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要游览景点:</p><p class="ql-block">枫溪长廊 </p><p class="ql-block">吴越界河 </p><p class="ql-block">枫泾三桥</p><p class="ql-block">人民公社旧址 </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像章珍藏馆</p><p class="ql-block">程十发祖居</p> <p class="ql-block">网络资料介绍:</p><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别名:枫溪 , 芙蓉 , 清风泾,位于上海市金山区,地处沪浙五区(县)十镇(乡)交界,是上海通往西南各省的最重要的门户。</p><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有1500年的历史,因地处吴越交汇处,被称为“吴根越角”。</p><p class="ql-block"> 枫泾古镇成村于南梁,成市于宋,建镇于元,名为“白牛镇”,明末改名枫泾镇。</p><p class="ql-block"> 镇区水网密布,桥梁众多,素有“三步两桥,一望十条巷”之称。</p><p class="ql-block"> 全镇有29处街、坊,84条巷、弄。保存古建筑物总面积达48750平方米,是上海地区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水乡古镇。</p> <p class="ql-block"> 10月1日上午,我们八点半出发,乘坐地铁到一号线锦江乐园站,出站换乘公交枫梅线,路上车子比较多,于十点半到达枫泾古镇牌楼站。</p> <p class="ql-block"> 古镇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 我们沿新枫路步行不远就到达庆丰桥,听从桥上一位当地居民的热心介绍,首先向右沿河游览枫溪长廊。</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p><p class="ql-block"> 枫溪长廊是枫泾古镇的标志性景观之一,它是沿着枫溪而建的风雨长廊,全长268米,在江南水乡现存的长廊中名列前茅。长廊美观又实用,能实现“下雨不湿鞋,盛夏不撑伞”,为当地居民和游客提供了诸多便利。</p><p class="ql-block"> 长廊里侧是商店和民房,外沿是与上海、浙江、江苏等地相通的市河。</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长廊以茶座咖啡为主。</p> <p class="ql-block"> 前行不远,就到了吴越界河。</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p><p class="ql-block"> 吴越界河是枫泾古镇极具历史文化意义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期:当时枫泾处于吴越两国的分界线上,这条河便成为了吴国和越国的分界线,北边属吴国,南边属越国。</p><p class="ql-block"> 唐代:枫泾境域北半部属华亭县风泾乡,南部属嘉兴县奉贤乡,界河之分有了较确切记载。</p><p class="ql-block"> 明代宣德五年(1430 年):以镇中界河作为分界,分南北两镇。</p><p class="ql-block"> 1951 年 3 月:南镇并入北镇,同属江苏松江县枫泾镇,结束了南北分治、两省分治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1958 年:枫泾镇包括界河被划归上海市。</p><p class="ql-block"> 吴越文化交融:枫泾因界河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体现了吴越文化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特点。如今当地仍保留着一些受吴越文化影响的民俗和传统,河这边是上海腔调的软糯,河对岸飘来嘉兴话的利落;屋檐下挂着金华火腿,灶台上炖着上海本帮红烧肉。</p><p class="ql-block"> 地标建筑:界河台上曾矗立着“吴界”和“越界”碑,是闻名天下的“一镇跨吴越”地标;连接南北镇的界河桥是一座建于明代的漂亮石拱桥,横跨界河,连接南、北街面,站在桥上可以感受“一步跨吴越”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 橱窗的广告语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 长廊一侧的碑铭,刻着文化名人沈蓉城一生创作的百余首诗句,从中了解清朝中晚期枫泾地区的自然风貌和民俗风情,感受古镇的历史兴衰和几代人的起落沉浮。</p> <p class="ql-block"> 前方的桥是枫溪与新泾路的交叉处。</p> <p class="ql-block"> 高高的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 热闹的长廊。</p> <p class="ql-block"> 过了新泾路口,长廊里就是以饭店为主了。</p> <p class="ql-block"> 河对岸的游船码头。</p> <p class="ql-block"> 古镇原住民的悠闲生活。</p> <p class="ql-block"> 东区火政会,就是现代的消防站吧。</p> <p class="ql-block"> 很有特色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 泰平桥。</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长廊应该不属于那268米的枫溪长廊,地图显示这里是生产街,姑且称其为生产街长廊吧。</p> <p class="ql-block"> 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 下午有水乡婚典表演。</p> <p class="ql-block"> 程十发祖居。</p><p class="ql-block"> 这里属于需要购票的景点,年满65岁的老年人刷身份证免票,古镇的其他景点也一样。</p> <p class="ql-block"> 视频:程十发祖居。</p> <p class="ql-block"> 河北岸的和平街。</p> <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资料介绍:</p><p class="ql-block"> 人民公社是1958年至1984年间中国农村实行的政社合一基层组织形式,起源于“大跃进”背景下的农业合作社合并运动,以“一大二公”(规模大、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高)为特征,它既是基层政权(行使政府职能),又是集体经济组织(管理生产分配),目标为实现工农商学兵一体化,后因管理问题逐步调整并于1980年代初解体,由乡镇政府取代。仅少数地区如河北周家庄乡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枫泾人民公社旧址前身为1958年成立的枫围人民公社,初名“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更名为枫围人民公社,至1984年恢复为乡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 作为上海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人民公社旧址,现已成为融合红色资源与国防教育的实景课堂。</p> <p class="ql-block"> 巧合的是,我在百度上搜索人民公社资料时,其中有一个词条解答正是以眼前的这个枫泾人民公社旧址照片为标题背景的。</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到1975年,我们被下放到宜兴新芳公社插队落户,也是人民公社时代的亲历者。2018年11月下乡插队50周年之际,我们还回去寻访过当年的公社办公地,不过已经面目全非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就是当年枫泾人民公社的办公地,相当于现在的乡政府。</p> <p class="ql-block"> 高音喇叭。</p> <p class="ql-block"> 贫协会和知青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p> <p class="ql-block"> 竹壳热水瓶。</p> <p class="ql-block"> 公社后院存有由3000多枚像章组成的毛泽东像章珍藏馆,还有毛泽东的塑像、照片、形象摆件、语录等。</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还展出当年的各种物资供应票券。</p><p class="ql-block"> 参观者中,老年人感慨良多,中年人尚有印象,年轻人和小朋友则是新奇与不解。</p> <p class="ql-block"> 江苏省地方粮票,壹市两。</p> <p class="ql-block"> 米格15战斗机。</p> <p class="ql-block"> 85高射炮。</p> <p class="ql-block"> 地下防空洞:设有运兵通道、指挥部、生活保障部、弹药库等战备设施,2021年改造后成为金山区人民防空宣教馆的地下展区,保留了1974年防空洞原貌,通过场景复原展现历史备战环境。</p> <p class="ql-block"> 视频:人民公社旧址与毛泽东像章珍藏馆。</p> <p class="ql-block"> 视频:走进枫泾古镇。</p> <p class="ql-block"> 枫泾三桥之一:北丰桥。</p> <p class="ql-block"> 从北丰桥南望。</p> <p class="ql-block"> 清风桥。</p> <p class="ql-block"> 竹行桥。</p> <p class="ql-block"> 视频:枫泾三桥。</p> <p class="ql-block"> 品尝老街汤团。</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古镇逗留了四个小时,算是半日游吧。总体感觉还是蛮好的,超出我们的预期,长廊可与西塘媲美,内涵也比较丰富。还有一些地方没看,从枫溪长廊与生产街拐角处拍三桥应该还不错,可惜那个位置当时都是游客在吃饭,没好意思挤进去拍,下次可以安排在河边喝喝茶。</p><p class="ql-block"> 返程比较快,一个半小时就到家了,交通还算是方便的。</p><p class="ql-block">说明:资料介绍摘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