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的北京故事

歸銅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钟鼓楼》小说很早就听说过,刘心武也很早就知道,但我从来没把他们联系起来。《钟鼓楼》快看完了,才发现作者是刘心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心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百家讲坛》揭秘红楼梦,掰开揉碎地讲得很深很透,让很多人忍不住再读《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刘心武的《钟鼓楼》完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轰动一时,并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它有一种老北京讲新北京的味道,就像老舍先生给我们讲旧社会的北京底层人们的生活一样,刘心武为我们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北京百姓的真实生活,让人们深切感受历史的厚重,仿佛置身于八十年代初的北京的“清明上河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聚焦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年代。自满目疮痍、一片废墟、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已经历时了三十多年。中间浪费了10年的大好时光,错过了战后国际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八十年代初,国民经济已开始恢复,时代的车轮已驶入改善民生的轨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固有的依旧如故,如同鼓楼、钟楼、长安街、天安门、中轴线以及老北京古老的习俗,新生的春意盎然,如同各行各业的改革、国门的开放、物质生活的丰富和年轻人放飞的思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者通过某四合院里薛家老二办婚礼的一整天的纷纭事事,为我们介绍了这个北京普通四合院里九户人家的喜怒哀乐和百态人生,从而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的沧桑巨变。</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众生相的典型代表就是薛家,薛老夫妇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丈夫老实巴交,家中事务基本听命于婆婆妈妈、讲究时运的薛大娘。薛家老大是普通的运输司机,非常仁义,有担当,为帮助困在路上的同行,耽误了弟弟的婚礼。老二稍显懦弱,不仅忙于生活,还要时刻与不完美的自己抗争。书中的故事,就围绕他的婚礼伸展开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大早,薛大娘就去确认接新娘的人选,免生差池,她特意找的是全乎人澹台智珠。然而,澹台智珠看似圆满光鲜,却正在遭遇人生转折。改革浪潮中,她的戏院台柱子地位正在受到师姐的强力冲击,看似不般配的工人老公也常因自卑而心生嫉妒,由此产生的家庭矛盾让她感到很痛苦、很无奈。事业的不顺她要马上去协调解决,这天,她不能去接新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薛大娘自然心生忌讳,本想再找合适人选,但因性格导致不受人待见、命运多舛但又极为热心的詹丽颖,看不见薛大娘脸上写满的不愿意,自告奋勇要去接新娘,拽都拽不住。由此可见,当年詹丽颖本不具备右派资质却被打成了右派,也是很容易让人理解的事情。但心大的詹丽颖没有被打倒,性格也没有被改变,出于好心说出的话还是让人不爱听。</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薛大娘要再去看看接亲的车,遇到了人见人爱的帮薛大娘在门口贴喜字的荀磊。荀磊是动乱年代独善其身的上进青年,他正直善良,乐于助人,是通过个人奋斗成功成才的典型代表。机会总是给予有准备的人,说的就是荀磊这样的人,他通过自学为自己找到了一条金光大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光少年往往都写在脸上,荀磊的优秀离不开刚正不阿的荀父的言传身教。荀父虽然没有文化,但懂得做人的道理,重情义,知进退。优秀的荀磊继承了父亲的优良品质,又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他变得更优秀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然,荀磊吸引了家庭条件优越的老革命的女儿、大学生张秀藻的芳心。只可惜荀磊心有所属,爱得甜蜜,张秀藻只能单相思。她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把精力都用在努力学习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秀藻的优秀,也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教分不开,她的父亲是老干部,文革受到冲击,文革后重新出来工作,为某部部长。张部长原则性强,尊重知识和人才。面对刚刚过去的知识贬值、教科文卫损失惨重的年代,他力排众议,提拔了一个极不善社交但技术能力很强的年轻人当了信息站的站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叫庞齐彬,是个非常聪明但十分腼腆的大男孩,他始终在努力改变自己这个性格缺陷,但就像自己要薅着自己的头发站起来一样,毫无效果。他痛恨自己的怯于表达,但如何努力都无济于事,他还是那个见到领导就躲开、不会和人聊天的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大家都知道他很聪明,在信息领域不仅专业还有很强的敏感度。对他的提干,很多人都因他的性格原因不同意,但张部长看中的是庞齐彬专业方面的能力,对于他的沟通缺陷,他觉得可以引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讲到专业知识的时候,庞齐彬的沟通障碍立刻就消失了,他可以清晰明了地谈专业和工作方面的事情,没有丝毫障碍。张部长是非常惜才的和蔼长者,是庞齐彬的伯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和大众普遍认知的张秀藻的爱情观完全不同的,是同院邻居慕樱的极其前卫的爱情理念。詹丽颖接来新娘之后,就忙于给慕樱安排相亲,但她不能明说是相亲,她知道慕樱不会答应相亲。詹丽颖要给帮助自己把丈夫调到北京的同学介绍对象,看中了漂亮的慕樱,以他们共同爱好集邮为名给他们创造单独见面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的老同学一眼看中了慕樱,但慕樱看中的是男人集邮册里价值不菲的稀有小型张,因为那是她当下追求的男人最想得到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慕樱的爱情观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中学的时候,它通过一篇报道爱上了一位有残疾的英雄,改名慕英,主动写信要照顾英雄,并很快与英雄结婚。之后,她被保送上医科大学,结识了英俊潇洒的师兄。她渐渐发现了自己婚姻的不幸,决绝地与英雄离婚,并将名字改成慕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她开始大胆追求师兄,以至于影响了师兄的毕业分配。两人虽如愿成家,但双双沦为普通小市民。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被调到一个部委的卫生所,遇到了文革中因受打击偷偷到她们卫生所看过病、并被他的男人魅力所吸引的齐壮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齐壮思已经恢复工作,并且是这个部的部长。慕樱又决绝地与师兄离婚,抛家弃子,一人单过,开始大胆地把自己的相思向齐壮思倾述。齐壮思虽然单身多年,但他有很多顾虑,他没有接受她的爱。慕樱没有灰心,她相信总有一天她会成功。那张小型张就是给酷爱集邮且正缺这张珍品的齐壮思准备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薛家的婚宴最忙碌的要数大厨路喜纯了,本来薛大娘请的是路喜纯的师父,但因为师父身体抱恙,派来了得意门生路喜纯。路喜纯在国营饭店工作,家世清贫,没有后台,所以总没有被管班派到大师傅身边学习厨艺的机会。积极上进的小伙子并不气馁,一如既往地勤劳、好学、肯干,被名厨老何看中,主动收为弟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喜纯在薛家的婚宴上美美地大展身手,赢得众人好评,但却遭到了小混混对其家世的羞辱。路喜纯强忍胸中的怒火,没有大打出手,保证了婚宴喜庆的气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是,婚宴还是有诸多不顺利。人多手杂,就连混进了谁都不认识的小偷大家都没有发现。在薛大娘准备给路喜纯封汤费的时候,才发现钱和准备给新娘的新手表被偷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婚礼马上就乱了,给新娘准备的镀金坤表没了,娘家人很不高兴,新娘躲在新房不再出来,外面的人们不知所措。这时候,荀家的干女儿郭杏儿大方地提议自己出钱再买一块同样的坤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郭杏儿的父亲和荀磊的父亲是战争年代的生死兄弟,曾为孩子们指腹为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郭父选择离开城市,回乡务农,两家的境遇从此拉开了距离。郭父早亡,郭家在乡村经历了各种困苦,终于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日子红火起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财富带给了郭杏儿自信,她想过来看看,玩笑中的未婚夫能否成为现实。然而,第一个接待她的是荀磊的女朋友,她知道自己没希望了,但她没有像慕樱那样去强求,而是默默祝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这个四合院的角落里,还住着一个干了三十多年编辑的老韩。他叫韩一谭,夫妇俩都不擅言谈,又住在角落,所以和四合院的邻居们几乎没有交往。老编辑一生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得到业界认可,但他始终只是一个普通的著名诗歌编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编辑无论什么年代,都非常努力地跟随时代潮流,虽然自己没有成名成家的想法,但却扶植出不少名家。然而,当他看到曾经默默无闻、恭敬地请他指教的小诗人,用自己强大的沟通能力,通过一层层地向上巴结、到处蹭流量,终成为名人名家的时候,韩一谭心里很愤懑。他不理解,为什么专业不用太好,只要和领导拉上关系,就能扶摇直上,而他只是一个供人上行的台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韩编辑虽然默默无闻一辈子,但家里还不是很清苦,院中还住着一户小两口,可以说是这个院里最拮据的一家了。他们都是工人,有个三岁的儿子,由姥姥帮助抚养,他们每月要分别给两家老人生活费,还要额外再给抚养儿子的费用。他们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不仅为了基本的生存,也是为了看起来体面,不让外人看出来他们是每月只用一度电的人家。</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这种普通百姓太多了。他们不仅养活了自己家,还养活了两家老人,体面地养大了孩子,他们是值得尊重的。即便在有些场合会斤斤计较,但情有可原。他们没有抱怨,没有颓废,凭自己的努力,营造尽量好的生活,他们是社会的中坚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荀磊、张秀藻、郭杏儿、路喜纯、庞齐彬等等,他们和许许多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为了美好的未来,积极进取,努力奋斗,不负韶华,他们是八十年代的好青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现在,四十多年过去了,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物质丰富了,住房宽松了,日常生活用公共浴室、去公共厕所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虽然,社会的进步不能杜绝蹭吃蹭喝、爱占小便宜的卢宝桑那样的人,但那是白玉微瑕,不是主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无论哪一代中国人,他们的主流都肩负使命,忍辱负重、积极向上、砥砺前行,推动中国走向繁荣富强。时至当代,几代人为之付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势不可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华民族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必将重新屹立于世界的巅峰,再次引领时代的潮流。生在当今的中国人,就像两千多年前的强汉、一千三百多年前的盛唐人一样,充满自信,尽显荣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愿祖国的万里江山、亿万儿女,尽欢颜!愿大中华山河无恙,万家灯火,盛世绵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