂、宫殿、酒窖及灌溉系统。曾是格鲁吉亚黄金时代的宗教与军事要塞。</p> <p class="ql-block">作为军事要塞,其隐藏入口和复杂结构成功抵御了蒙古入侵。</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这座洞穴城市的探访,需要一定的考古学或人文地理知识背景作为支撑。在探访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欣赏其美景与古迹,更要怀着敬畏之心,去探寻、去理解那些尘封的历史与文化。</p> <p class="ql-block">5月9日上午去了位于阿哈尔齐赫市的阿哈尔齐赫城堡,也被称为拉巴提城堡,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始建于9世纪,曾是犹太人的定居点和商贸中心。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它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时期土耳其人的指挥中心。随后,城堡落入俄罗斯帝国之手,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成为格鲁吉亚的一部分。拉巴提堡垒,是格鲁吉亚最壮丽的中世纪堡垒之一。</p> <p class="ql-block">占地7公顷,分内外城,拥有碉楼、防御工事及地下通道,登顶可俯瞰阿哈尔齐赫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坐落山丘,拥有城墙、塔楼、地下通道及防御工事。</p> <p class="ql-block">城堡内并存东正教堂、清真寺(如18世纪仿圣索菲亚建造的艾赫迈德苏丹清真寺)及犹太教堂,体现宗教与文明的和谐共存。</p> <p class="ql-block">作为古丝绸之路要塞,城堡象征高加索地区文明冲突与共存,被誉为“格鲁吉亚的阿尔罕布拉宫”。</p> <p class="ql-block">傍晚时分赶到巴统。巴统是格鲁吉亚的一个海边小城,是一个适合度假的地方,拥有美丽的海景和古典悠闲的城市氛围,同时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和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巴统市位于格鲁吉亚共和国西南部,黑海东岸,是格鲁吉亚第二大城市,阿扎里自治共和国的首府,面积64.9平方公里,人口约17.2万(2021年)。巴统市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宜人,该市交通发达,陆路、铁路、海运、航空等都比较便利,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366公里。</p> <p class="ql-block">黑海上的各式各样的游船。</p> <p class="ql-block">黑海风光</p> <p class="ql-block">巴统塔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塔,而是市内最高建筑,顶部装饰有纤细的金色尖顶,主体部分嵌有迷你摩天轮,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p> <p class="ql-block">字母塔是巴统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高130米,采用了DNA双螺旋结构造型。螺旋带上刻有格鲁吉亚语的33个字母,它象征着格鲁吉亚语言的独特性。</p><p class="ql-block">字母塔(Alphabet Tower)。</p><p class="ql-block">高145米的圆柱形建筑,塔身以螺旋结构呈现33个格鲁吉亚字母,形似DNA双螺旋,象征语言与文化传承。塔顶电梯可俯瞰黑海全景,登顶费用约10拉里,是城市现代性与文化认同的象征。</p><p class="ql-block">字母塔的顶部有一个球形的建筑空间,是间视野开阔的餐厅,在这里用餐可以饱览巴统和黑海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Ali and Nino》雕塑</p><p class="ql-block">阿里Ali和尼诺Nino这座由艺术家塔玛拉·克韦斯塔泽(Tamara Kvesitadze)设计,灵感源自1937年同名爱情悲剧小说。雕塑高8米,由不锈钢环状结构组成,通过机械装置实现缓慢移动,象征主人公阿里(穆斯林男孩)与尼诺(基督教女孩)因信仰差异被迫分离的凄美爱情。雕塑每日黄昏时分启动,两人相向移动、短暂相拥后分离,循环往复,象征永恒的爱与遗憾。</p> <p class="ql-block">《Ali and Nino》雕塑于2010年建成。该雕塑由格鲁吉亚艺术家塔玛拉·克韦斯塔泽设计,从2007年开始建造,历时三年完成。</p> <p class="ql-block">小说《Ali and Nino》以20世纪初高加索地区为背景,讲述阿里与尼诺跨越宗教的爱情最终因战争与政治动荡破碎的结局,被誉为“高加索版《罗密欧与朱丽叶》”。</p> <p class="ql-block">通过机械运动具象化“相遇即别离”的宿命感,呼应小说中宗教冲突与时代悲剧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每天19:00起,两尊雕像以10分钟为周期相向移动,短暂拥抱、穿透彼此后渐行渐远,循环往复。</p> <p class="ql-block">吃着晚餐,看着落日,黑海落日跌进海平线,金色光线、云霞变幻、留下橘色的温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