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翻开郗崇民老师的散文集《从古原出发》的第一页,仿佛便踩着风沙、又踏上了那片辽阔苍茫、沟壑纵横的黄土古塬。该作品文字里没有刻意的煽情,却让“出发”这个词不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移动,更成了一场与土地、与过往、与生命本质的深度对话,读来满心都是沉甸甸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一、初遇古原:文字里的画面唤醒记忆共鸣</p><p class="ql-block"> 晨光如薄纱轻覆麦田,麦浪在风中低语,田埂上草香氤氲,村口那棵老槐树虬枝盘曲,仿佛守望了千年的光阴。读着郗崇民老师的笔下古原,恍若一脚踏进记忆深处的故乡。那片土地并非仅存于纸上,而是随文字悄然苏醒,在我心底泛起层层涟漪。童年夏夜纳凉的竹床、祖母轻摇的蒲扇、泥土小路上奔跑的赤脚…一幕幕皆被这些带着温馨的文字轻轻唤出。那一刻,我仿佛不再只是读者,而是站在了古原的风里,听见了大地的呼吸。古原,不只是一个地名,它是心灵深处那一处静默的锚点,是每个人生命出发前的原乡。</p><p class="ql-block">二、深读古原:字里行间藏着的“出发”真义</p><p class="ql-block"> “出发”二字,如种子埋在古原的土壤里,随文字的雨露悄然萌发。有人背起行囊,翻过山梁去远方谋生,那是为了生存的出发;有老者在槐树下低语,将祖辈的故事揉进晚风,那是为了传承的出发;还有少年凝望天际,眼中燃着对未知的渴望,那是为了理想的出发。而郗崇民老师笔下的每一次启程,都不只是脚步的移动,而是灵魂对命运的回应。反观自身,我亦曾在站台回望家乡灯火,踏上求学之路;曾在深夜伏案,开启一段无人知晓的奋斗。这些“出发”,与古原的晨曦重叠,映照出生命最本真的姿态——无论走得多远,我们都是从某个“古原”启程,带着那片土地赋予的坚韧与纯良。</p><p class="ql-block">三、回望古原:读完后的心灵回响与思考</p><p class="ql-block"> 合上文章,古原的风却仍在耳畔低吟。那风里有麦穗的私语,有老树的叹息,更有无数平凡人默默耕耘的回响。我忽然明白,所谓人生回响,并非轰鸣的钟鼓,而是心底那一声声细微却坚定的回应——是面对浮躁时想起的那份质朴,是迷失方向时浮现的那片麦田。古原从未远去,它始终都藏在每一次选择的底色里,藏在对善良与坚持的本能守护中。郗崇民老师的《从古原出发》,不只是对一方水土的深情书写,更是一面映照灵魂的镜子,让我们在喧嚣尘世中,听见自己最初的足音。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古原,风声不息,回响不止。</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郗崇民,1951年出生于白鹿原前卫镇大亮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毕业,高级工程师;曾任陕西省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及省、市特聘专家等;多年从事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研发多项先进科技成果,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闲暇之余,钟情文字,倾心笔耕;涉及散文、诗词、评述、报告文学等,作品散见相关媒体平台,现为蓝田县作家协会会员。《蓝天文苑》编委,白鹿原文学院驻院作家兼监事长。代表著作有30余万字的散文集《从古原出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