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8日,由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广东省社科联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遗产活化利用与现代生活方式研究中心”、文博中心主办,人文社会科学荣誉学会、考古学蛙社团承办,《遗产》编辑部、人文社科学院党委、人文社科艺术联合党支部协办的“鄉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展 ”在南方科技大学一丹图书馆一层开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展览以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中心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收藏的文物标本为基础,从深圳市南山区福光村的历史讲起,回顾大沙河的往昔时光。村中山岭上的屋背岭遗址是深圳悠长历史的见证,这片土地上的古村落正是南科大校园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南方科技大学社科中心考古陶瓷标本数据库收藏了来自全国20个省的陶瓷器标本,这些标本构成了深圳“兼容并包”的文化图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乡土</p><p class="ql-block"> 千年乡情 落土成思</p><p class="ql-block"> “传统文化进社区”系列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言:</p><p class="ql-block"> 落地生根的大榕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棵树,成了福光村的寄托,也成了福光村的嘱托。</p><p class="ql-block"> 十年前,一座新校园—一南方科技大学,融进了榕叶间。讲堂上高谈阔论,操场上激情</p><p class="ql-block">飞扬,实验室眼神专注,图书馆沉思如水。榕树下师生们交谈着,仿佛昔日村民的家常。一代代学人将在这里自由思索,尽情眺望,奋发前行。大榕树落地生根,伴随着这方水土上的人们,一代代,一辈辈,如同一首不朽的歌谣在时光中被传唱。循歌声望去,竟已有千百年的悠长。山丘密林中,一片片陶片,如同时光碎片破土而出。当我们试着将其拼接,徐徐展开的画面中,不仅有福光村,还有深圳,以及南来北往的各地身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福光村旧址出土了什么文物?</p><p class="ql-block"> 福光村周围的山头有着令乡亲们感到亲切的名字:屋背岭、杨屋村后山、公婆岭……这些山头上都分布看商周时期的古代遗址。其中,屋背岭上埋葬着一百多位古代先民。这些墓葬属于商周时期,距今约3000年。先民们以陶器作为随葬品,伴随着他们进入死后的世界。这些陶器分为夹砂和泥质两种。类型有釜、罐、豆、钵、尊、纺轮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陶砵: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2000年深圳市南山区屋背岭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陶尊: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2000年深圳市南山区屋背岭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陶体: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2000年深圳市南山区屋背岭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 陶壶:西周时期</p><p class="ql-block"> 2000年深圳市南山区屋背岭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沙河畔,水滨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干百万年来的地质活动积淀了丰富的自然资源。羊台山与塘朗山耸立于珠江北岸,大沙河缓缓冲刷出肥沃的土地。干百年来,先民一直在这里辛勤劳作,仰赖于山川之利,用智慧与双手营建着属于自己的理想家园。</p><p class="ql-block"> 村前那条河</p><p class="ql-block"> 村南的大沙河自东向西缓缓流过。河水灌溉了两岸的农田,也是人们日常用水的来源。千百年来,河水在山丘之间蜿蜒流淌,串联起清晨的露珠,承托着日暮的炊烟。</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中的深圳迅速崛起为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大沙河见证了这座城市的蜕变。1980年代,河畔的村庄逐渐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工业区,农田被城市的发展所取代。1990年代初,大沙河沿岸的商业区开始焕发出勃勃生机,吸引着众多商家和居民前来定居。</p><p class="ql-block"> 新时代里,蜿蜒流淌的大沙河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化身为一条生态长廊,成为了市民亲近自然、享受宁静的绿色空间。全长13.7公里的大沙河生态长廊像一条绿色的绸带,从深圳湾公园一直延伸到大学城,串联起城市的繁华与自然的宁静。这里,四季皆有景,季季都有花,河岸两旁绿树成荫,河水碧波荡漾,白鹭翩跹,鱼翔浅底,是城市中的一片生态绿洲。大沙河生态长廊,不仅是南山区的一张绿色名片,更是深圳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片一:昔日的大沙河(从河口远眺塘朗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片二:今日的大沙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片三:流经南科大的大沙河 (图片来源:南科大宣传与公共关系部、学生新闻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村后那座山</p><p class="ql-block"> 环河而立的,是连片的山丘。这些山丘不高不陡,却独具魅力。山体的绿色植被与河水的波光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这几座小山丘散落在大沙河两岸。一望如门神守护着一方的安宁;一望又如丰碑记录着千百年的风霜。随着山前山后渐兴起的村落,原本沉默的山丘有了名字:屋背岭、杨屋村后山、公婆岭……这些名字平淡却充满了亲切。山丘低矮却承载着三千年历史的厚重。2001年,屋背岭上的商周时期遗址揭开了昔日时光的一角,见证着先民在这里的平凡故事。</p><p class="ql-block"> 山丘上的荔枝林,则是这片繁华都市中的一抹古老绿意。它们扎根于山丘之上,静静地诉说着数百年的风雨故事。这些荔枝树,见证了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转变,却依然坚守着自然的节拍,每年如期绽放出一簇簇绚烂的花朵,结出甘甜的果实。村后山丘之上的荔枝,一直是村民们的经济作物。如今,这一片片的绿色已经融入了校园的风景之中。</p><p class="ql-block"> 图片一:昔日福光村村后的那座山(图片来源:《记忆·福光村》)</p><p class="ql-block"> 图片二:那座山融进了南科大校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陶器?</p><p class="ql-block"> 简单地讲,用粘土制作,经过火烤成型的手工作品都可以称之为陶器。不过,学者们从化学成分、烧制温度等方面有着更为科学的定义。一般认为,陶器是质地较粗且不透明的粘土制品。烧成温度一般在800-1050℃。陶器的胎体未烧结,无透明性,有一定的硬度和透水性。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工艺十分高超的陶器制品,如白陶、彩陶、蛋壳黑陶等。陶器的历史意义在于人类掌握了通过化学变化改变物质性质的技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仙人洞遗址出土陶片:</p><p class="ql-block"> 距今约1万余年</p><p class="ql-block"> 乳钉纹白陶鸞</p><p class="ql-block"> 距今约4000年</p><p class="ql-block"> 山东博物馆藏 </p><p class="ql-block"> 蛋壳黑陶高柄杯</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距今约4000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 东西南北,四海一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珠江口之滨的深圳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文化交融之地。乘改革开放之东风,四十余年来,全国各地的人们辐辏于这里,共同筑就了新中国建设史上的深圳奇迹。实际上,数干年来,这种融聚各方的场景一直在这里出现。可以说,这种传统是数干年来深圳地区文化的底色。古往今来,这里成为了我们的家乡,也在这里看到了每一个人的家乡。</p><p class="ql-block"> 岭北来风</p><p class="ql-block"> 【湖南篇】</p><p class="ql-block"> 7000-6000年前,大鹏咸头岭的先民利用竹木工具在未完全阴干的陶器表面快速地戳印出一系列印痕,组成了抽象的纹饰。这种戳印技术很可能来自遥远的岭北——湖南。不仅如此,咸头岭先民最中意的白陶可能也吸收了岭北技术。</p><p class="ql-block"> 七千多年前的湘西大地,先民在夜幕下正举行一场祭天仪式。夜空中的云层缓缓与繁星重合,勾勒出兽面图案。祭司低声吟唱着咒语。一只尾羽华丽的大鸟划破夜空。人们纷纷跪拜,向神鸟的方向虔诚祈祷。这些祈祷被刻画在了高庙遗址的陶器上,被广泛传播,形成史前中国第一次艺术浪潮。考古学者将这些器物代表的文化称为高庙文化。</p><p class="ql-block"> 千家坪遗址是高庙文化的重要代表。这里同样出土了的大量精致的白陶器物。与高庙遗址相比,白陶的造型和纹饰更加丰富,尤其是印纹、浅浮雕的纹样造型更富有特质。千家坪陶器上的神兽纹饰同样表现出狰狞的面目。这些兽面构图完整,有固定形态,如龇出的獠牙、圆瞪大眼和长舌,但也有简化形态,只留下一张献着獠牙的嘴。 </p><p class="ql-block"> 干家坪遗址处在从湖南南下广东的交通要道之上,成为了史前时期白陶技术南下珠三角传播路线上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 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高庙文化白陶罐(湖南千家坪遗址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二:高庙文化矮圈足陶盘及器底图案(湖南高庙遗址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瓷器?</p><p class="ql-block"> 现代瓷器以高岭土、长石、石英等为原料,经过陶炼、成型、晾干,以1200-1330℃的高温烧制而成。瓷器的胎体烧结,不吸水,叩之有清脆响声。而且,瓷器表面施釉,还会装饰等各个方面都明显有别于陶器。长期以来,我国在瓷器方面的技艺成就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湖北篇】</p><p class="ql-block"> 3500年前,商朝在这里建立了一座城。今天,我们称之为盘龙城商代城址。这里曾经城墙蜿蜒,宫殿巍峨,仿佛能听到商代先民的欢声笑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荣与活力。曾经屹立于长江之畔的盘龙城,那些见证过历史的陶器、青铜器和玉器,如同一本厚重的历史书,等待着我们去翻阅、去探索。</p><p class="ql-block"> 屈家岭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型,距今约5000至6000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尤其是湖北省境内。这一文化得名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遗址的发现。当我们注目于这一件蛋壳彩陶杯,就可以明白先民极为高超的制陶工艺和审美取向。壁厚多为2毫米以下的陶杯不仅制作极为精巧,而且容易损坏。这就表明了这种形态和工艺的陶制品并非普通民众的日常用具。</p><p class="ql-block"> 石家河文化,是继屈家岭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相较而言,石家河文化的稻作农业水平更高,拥有更为精致的磨制石器。陶器制造业也更为发达,普遍使用了轮制技术。正如这一件陶杯,红色的颜色实际是陶土中所含的氧化铁。不过,这深沉的红色似乎也如同日暮晚霞,让人联想起这个聚落的历史背影。大量的陶杯似乎与当时的某种集体礼仪活动有关。也许,人们曾经高举陶杯,将珍贵的酒液献于祖先与圣灵。然后,掷杯于地,洒下一地历史的碎片。</p><p class="ql-block"> 图一:屈家岭文化蛋壳彩陶杯 ( <span style="font-size:18px;">湖北沙洋城河遗址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石家河文化红陶杯(湖北三房湾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西篇】</p><p class="ql-block"> 【河南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江西篇】</p><p class="ql-block"> 西汉海昏侯墓位于江西南昌,是西汉废帝刘贺的埋葬地。他传奇性的一生让这座墓园格外引人注目。极为丰富的随葬品见证了这位帝王贵胄跌岩起伏的一生。生于帝王之家,幼年继承昌邑王位,青年时被意外选为继承汉朝皇帝之位。而短短一个月就被废。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刘贺最终以海昏侯爵了此一生。每一件奢华的随葬品既是刘贺的人生荣耀,也是他的伤心羁绊。</p><p class="ql-block"> 景德镇御窑厂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是明清时期为皇宫烧制专用瓷器的官窑。正是由于特殊的地位,这里汇聚了大量高水平的制瓷工匠。官方设立的督陶官制度保证了瓷器的质量,也控制了流通方式。长期的考古工作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瓷器碎片,不仅可与故宫等处的完整器件相对照,更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标本。可以说,这里不仅是中国制瓷业的巅峰,也是世界制瓷业的巅峰。</p><p class="ql-block"> 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刘贺玉印(江西省南昌市海昏侯墓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明代成化款斗彩鸡缸杯</p><p class="ql-block">(故宫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最早的瓷器是什么时候出现的?</p><p class="ql-block"> 严格定义上,成熟的瓷器出现在东汉晚期。浙江上虞余姚等地是当时最具代表性的窑址所在地。当时最具代表的瓷器是青釉瓷器。实际上,早期商代就已经出现了所谓的“原始瓷器”。只不过这些原始瓷器在原料、烧成温度、胎体性能等方面相较于后来的成熟瓷器略逊一筹。令人意外的是1965年一座商代前期墓中出土了一件青瓷尊,在原料、烧制温度、釉色、胎体性能等指标上均与成熟的青瓷器十分接近。这表明作为技术而言,早在商代就可能生产出质量出色的瓷器。不过,断言这种技术在商代早期就已经被普遍掌握,还需要更多的证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青釉瓷尊 </p><p class="ql-block"> 商代</p><p class="ql-block"> 郑州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南篇】</p><p class="ql-block"> 殷墟是中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洹河南北两岸。周灭商后,这里逐渐沦为废墟,故又称殷墟。</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见证着3000年前的辉煌。正如这节并不起眼的陶制排水设备,实际上反映了当时大型聚落的规划理念和建设工程的水平。回顾历史,我们往往惊叹于地上的宏伟建筑和精致文物。而这些内埋于地下的人造设备,同样代表着那个时代的另一种面貌。可以说,这些深埋于地下的文物如同掩埋于历史角落的真相一样,如此零碎而又真切地记录着文明的进程与成就。</p><p class="ql-block"> 二里头遗址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村,被认为是探索“夏朝”的关键性研究对象。文献中这个由大禹建立起来的政权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在考古学家的手铲下,这里发掘出土了大型的宫殿基址,规划整齐的街道,以及可以生产多种产品的手工业作坊。如这件绿松石龙形器,珍贵的绿松石原料表明了当时相当广泛的贸易网络,精致的石片表明了高超的加工技术,龙形造型和铃铛则表明了这件器物的神圣性。作为一个广域王权国家,二里头遗址标志着当时的中原文明由多元化的邦国文明走向了一体化的王朝文明。</p><p class="ql-block"> 图一:陶三通水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南安阳白家坟西地出土(图片来源:《国家宝藏》栏目)</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绿松石龙形器</p><p class="ql-block">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溯江而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广西篇】</p><p class="ql-block"> 逶迤的西江从云贵高原一路奔流注入南海,串起两广。对岭南人而言,西江之水“天上来”。河道切穿崇山,铺就平原,借助西江水道,粤、桂之间产生了紧密联系。深圳大鹏咸头岭遗址出现的陶釜、贝(印)划纹饰、彩陶器、石拍等器物,及屈肢葬、蹲葬等习俗都体现着两地的相互影响。</p><p class="ql-block"> 在广西百色那坡县的后龙山脚下,感驮岩遗址静默地诉说着从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期的历史。这里,一片狭长的冲积平原和矮丘之间,隐藏着一个岩溶洞穴。这是数千年前先民的栖息之所。先民在这里存放稻和粟,以备日用和应急。洞穴中有多处用火痕迹。遥想当年,团团篝火映照了先民的夜夜清梦。而精致的牙璋代表着这里的先民与中原文化的接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图一:绳纹圜底釜(广西感驮岩遗址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炭化稻(广西感驮岩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何制造陶瓷器?</p><p class="ql-block"> 陶瓷器的制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原料、制坯、装饰、烧制等一系列工序。一般而言,陶瓷器的窑址选在原料产地附近。原料成分的不同决定了陶瓷器的基本性能。陶器所用的粘土含有大量的熔剂,特别是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为6%左右。而瓷器选用高岭土,熔剂含量相当低,如三氧化二铁的含量一般在2%左右。经过淘洗、发酵等工序,原料被工匠制作成不同的器型。经过阴干、装饰、上釉等工序,器物被放入窑炉高温烧制。成分的不同决定了烧制温度的上限有差异。陶器的烧制一般在900℃左右,而瓷器则高达1200℃以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贵州篇】</p><p class="ql-block"> 招果洞遗址位于贵州省贵安新区,是一处从距今约3.8万年一直延续到距今约3000多年的人类活动聚集地。十分丰富的出土文物代表了长期的人类活动过程和复杂的活动类型。遗址中出土的磨制骨器,距今已有4万多年。通体磨光的骨器,一定花费了先民大量的时间去精心打磨。这表明了这些器物具有特殊的含义。</p><p class="ql-block"> 赫章可乐遗址位于今天的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乡可乐河两岸的丘陵坡地上,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战国时期至汉代的遗址。颇具规模的城址见证着汉王朝曾经对这里的管辖,而附近的土著聚落遗址展现了当地先民的生活面貌。城址中的砖瓦是汉王朝在西南地区王权的象征。文化交流也促进了“夜郎”成为了汉代西南疆域的名都大邑。</p><p class="ql-block"> 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楼(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可乐遗址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磨制骨器 (贵州省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南篇】</p><p class="ql-block"> 晋宁石寨山古墓群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是一处战国至汉代的滇国贵族墓地。高等级墓葬中的随葬品琳琅满目,充分体现了滇国上层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社会发展水平。尤其是这一枚金质“滇王之印”,不仅代表了汉王朝对滇国的统辖权,更是文化交流和融合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建水窑址分布在云南建水县碗窑村,是一处极为重要的瓷器遗址。建水窑青花瓷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釉色和纹饰。釉色通常为青黄色,而纹饰多样,包括鱼藻纹、狮子绣球纹等。从元代至清代,建水窑以烧造的青花瓷器而著名。</p><p class="ql-block"> 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滇王之印(云南省晋宁石寨山墓地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青花瓷盘(云南省建水县瓷窑遗址出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瓷器制作工艺流程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面朝大海</p><p class="ql-block"> 这件石器是6000年前的深圳先民用来制作树皮布的石拍。2019年,宝安区三围村的下角山遗址中出土了这块残石。外观呈扁平状,背面光滑,正面刻有平行的深槽。凭借这小小的石块,为我们敲开了了解史前先民制作服饰的门扉。</p><p class="ql-block"> 史前时期珠江口地区的先民们擅长制作树皮布。树皮布是以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浸泡、晾晒等工序制成的布料,曾经是岭南先民们的主要衣料。在珠江口地区,发现了迄今最早的树皮布工艺主要工具——石拍。</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推移,树皮布工艺逐渐向四周扩散。它沿着海岸线南下,穿过中南半岛,席卷东南亚岛屿,最终跨越太平洋,抵达遥远的美洲。在中美洲,树皮布不仅作为衣料,更被广泛用作书写载体,记录下了古老的文明和历史。它的传播,促进了不同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加速了文明的融合与发展。树皮布工艺的传播,不仅仅是一种物质文化的流动,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递。应该说,树皮布工艺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图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拍 深圳市宝安区下角山遗址出土(图片来源:南科大文化遗产研究中心) </span></p><p class="ql-block"> 图二:树皮布制作工艺传播路线图(图片版权:邓聪教授/TangChung;图片来源:南科大文化遗产研究中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III 从陶片到芯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黏土·“硅”·半导体</p><p class="ql-block"> 地球的土壤中,硅元素是一种古老的成分。在黏土中,它以硅酸盐的形式构成了陶器的骨架,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火种和智慧。而在现代科技的浪潮中,同样的硅元素以单质的形式,成为了半导体的核心,推动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p><p class="ql-block"> 黏土,这种朴实无华的物质,经过匠人的巧手,经历火的洗礼,化身为形态各异的陶器。这些陶器中的硅静静地见证着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传承。</p><p class="ql-block"> 而在高科技的实验室里,硅元素被提纯为高纯度的单质硅。这些单质硅成为半导体器件的基底。这里的硅不断地与电子互动,传递着信息,推动着科技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黏土与半导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代表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辛勤跋涉与探索。它们一个代表着过去,一个预示着未来;一个承载着文化,一个驱动着创新。无论是在古老的陶器中,还是在先进的半导体中,硅元素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时至今日,硅元素的故事还在继续。作为一所有着崇高使命感的创新性高校,南科大作为这个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致力于用智慧和创造力,继续书写这样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下图:陶片与国产晶圆(半导体晶体圆形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海里的沉船上有那么多瓷器?</p><p class="ql-block"> 海上运输是十分便捷的运输方式。对于当时的畜力运输方式,船只的运输具有单次运输量大、人员成本低、维护相对容易、时间相对少等优势。所以,唐代以来的海上跨地域贸易就兴盛起来。其中,瓷器是十分重要的贸易产品。不过,由于航海技术、天气预测技术、船只性能的局限性,航海中遇到事故而沉船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样,不少船上的贸易品就随船沉入海底。近年来,许多沉船陆续被发现。如南海一号、小白礁一号、西北陆坡一号等。船上遗留的大量出水物成为了研究历史的宝贵材料。</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半导体技术与新材料技术</p><p class="ql-block"> 研发新材料是南科大重要的科研方向之一,已经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技术的成熟,我们就能看到这些实验室的尖端技术转化为百姓家中的日用物品。</p><p class="ql-block"> 电池。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卢周广教授课题组在超高比能量高压钻酸锂正极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对商业钴酸锂进行简单、可大规模生产的湿化学方法和较低温度的退火处理,得到了活性/情性元素分层梯度掺杂的改性钴酸锂材料。这使得该材料的稳定循环电压从4.5V提升至4.6V,将可逆充放电容量从180mAh/g提升至220mAh/g。</p><p class="ql-block"> 新型合金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系任富增教授课题组提出通过调控合金界面结构和化学成分实现超高耐磨性的新策略。研发的TiMoNb合金致密度大于99%,硬度高达650HV,高温耐磨、耐腐、生物相容性好,在牙科、骨科等医用植入材料领域有应用前景广泛。</p><p class="ql-block"> 图一:分层梯度掺杂活性/情性元素策略提高4.6V钻酸锂稳定性机理图(图片来源:南科大新闻网)</p><p class="ql-block"> 图二:TiMoNb合金机理图(图片来源:南科大新闻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守望历史,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 福光村,一个承载着深圳历史记忆的村落。拆迁代表了城市面貌的更新,旧址保护更是对历史的一种守望。旧村落中的大榕树与碉楼成为了新校园的风景。尊重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厚植旧村落的文化底蕴,既是对过去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责任。</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所新兴的研究型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不仅是深圳高等教育的新星,也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南科大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深圳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更是这座城市对未来的一次深远展望。</p><p class="ql-block"> 福光村的拆迁与南科大的建立,是深圳发展的两个侧面。南科大的校园建设,体现了对未来教育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而福光新村的重建,则是对旧村落居民的一种承诺,它不仅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更是对社区凝聚力和文化传承的一种维护。</p><p class="ql-block"> 在守望与展望之间,南科大与福光村社区的故事,正是深圳这座城市不断前进的缩影,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它们共同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变迁,也共同期待着一个更加繁荣、文明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p><p class="ql-block"> 【北宋】苏轼</p><p class="ql-block">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p><p class="ql-block"> 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p><p class="ql-block">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p><p class="ql-block"> 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创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成长于大沙河畔的南方科技大学,在诸多前沿领域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同一片土地之上,古往今来的人们不断耕耘,持续收获,创造出时代的新气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