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div> 辛庄乡,隶属井陉县,处井陉县西北部。境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境内最高峰大台垴海拔1079.7米。<br> 辛庄乡矿藏资源主要有大理石、石灰岩、白云岩、方解石、石英石、水晶石、铁、铅、汞、铜等。<br></div></div> 辛庄村为乡人民政府驻地,下辖38个行政村,其小切村、苏家嘴村、胡仁村、洪河漕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p class="ql-block"><b>1、小切村</b>,一个烙印着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悠久历史的古老村落。其生产方式深受自然环境、资源条件、交通架构及社会经济的共同影响。</p><p class="ql-block"> 小切村坐落于太行山脉中段,河北省西部的边缘,四周群山巍峨,地势陡峭,地形宛如盆地,四周山峦起伏,地势自南向北、由西向东缓缓倾斜,地貌主要由连绵的山地与蜿蜒的河谷交织而成。封闭的环境则让众多历史久远的村落得以保存。自古以来便是军事争夺的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 县域内河流归属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滹沱河的分支,河网如树,以冶河为主脉,汇聚东北,出境汇入滹沱河。</p> 小切村,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唐代初期,许氏家族自他乡迁徙至此,明朝隆庆年间(1567-1572),许氏后裔再度迁居至此。<div> 因薄帘峰下地势险要、野兽横行、沟谷纵横、人烟稀少,定居者心生怯意,故称此地“小怯”,后为“小切”。</div> <p class="ql-block"> 小切村,典型的石构村落。村中曲折不平的石板小径,岁月侵蚀的石砌屋墙,石景遍布。</p><p class="ql-block"> 举目仰望,薄帘峰孤峰挺立,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村口紧贴悬崖。</p> 古街巷宁静古朴,石板路上落叶斑驳,通往废弃屋舍的石阶被绿意覆盖,石墙上苔藓斑驳,整个村落宛如一幅鲜活的画卷。 <p class="ql-block"> 小切村能够保留其原始风貌,得益于昔日的交通不便与孤立。村民们为了纪念修路的英雄,特在村口立碑志纪念。</p> 在这传统村落里,那些历经百年风霜的老宅,一旦人去楼空,便可能在短短数年间颓败。小切村现存大量闲置损毁的房屋。目前,小切村已被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b>2、苏家嘴村</b>,隐匿于井陉县西北部的巍峨群山怀抱之中。村落深嵌山谷,周遭环峙着峻岭崇山,植被繁茂,山峦秀美。 <div> 四季更迭,景色万千,春时杏花桃花竞相绽放,夏日绿荫如盖,秋风中枫叶似火,冬雪覆盖下松柏常青,四季变换如同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卷。</div> 村落布顺应山势地形,阶梯式排列在山嘴与半坡上,错落着形态各异的民居。夜幕降临时,灯火星星点点,层次分明,展现出深山居住的独特风貌,自然风光旖旎,恍若人间仙境。 明朝初期,李氏家族自平山县洪子店迁居北银窝,历经数代,至清末,大部分山地田产归于李氏。张氏家族、杜氏家族相继迁入。清末民初,高氏、许氏亦相继迁入。至抗日战争前夕,北银窝已为一个行政村。 苏家嘴村,一个承载着近千年沧桑岁月的古老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张、李、苏、杜、谷、高、许七大姓氏的先祖们,历经辗转,自不同地域汇聚于此,定居联姻,先民们就地取材,以石筑墙,茅草覆顶,与石头结缘,创造出简陋适宜的家园,共同塑造了独特的乡土风情。 村内古迹众多,明代普济寺、普宁寺,清代大庙、老母庙,以及多处古民居,见证了岁月的流转。 <div><br></div> 金泰和年间,碾子嘴已有人烟,因山梁前巨石形似石碾而得名。直至1981年地名普查,因苏家嘴居住集中、人口众多,遂定名为苏家嘴村。 苏家嘴村历史悠久,明代的寺庙、清代的庙宇及古民居,古建筑群落是历史的见证。岁月悠悠,苏家嘴村的历史与文化依旧璀璨夺目。<div> 此地亦是军事战略要地。抗日战争期间,多个自然村合并为抗建村。</div><div> 苏家嘴村荣登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历史与文化价值得以进一步彰显。</div> <b>3、隐匿于太行山腹地的胡仁村</b>,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位于太行山脉的中枢地带,三面被群山环抱,被葱郁的绿树环绕,溪水潺潺,环境静谧而秀丽。 在风水学上被赞誉为九龙汇聚的宝地,展现出古朴的风貌,恰似超凡的绝美风景画,古朴典雅。 <div><br></div> 从空中俯瞰,胡仁村的布局犹如一个“非”字,村中的古院落错落排列,别有韵味。 胡仁村拥有1600多年的历史,观音山和老虎洞等众多名胜古迹散布其间。<br> 步入胡仁村,漫步于蜿蜒的村道,攀登陡峭的山峰,嬉戏于清澈的溪流,每一处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慷慨馈赠。 观音山,曾被乾隆皇帝誉为“清凉宝山”,山上的天佛寺香火鼎盛,游人如织。<div> 据传,因观音山地势险要,建筑材料难以运输,村民们利用山羊将砖瓦等物资背上山,最终建成这座气势恢宏的寺庙。</div> 每年六月初六,观音山庙会如期而至。邻近的居民和远道而来的市民们提前上山守夜纳凉,期待第二天的日出美景。<div> 庙会当天,人们热闹非凡地抬着神灵上山庆祝,场面蔚为壮观。<br> 金秋时节的胡仁村更是美不胜收,满山的秋叶构成一幅独特的秋景。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溪水潺潺作响,每一处都散发着浓郁的秋意。</div><div> 作为我国的传统村落之一,胡仁村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div> <b> 4. 隐匿于山峦怀抱之中的洪河漕村</b>,仍旧保留着太行山区古村落的独有风情。通往该村的山径已然拓宽并硬化,获名“将军路”。 踏上这道路,一朴素无华的农家小院静候村首。现今的洪河漕村,道路宽广且干净,屋舍布局有致,绿树葱郁,花朵争艳,恰似一幅绚丽的风景画。 1940年,日军在抗日根据地推行“囚笼政策”,企图割裂并摧毁根据地。<div> 正太铁路,作为日军连接山西、河北、山东的重要动脉,战略地位显赫。井陉煤矿亦成为日军掠夺的重点目标。</div> 为打破日军封,八路军于1940年8月发起了百团大战,以摧毁敌人交通线为主要战略。为此,洪河漕村设为前线指挥部所在地。 小院,一株古石榴树虬枝盘旋,斑驳树影轻洒于青石板上,仿佛在低语1940年那个紧张刺激的夏夜故事。 此处曾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前线指挥所,亦是百团大战首阶段——正太铁路破袭战的核心策划地。<div> 历经岁月,这座小院风采依旧。院中那棵逾两百岁的石榴树繁花盛开,枝叶茂盛,一方石刻棋盘默默讲述着往昔,这里曾是聂帅战余休憩之地。<br> 作战室内,长桌、圈椅、马灯等聂帅昔日指挥作战时的遗物陈列。西侧小屋乃聂帅的起居室,悬挂着“战略防空洞入口”的指示牌。</div> 1940年8月20日夜,八路军以八个团的兵力向正太铁路日军发起猛烈攻击。对铁路、公路进行大规模破坏,日军车站、据点逐一被拔除。<div> 铁路沿线的民兵与民众亦积极参与,割电线、拔道钉、拆枕木、拉钢轨……正太铁路大部分被毁,交通彻底瘫痪。</div> 为铭记这段历史,1984年,洪河漕村六位老人自发集资购得原指挥部农家院旧址,并搜集聂帅遗物及战士战斗工具,创办了我国首家战史展室——百团大战井陉展览室。<div> 2005年,指挥部旧址邻近,又新建纪念馆,与旧址共同构成了洪河漕百团大战纪念馆。<br></div> 这座深藏于山中的纪念馆,在三代人的悉心守护下,迎来了众多访客,传承着红色基因,延续着红色血脉。<div> 尽管硝烟已散,洪河漕村步入了幸福的生活,但那段历史永远铭记于心。</div> 这古老的村落,曾经封闭而原始,它见证了百姓们历经的艰辛岁月,同时也镌刻着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英雄辈出的不朽传奇。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年 10月 5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