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2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职业技术学校伏玮丽名师工作室一行莅临十二师职业技术学校与宋玉凤名师工作室开展了教学交流活动。双方围绕教学改革创新、非遗文化融入职教课程等议题展开研讨,共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b> 课堂观摩:文学经典与思政育人双轨并行</b></p><p class="ql-block"> 伏玮丽名师工作室成员随堂观摩了两节语文课。高瑜老师以《我愿意是急流》为题,通过“意象对比+情感共鸣”教学法,引导学生解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并结合兵团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展开课堂讨论。伏玮丽点评称:“这堂课将文学经典与兵团文化深度融合,既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又厚植了家国情怀,为语文课程思政提供了鲜活范例。”</p><p class="ql-block"> 沈佳琦老师执教的《雨巷》则以“情境沉浸+创意表达”为特色,通过配乐朗诵、丁香花意象手工制作等环节,激发学生多维度感知诗歌意境。伏玮丽称赞:“年轻教师充满激情,教学设计贴近学生认知特点,尤其是将艺术创作融入文学赏析,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新思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课后,双方教师围绕“语文课程思政实施策略”“经典文学作品与职教专业融合路径”等主题展开研讨。宋玉凤名师工作室成员分享了该校“中职语文职业素养渗透”课题研究成果;伏玮丽则结合九师职校“红色文化进课堂”实践经验,提出“以文载道、以文化人”的育人理念,并建议两校联合开发《兵团文学经典读本》,将《白杨礼赞》《兵团的心》等作品融入语文思政课堂。</p> <p class="ql-block"> <b>非遗观摩:传统技艺赋能职教文化传承</b></p><p class="ql-block"> 在宋玉凤及其工作室成员陪同下伏玮丽等参观了十二师职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训室。在屈宏老师手工艺品工作室,学生展示了“兵团精神”主题剪纸创作,以胡杨、地窝子等元素诠释新时代兵团文化内涵。伏玮丽与学生亲切交流,勉励道:“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传递。希望你们将兵团老兵故事融入创作,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p> <p class="ql-block"> 在传统掐丝珐琅展区,伏玮丽表示,职业教育应成为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阵地。九师职校计划在学前教育专业增设“民间艺术鉴赏”课程,未来可与十二师共建非遗教学资源库,联合开发“文化+技能”双融教材,推动非遗传承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p> <p class="ql-block"> 在交流座谈会上,双方明确将在课程共建、非遗研学等领域开展常态化合作。十二师职校党支部书记、校长王现领表示:“伏玮丽名师工作室与宋玉凤名师工作室的强强联合,将为两校教学改革注入新动能。我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推动‘文学育人’与‘非遗传承’双轮驱动,打造兵团职教文化特色品牌。”</p> <p class="ql-block"> 此次活动是对兵团教育局“职教提质培优行动”的重要实践。经后,九师与十二师职校将加强联系,通过线上、线下灵活开展研讨互访,以及联合课题攻关等方式,持续深化协作内涵,助力兵团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全面提升。</p>