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好像得了台风后遗症。很期待一些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打破平静如水的乏味生活。当然并不是期待灾难,大抵不会有人期待灾难的。而是期待那些平时得不到满足的东西,比如睡眠,可以慢悠悠享受的一顿饭,一部积攒了很久的电视剧,一本突然来了兴趣的小说。“当人开始有充足的时间可以缓缓地做事,才开始有了自己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活着需要留痕。这些痕迹在,仿佛是有了回到过去的假象。人永远无法踏入同一条河流,水有流向,也像人,有自己该走的路。到站上车,到站下车,享受短暂的美好,然后用长久的时间追忆这些短暂的时光。如此循环往复,直到生命结束。可能以前的自己更加生动吧,以前的日子是动起来的,每一天都很期待展示,期待分享。现在的日子也是动的,然而动起来的只有日历本上的翻页。生活有且仅有我自己的时候,展示和分享的角落也就越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6岁的时候,觉得爱人就是写一大本日记给他,告诉他每一天都有在想他,想和他分享那些他看不见的属于我一个人的时光,相信一切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20岁的时候,觉得爱情无非就是用着老人机讲一个通宵的电话,暧昧的气氛影响心跳,心跳的加速是爱的证明。30岁的时候,觉得灵魂碰撞才是爱情,每一句对方都懂且会回应,会想很多有对方参与的未来。40岁的时候,以上的全部都不再属于我,觉得爱情也似可有可无,我失去了想要去了解另一个人的冲动,也讨厌自己的生活被人突然打破。</p> <p class="ql-block">比起这些,我更在意50岁的我能写出怎样的文字,看过怎样的风景,踏入过哪一片土地,有怎样的感受。是否对于生命和生活有了更多的见解和思考。我的表情,动作,以及感受均是一切表达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文字,但是我偏爱它。想到这些,等待50岁就像等待一个未知的礼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最近又在钩织新物件的时候,想到去年。去年的我常常不满现状,想走出来。直到真的走了出来,又突然觉得其实去年还不错。好像永远无法真的说一句,当下很好。“亲爱的人呐,你该学会知足。”</p><p class="ql-block">我总在某些时候感觉我的全部感官都是掉线的。对事情琢磨不透,耳机里的歌声好像在跟空气跳舞,然后还没进入我的脑子里就消失了。只是觉得该吃东西而过后就食不知味。还好这样的状态只是片刻。</p> <p class="ql-block">我时常会反问自己“什么是爱”,但很抱歉这个话题我一直都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标准答案,一个人走南闯北的习惯了,自然也就不会对谁而“将就”,我在某些时候是要承认自己的“挑剔”,周围的朋友都说我要的爱太过于“理想化”是啊这种完美的爱情怎么会出现我们这种阶层呢,自己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又怎么会去理解“精神共鸣”带来的愉悦感呢。但爱上不难的,爱下去才难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