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生命的拷问 (5)</p> <p class="ql-block">拷问三</p><p class="ql-block">生命,能让性灵泯没吗?</p><p class="ql-block">一说到性灵,就自然想到清乾隆时期的诗论家袁枚和他的《随园诗话》。袁枚的“性灵说”,是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文学创作理论,阐述了诗歌创作的一些艺术规律,其理论核心,是从诗歌创作的主观条件的角度出发,强调创作必须具有“真情”、“个性”、“诗才”三个方面的要素。</p><p class="ql-block">袁枚说的“性灵”,包括“空”、“灵”和“生气勃勃的活力”。诗本性情,诗要有我,诗求存真,诗贵神韵,诗尚自然,诗须平易,诗崇心意,诗重鲜活。</p><p class="ql-block">日本学者铃木虎雄,早就研究袁枚的“性灵说”,他认为,性,是指性情真挚自然;灵,是表达灵活灵妙。袁枚的“性灵”概念与“性情”是紧密联系的,是“性情灵妙的活用”。</p><p class="ql-block">引述这些,并不是跑题去说诗歌创作。而是想让我们对人的性灵有一个非常感性的理解和认识。</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袁枚说的性灵,恰恰是人之生命中最重要、最不可或缺、最不可泯没;鲜活灵动,真实自然,如绿茵,如清泉,如云霞,如月光的灵魂浅动。也就是人的诗心、诗情,表现在生活上,就是诗意。</p><p class="ql-block">当然,这个有点清高,很多人和很多人的生活是难于企及的。</p><p class="ql-block">但无论如何,性灵都是人的生命中最需要的。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优雅的性灵;有些人具有性灵的潜质,需要开发;有些人则天生短缺。</p><p class="ql-block">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有优雅性灵的人和善于开发优雅性灵的人,一定拥有优雅的人生。</p><p class="ql-block">因此,我们仰慕那些志趣清雅,性灵超凡的智者和善于独守孤独的人。他们时而离我们悠悠远去,又时而向我们翩翩走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先让我们沉下心来,慢慢看完我引述的一个被一再引述的故事吧。</p><p class="ql-block">这是齐白石老人的自述:</p><p class="ql-block">光绪十五年(已丑),我二十七岁。过了年,我仍到赖家垅去做活。</p><p class="ql-block">有一天,我正在雕花,赖家的人来叫我,说:寿三爷来了,要见见你。</p><p class="ql-block">我想,这有什么事呢?但又不能不去。</p><p class="ql-block">见了寿三爷,我照家乡规矩叫了他一声三相公。寿三爷倒也客气,对我说,我是常到你们杏子坞去的,你的邻居马家是我的亲戚,常说起你很聪明,又能用功。只因你常常在外面做活,从没有见到过。今天在这遇上了,我也看到你的画了,很可以造就。又问我家里有什么人?读过书没有?还问我愿不愿意再读读书,学学画?我都一一的回答。最后说,读书学画我是很愿意,只是家里穷,书也读不起,画也学不起。寿三爷说:那怕什么?你要有志气,可以一面读书学画,一面靠卖画养家,也能对付得过去。你如愿意,等这里的活做完了,就到我家来谈谈。我看他对我很诚恳,也就答应了。</p><p class="ql-block">这位寿三爷,名叫胡自倬,号叫沁园,又号汉槎。性情很慷慨,喜欢交朋友。收藏了许多名人字画。他自己能些汉隶,会画工笔花鸟草虫,做诗也做得很清丽。</p><p class="ql-block">他家付近有个莲花池,他的书房就取名为“藕花吟馆”。时常邀集朋友在内举行诗会。人家把他比作孔北海,说是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他们韶塘胡姓,原是有名的财主。但寿三爷这一房因为他提倡风雅,素广交游,景况并不太富裕。可见他的人品的确是很高的。</p><p class="ql-block">我在赖家垅完工之后,回家说了情形,就到了韶塘胡家。</p><p class="ql-block">那天,正是他们诗会的日子,到的人很多。寿三爷听说我到了,很高兴。当天就留我同诗会的朋友们一起吃午饭,并介绍我见了他家延聘的教书老夫子。这位老夫子名叫陈作壎,号叫少蕃,是上田坤的人。学问很好,湘潭的名士。</p><p class="ql-block">吃饭的时候寿三爷又问我,你如愿意读书的话,就拜陈老夫子的门吧。不过,你父母知道不知道?我说,父母倒也愿意,叫我听三相公的。就是家里穷……</p><p class="ql-block">话还没说完,寿三爷拦住了我,说:我不是跟你说过,你就卖画养家,你的画可以卖出钱来,别担忧。我又说:只怕我岁数大了来不及。寿三爷又说:你是读过三字经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你今二十七岁,何不学学苏老泉呢?</p><p class="ql-block">陈老夫子也接着说:你如愿意读书,我不收你的学俸钱。同席的人都说,读书拜陈老夫子,学画拜寿三爷,拜了这两位老师,还怕不能成名?我说:三相公栽培我的厚意,我是感激不尽。寿三爷说,别三相公了,以后就叫我老师吧!就这样,当下就决定了。</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按照老规矩,先拜了孔夫子,我就拜了胡陈二位做我的老师。</p><p class="ql-block">我拜师之后,就在胡家住下。两位老师商量了一下,给我取了一个名字。单名叫做“璜”,又取了一个号,叫做“濒”,题画所用。因为我住家与白石铺相近,又取了个别号,叫做“白石山人”。预备考秀才,赶科举的。老师还说,画画总会要题诗才好,你就去读《唐诗三百首》吧!这部书,雅俗共赏,从浅的说,入门很容易。从深的说,可以钻研下去。俗语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诗本是易学难工,你能专心用工,一定很有成就。常言道:有志者事竟成,又道: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就看你有心没心了。</p><p class="ql-block">从那天起,我就读《唐诗三百首》了。我小时候,读过《千家诗》,几乎全部都能背下来。读了《唐诗三百首》,上口就像见到了老朋友,读得很有味。只是我识字不多,有很多生字不容记熟。我就想起一个笨法子,用同音的字,注在书页下端的后面,温习的时候,一看就认得了。这种法子,我们家乡叫做“白眼字”,初上学的人常有这样用的。</p><p class="ql-block">过了两个来月,少蕃师问我,读熟了几首?我说:差不多都读熟了。他有些不信,随意抽了几首,我都一字不漏的背了下来。他说:你的天分真了不起!实在说来,是他的教法好。讲了读,读了背,背了写,循序渐进。所以,读熟一首就明白一首的意思。这样,既不会忘掉,又懂得好处在哪里。</p><p class="ql-block">《唐诗三百首》读完之后,接着读了《孟子》。少蕃师又叫我在闲暇时,看看《聊斋志异》一类的小说。而且,还时常给我讲讲唐宋八家的古文。我觉得这样的读书,真是人生最大的乐趣了。</p><p class="ql-block">我跟少蕃师读书的同时,又跟胡沁园老师学画。学的是工笔花鸟草虫。沁园师常对我说,石要瘦,树要曲,鸟要活,手要熟。立意、布局、用笔、设色,式式要有法度;处处要合规矩,才能画成一幅好画。他把珍藏的古今名人字画,叫我仔细观摩。又介绍了一位谭茘生的画师,叫我跟他学画山水。这位谭先生,单名一个“溥”字,别号“翁塘居士”,是沁园师的朋友。我常常画了画拿给沁园师看,他都给我题上了诗。他还对我说,你学学作诗吧,光会画,不会作诗,总是美中不足。</p><p class="ql-block">那时,正是三月天气。</p><p class="ql-block">“藕花吟馆”前面,牧丹盛开。沁园师约集诗会同人,赏花赋诗。他也叫我加入。我放大胆子,做了一首七绝交了上去。恐怕做得太不像样,给人笑话,心里有些跳动。沁园师看了,却面带笑容,点着头说,做得还不错,有寄托。说着又念道:莫羡牧丹称富贵,却输梨橘有余甘。这两句不但意思好,十三覃的甘字韵押得很稳。他说得很多诗友都围拢上来,大家看了都说濒生是有聪明笔路的。别看他根基差,却有性灵。诗有别才,一点儿不错。</p><p class="ql-block">这一炮居然放响,是我料想不到的。从此我摸索得了做诗的决窍,常常作了向两位老师请教。当时,常在一起的,除了姓胡的几个人,其余的都是胡家的亲戚,一共有十几个人。只有我一个人不是胡家的亲故。但他们都跟我处得很好。</p><p class="ql-block">他们大部分是财主人家的子弟,至不济也是小康之家,比我的家景总要强上十倍。他们并不嫌我出身寒微,一点也没有看不起我的意思,后来他们都成了我的好朋友。</p><p class="ql-block">那年七月十一日,春君生了个男孩,这是我们的长子。取名良元,号名伯邦,又号子贞。我在胡家读书学画,有吃有住,心境安适的很,眼界也开阔多了。只是想起家里的光景,绝不能像在胡家认识的一般朋友的胸无牵挂。</p><p class="ql-block">干雕花手艺,本是很费事的。每一件总得雕上好多日子,把身子困住了,别的事就不能再做。画画却不一定有什么限制,可以自由自在的,有闲暇就画,没闲暇就罢。画起来也比雕花省事得多,就觉得沁园师所说的“卖画养家”这句话,确实是既方便又实惠。那时,照相还没有盛行,画像这一门手艺,生意是很好了。画像,我们家乡叫描容,是描画人的容颜的意思。有钱的人,在生前总要画几幅小照玩玩,死了也要画一幅遗容留着纪念。</p><p class="ql-block">我从萧芗陔师傅和文少可那里学会了这行手艺,还没有给人画过。听说画像的收入比画别的来得多,就想开始干这一行了。沁园师知道我这个意思,到处给我吹嘘。韶塘附近一带的人都来请我去画。</p><p class="ql-block">一开始,生意就很不错。每画一个像,他们送我三两银子,价码不算太低。但有些爱贪便宜的人往往在画像之外,叫我给他们的女眷画些帐檐、袖套、鞋样之类的,甚至要我画幅中堂。画堂屏条算是白绕,好在这些东西我随便画上几笔,倒也并不十分费事。我们湘潭风俗,新丧之家妇女们穿的孝衣,都把袖头翻起,画上些花样,算作装饰。这种零碎玩艺儿,更是画仪容时,必须带着画的,我也总是照办了。后来,我又琢磨出一种精细画法,能够在画像的纱衣里面,透现出袍挂上的团龙花纹,人家都说这是我的一项绝技。人家要我画细的,送我四两银子。从此,就作为定例。</p><p class="ql-block">我觉得画像挣的钱,比雕花多,而且还省事,因此,我就扔掉了斧锯钻凿一类的家伙,改了行,专做画匠了。</p><p class="ql-block">(以上选摘自《白石老人自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做画匠,是白石老人的谦称。多么令人景仰的淡泊哦!</p><p class="ql-block">白石老人的一生,从做雕花工开始,到为谋生而成为画匠,再从画匠成为一个代宗师,始终都是他的性灵在自由的浅动。他的性灵,远超他的财智;他的财富,却来自于他的性灵。</p><p class="ql-block">做雕花工,是他艺术性灵的最初浅动;读书学画,是他求知性灵的痴迷浅动;改行做画匠,是他生活性灵的真实浅动,成为一代宗师,是他职业性灵的自然浅动。一切都是他的性灵在浅动,浅动……淡淡的、素色的……</p><p class="ql-block">白石老人一生的经历,是常人最普通的经历。自家穷,想学一门手艺糊口;拜老师,是为了学得一技之长改变家庭的景况;做画匠,是为了更省事的赚更多的钱。</p><p class="ql-block">谁不是这样呢?谁都会这样。但是,白石老人却与众不同。不同的,是他的性灵。</p><p class="ql-block">用现在的话语来表述,白石老人就像是带着使命从高维世界来到这个世间的。他以简单、纯粹为两脚,独立一个角落,独视一个世界,以智慧滋养自己;以微物之态丰盈内心;以笔墨丹青修行人格,通透自我。然后,带着情趣曼妙、意趣盎然的小生灵,独行着,窈窕入众。</p><p class="ql-block">所以,白石老人注定不是一个平常人。“上善之道,立万物而不争”。因为他早已洞察,长久的待在浑浊的现实环境中,是一种煎熬。于是,他以真诚与孩童之心,把所有的沧桑,都渲染在他笔下似与不似的“墨虾”的恣意想像中……</p><p class="ql-block">……当他从想像中回到现实的时候,优雅的性灵,便使他懂得了舍弃,舍弃了物欲,舍弃了平庸。他的内心始终就像个孩子,虽历经世事,却清澈透明,真诚纯粹,激情荡漾。难怪他九十高寿亦有再娶之美愿!这都是性灵所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灵高的人,内在宁静,有慈悲之心。</p><p class="ql-block">艾克哈特.托利,是当代灵性作家,《当下的力量》是他的代表作。他认为,“内在宁静”是性灵的核心,提倡通过觉知当下,去摆脱思维认同的痛苦。</p><p class="ql-block">特蕾莎修女,将毕生奉献给加尔各答贫民,以行动诠释“慈悲即共情”,其性灵体现为对苦难者的全然接纳和服务。</p><p class="ql-block">阿玛(拥抱夫人),“以无条件爱”而闻名。通过拥抱传递慈悲。全球有超过3200万人接受过她的拥抱疗愈,其道场被视为静修圣地。</p><p class="ql-block">当代藏传佛教上师宗萨钦哲仁波切,强调“出离执着”,以获得心灵自由,他的思想融合了传统智慧和现代生活。</p><p class="ql-block">唐代诗人李白,以直觉创作体现其高灵性;而元代道士丘处机,则通过隐居修炼,提升超越物欲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白石老人的优雅性灵,成就了他优雅漫长的艺术人生。那么,以上这些高性灵的智者慈者,则是以各自多样的纯净状态,传递了赋有哲学意义的生活与信仰合一、宁静与慈悲相生的性灵喜悦。</p><p class="ql-block">当然,这有点超然,离普通人的生活有点高远。我们远远的凝望和仰慕他们,是要从他们通透明净的灵魂中,从他们柔韧超凡的智慧中,获取开启自我性灵的钥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让我们还是回到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来,聊聊性灵之于生活的意义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